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也是如此。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大型建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于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桩基工程的施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如果控制不好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桩基础施工是在地基,特别是软弱地基中进行混凝土灌注,从而在局部形成有效的支撑基础,增强软弱基础的支撑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一、桩基工程在施工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桩基工程施工时,主要影响其质量的原因包括五大类:桩倾斜度过大、桩位偏差较大、承载能力远远低于设计预算的数值、再有就是断桩、接头没做好连接工作等。对桩基工程中出现的这五大类问题进行的原因分析如下:
1、桩沉入的深度不足
有的虽然桩深已经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数值,但桩端并未进入设定的层面上。最后灌入的深度不够或者过大都会引起此类现象的发生,桩的倾斜度太大或者发生断裂等原因使其承受能力远远下降,再有就是工作人员事先没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对地质情况没把握好。
2、桩倾斜程度过大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桩的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采用一批质量很差的桩进行施工,导致位置错误或者变形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最容易造成桩倾斜度过大的原因之一。在开始施工时,安装的位置不正,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施工,也容易造成桩倾斜。桩锤桩帼等严重偏离锤心,即最初的时候就没做好安装工作。遇到了坚硬的物体,阻挡了桩的顺利安装。桩与桩的间距太小也可能造成由于顺序不当而产生倾斜问题。
3、发生断桩事故
1)桩的质量不好是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运输时支点和吊点的位置选择不恰当也会造成断裂现象。
2)由于在沉桩的过程进行时,如果桩身弯曲过大也会造成桩断裂的情形。桩身弯曲可能由于质量不好引起,也可能是由于碰到坚硬的障碍物引起,当然还
可能是因为锤击地面时产生弯曲的现象从而引起断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要保证桩身耐锤击,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常用桩基础地基处理方法及质量控制
在选择桩基处理技术方法时,要针对具体的建筑基础进行选择。 1、干作业螺旋钻孔桩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的施工过程和原理较为简单,通过钻机进行施工形成有效的桩孔之后,在其内部放置钢筋笼或者插笼,之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从而形成有效桩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主要很多细节,从而保证桩基的质量。干作业螺旋钻孔桩优点非常明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施工振动较小,噪声非常低,不扰民;钻孔速度非常快,并且没有污浆的污染;其施工造价非常低,设备较为简单,施工飞铲更方便;混凝土灌注之后成桩质量较好。但是,其缺点与优点同样非常明显,主要包括,:桩端或多或少留有虚土;承载力较打入式预制桩低;适用范围限制较大等。
2、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
与干作业螺旋钻孔桩施工相比,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略显复杂,它首先需要在桩顶处设置护筒,并且其护筒的的高度要高出自然地下水2m以上,这样是为了确保钻孔孔壁的周围其净水压力在0.02MPa以上,从而达到孔壁的稳定性。在钻孔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对钻孔内部进行清洗,从而使得内部无杂物,并且冲洗液是在地面与钻孔形成循环的水流,从而达到循环的目的。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优缺点非常明显。其优点包括,施工振动小,无噪声污染;通过天然的水泥浆就可以保护孔壁,而通过不同的钻头可以进行不同岩石的钻挖;并且,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水上作业,钻孔速度较快。与优点相比,其缺点也主要是存在与这几个方面,在粒径较大的卵石(15cm以上)层,其施工非常困难,并且当土层压力较高或者有地下水流时,其施工非常困难,并且其废泥量较大,容易造成污染。由于土质不同,钻孔时桩径扩大10~20%左右,混凝土的用量会增大。
3、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施工措施
泥浆护壁灌注桩采用的是导管式水下浇灌混凝土工艺。浇灌装置由贮斗、隔水栓和导管组成。导管直径 20~25cm,用厚 3mm的钢板制成。隔水栓的作用是使导管内泥水由管底排出,不使混凝土和泥水混合。储斗内混凝土最初存量必
须保证首次灌注时,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0.8~1.2m,防止泥水进入混凝土内,形成断柱。与泥水接触的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是泥浆,和混凝土混合称为隔水层。后续的混凝土通过导管潜入隔水层以下,顶托隔水层上升,逐步从孔口排出泥浆。
4、做到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在一项工程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安排好了会减少工程启用的时间,降低施工的难度,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开始前,对工地进行良好准确的勘察和预测,认真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顺序。
5、在桩基施工对其技术细节的分析
1)在进行桩基施工时,要注意对混凝土强度的监测,看桩身内部实际的混凝土强度是不是与之前设定好的相符,将桩静置,对其进行蒸汽养护,然后就可以开始施工了,施工需要用经纬仪进行严格的测量,保证误差控制在0.5%之内,如果出现的误差比较大,则要弃用,否则会造成桩身断裂情况。
在桩基础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的处理方法有:
打桩的顺序:打桩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挤土效应的大小。在场地一侧有邻近建筑物时,应背离建筑物由近向远处打桩;在场地空旷的条件下,应按先中央后周围,由里及外的顺序打桩;区域大时,采用跳打可使邻近建筑物变形趋于均衡,减少差异变形,防止或减少建筑物的倾斜;区域小时,采用间隔打桩,减少土体侧向挤压力。
设置垂直排水通道,可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少挤土现象。 三、结语
桩基工程对建筑工程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因此如何做好桩基工程的工作成为对建筑工程建造好坏的重要事情之一。所以,加强对施工效率的改进,保证桩基工程质量才是建造好建筑工程的关键。
桩基础地基处理方法是当前非常常用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手段,本文所介绍的几种技术是当前最主流也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针对于不同的地质基础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但是,在施工中很多细节,例如成孔的
维护,桩基质量等环节对于整体工程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从而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尹进良. 桩基础工程的工程测量问题[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2] 谢英忠,钟峰,张丽君. 刍议建筑预制桩基础的工程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3] 张永乾. 某建筑工程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2010,2
[4] 邱超南. 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几点探討[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5] 王霄志.桩基础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0, (6): 71-74.
[6] 杜 云,郝庆华.深基坑工程现状[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9 (6): 475-479.146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5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