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9·
·科研综述·残疾人社区康复现状研究
)1
Researchonstatusquoofcommunitehabilitationofersonswithdisabilitiesyrp
杨丹丽,罗英妹,韩 冬,雷 楠,彭 歆
,,,YananliLuoYinmeiHanDonetalgDgg
(,)NursinolleeofJilinUniversitJilin130021ChinagCgy
摘要:比较国外残疾人社区康复
发展现状,对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模式、资源配置、社会认知度、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总结经验,以期满足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关键词:残疾人;社区康复;康复现状
Abstract Itcomaredthestatusquoofdevelomentofthedisabledcommupp-,nitehabilitationinabroad.Itexoundedthedevelomentmoderesourcealyrpp-,locationsocialawarenessandcasestudfcommunitehabilitationinChiyoyr-,na.Theexeriencesweresummarizedsoastomeettheneedsofcommunitpy
rehabilitationofpeolewithdisabilitiesandthentopromotethedevelomentppofcommunitehabilitationinChina.yr
;;Keords disabledpersonscommunitehabilitationstatusquoofrehabiliyryw-tation
6]
。密结合,给予残疾人及家属整体的社区康复服务[
而且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精神康复,如在一些国家,病人在医院结束治疗离开医院后,会先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过渡。这种社会性互动康复训练,保证了病人与社会的稳定沟通,从而实现病人的全面康复。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发展中国家不超过2%的残疾
]7
。在巴基斯坦,人有机会获得某些形式的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面临着流行病学资料缺乏、资金不足、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差、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使残疾人不能很好
8]
。地享受社区康复[
2 我国社区康复发展现状
我国各地正积极探索2.1 社区康复发展模式 目前,
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一些社区康复中心
9,10]
,和康复机构新兴起的残疾人托养模式[为我国残
疾人社区康复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我国在发展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康复模式,如乌鲁木齐沙依巴克
[]1
,社区1在西医加现代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中医药为
主的社区康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康复的效果。而针
12]
。总对精神病病人可采取全开放的社区康复模式[
的来说,社区康复无固定模式,要不拘一格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社区康复目前发展较不平衡,而且各地的社区康复治疗管理模式也各不一样,如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发展相对较好,已构成社区康复网络体
]131516],。对系[中小型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
]17
,此,可以借鉴惠州模式[采取网络化、社会化工作方
式、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服务。2.2 社区康复资源配置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等原因,各社区康复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参差不
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 社区康复(CBR)
金会在1阿拉木图宣言》提出,要求利978年9月通过《用本社区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和家庭的康复,主要提供病、伤、残者恢复期及后期康复服务,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同时也提供教育、社会、职业康复,提高其
]1
。近年来,生活质量[许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指出
社区康复及科学的发展社区康复,其目的都是在保障残疾人权利,帮助每个国家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区
[]
环境2。我国人口众多、残疾人口基数相对较大,现有
[]
残疾人82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是96万人,34%3,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且大多是因残致贫,使得残疾人很难获得快捷有效而又能够负担的康复服务。因此,发展社区康复这一方便、快捷、综合、廉价的康复训练,对促进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生活十分重要。1 国外社区康复发展现状
积极开展社区康复能够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社区康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由于各国国情和相关政策的不同,各国社区康复发展情况各有特点。发达国家社区康复起步较早,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康复体制。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在公共立法、政策支持下的完整的诊疗制度和规范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提高了残疾
4]
。在日本,人生存质量和复工率[非常注意脑卒中病
人的随访,许多病人从医院回到社区后,就会有专门的社区治疗站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病人进行随访和康复治5]
。英国已经实行全面康复模式与社会服务部门紧疗[
:/()中图分类号:doiR473.2 文献标识码:A 10.3969.issn.10096493.2014.27.00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9C332903j
)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编号:吉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编号: 12013B74348;2012Z048。
·3330·
,CHINESENURSINGRESEARCH Setember2014Vol.28No.9Cp
齐。据调查,各社区从事康复服务的科室主要有康复
科、针灸科、按摩科和理疗科等,极少部分社区设有功能评定室、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室和心理科等,与残疾
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相差甚远[
18
]工作的主要倡导者是残联,社区康复发展的主要推动
。目前残疾人康复力也来自残联[1
9
]自残联捐赠。北。京、社上区海内、的深残圳疾等人经康济复发器展材较大好都的来城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残联的帮助下购买了康
复治疗设备,并成立了康复医学科[
2022
]因为康复设备价格昂贵,社区康复大多以徒手或中医
。但有些地区康复为主,据张莹等[23]
