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中考物理力学3:力和运动

2011中考物理力学3:力和运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1年中考物理力学3:力和运动

1、(11、宁波)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 ...

A B C D

答案:D

2、(11、湛江)我市于2011年6月6日(端午节)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划龙舟比赛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C

3、(11、玉溪)如图所示,某小车司机在行驶途中遇到小狗突然刹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刹车时,小车没有惯性 B.刹车后,小车的动能增加 C.刹车后,小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以小车为参照物,小狗是运动的

答案:D

4、(11、连云港)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答案:D

5、(11、南京)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答案:A

6、(11、广安)一个重50N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1;当推力为22N时,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 )

A、f1=0N f2=22N B、f1=0N f2=50N C、f1=50N f2=22N D、f1=10N f2=22N 答案:D

7、(11、淮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B

8、(11、温州)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答案:D

9、(11、义乌)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10、(11、连云港)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答案:D

11、(11、成都)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答案:C

12、(11、杭州)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答案:D

13、(11、宁波)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小于F2 B.F1等于F2

C.F1大于F2 D.无法比较 答案:A

14、(11、衢州)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答案:C

15、(11、金华)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 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D

16、(11、临沂)如图所示,一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17、(11、聊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答案:C

18、(11、南京)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B.手指压笔尖,手指觉得痛 C.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 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落下 答案:B

))

) 19、(11、福州)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D

20、(11、兰州)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是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 D

21、(11、淮安)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3:5 B.2:5 C.5:3 D.1:1 答案:D

22、(11、黄石)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答案:C

23、(11、玉溪)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24、(11、成都)如图所示,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G N 答案:2N

25、(11、义乌)一小球从足够高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小球在空中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将作如何变化 。

答案:先增大后不变(先加速后匀速)

26、(11、绵阳) 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 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乙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答案:16 ; 32

27、(11、安徽)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_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_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答案:惯性 ; 东

28、(11、兰州) 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单位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 答案:4 ; 6

29、(11、广安)小王同学在端午节时随父亲到嘉陵江上乘船游玩。当船加速行驶时,船受到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此时以 为参照物,小王是静止的。

答案:非平衡力 船(或他的父亲)

30、(11、芜湖)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31、(11、成都)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

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

(2) 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_。

答案:(1)静止 (2)钩码个数 (3)转动

32、、(11、菏泽)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写出三个必需的实验器材: 、 、 ,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小车、木板斜面、毛巾、粗布(每空1 分,任选三个均得分) 实验推理法或逐渐逼近法或控制变量法(1分)

33、(11、无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 钩码得数量

(2)不能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把小纸片一剪两半 (4)A

34、(11、滨州)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 、3两行数据可知: = +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 (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 ,致使 ,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1)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18 56 ( 2)越长

(3)变长 停车距离也变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