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房屋多为租赁性质,且无足够的空间容纳康复设施及开展康复工作,与康复室建设标准相距甚远,其康复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残疾人摒弃社区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制约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专业康复人才的匮乏。参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每个康复室应至少配备1名康复师及1名或兼职经过培训的康复人员。但即使在北京2名专职或、上海、广东等社区康复发展较好的地方,很多社区仍然没有达到标准。对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康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在该城区工作的康复人员中,康复专业毕业人员只占
全体在岗人员总数的,更甚者没有康复人员对康复训练进0.84%[2
3]
由医务人员兼职。大多社区康复工作行指导,造成有的社区卫生中心虽然配备了理疗仪器,
但没有人会用的状况[13,24]
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政府已非常重视康复人才的培,成为社区资源利用率不高
养,定期对社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但由医务人员兼职的康复工作者,缺乏专业的计划与评估素质,对于残疾人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考虑较少,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因此,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及康复技术评价系统来督促社区重视康复建设,促使更多人才投入到社区康复工作中,以解决康复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同时,采取人才培养与教育部门结合,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康复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供应战略。
.3 社区康复认知度 社区康复具有方便快捷、
综合廉价的优点,但调查显示,在知道本社区有康复服务的前提下,超过一半残疾人选择公立医院进行康复服务,
只有少部分残疾人选择进行社区康复[
25,26]
民对康复知识及康复服务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社[27区]
居社区康复的性质和内涵理解不够,不相信社区康复能,对
给残疾人带来应有的康复康复意识淡薄也导致社,残,区疾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此现
象的原因之一[28
],此外康人复及的其接家受庭度自不身高的[
29社,30区
]
因此,为了社区康复更好的发展,工作人员要做的不仅。是提高康复技术,还要加强社区康复宣传,使残疾人更全面了解社区康复的本质。 小结
近年来,
社区康复受到广泛关注,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社区康复现状、模
式、需求、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保障等,并开始重视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自我认知、回归社会等方面。在国外,对社区康复的研究集中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康复效果评价、外界对残疾人康复的认知及影响、残疾人对自我和社会的影响。相较国外,我国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实用性和创新性,促进残疾人家庭化、社会化的发展。社区康复自提出以后,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际社会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多元化集资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机制;并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在借鉴国际社会成功经验的同时,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体系。
参考文献:
[[12]] 罗治安,张慧,黄强 GPiustiniA.Netw.社区康复[orkmodMali]t.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ies(andneeds)inre2h01a0bi:l5itat6io.n:[3] 2第0er1s3p,e4c7ti(v1esf):4o4rac48.
ontinuousdevelop
ment[J].Rehabilitation,第[数据分析报告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4] 戴红,
薛慧,尹宗杰M].北京:华夏出版社.
,,等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分.北京市析[会.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G、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宣2008:1./武区康复服务对社区康复服务第3届中日康复医学学术研讨,[5] 李艳,
史琤莉,张长杰,等.社区康复在残疾人康复体20系06中:1的.意义[及发展现状[6] 张永强.英国残疾人康复服务综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北京劳012,18动(2保):1障90职业19学2.院学[报,7] Bpus2hS011,,B5o(t3w)e:27N.31R..ehabilitationservicesforvi[8] RtieorsonsinWesytADfrica,,thechallengesofintegratisouna[llJy]i.Imntp
earirnead-b[ialitnthalaotirCoeFong
nmAree,sdNsSiceinwPerieeinWsp,aI2f0ktii0sk5th,aa2nrA.82:5:PastAr0,pe54repsoer.ntto,nanddisfaubtiluitredyainrdecrteihoan-s[9] (J丛1]).民:1A.6r张1chiv店1e6so创6新.fPhy
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11,92残疾人托养模式[N].工人日报,201[10] (7王桂芳).10622
,
黄日添,刘世文.深圳市龙岗区社区重度残疾康复服务[模式探讨[11] 张震中,
魏建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张燕,等2013,28(4):2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影.中医药为主的社区康复模式96299对.缺血中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2] 杨菊琼2012,
,39(10):19041[13] [黄永禧J]李杰刚.护理实践与研究.戴托普社区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906.
的影响,,
张金声,韩琤2琤01,0等,7.康(7复):1怎2样1才3.能进社区、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北京“德胜社区康复模式”初探[]中国康[与实践,14] 刘大立,
2():J.复理论[//张荣国009,15.黑龙江垦区社区康复结构框架设计与运4389391.
行方案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心G,]集.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15] 金鑫201上海市脑瘫儿童综合康复干预及效果评价0:854856.
[上海:复旦[16]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吴任慰,
陈建敏,官萍萍2012,:等1.D].
分析[[17] 张鸣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福州市老年人社区康复需,郭伟,赖书扬,等.惠州农村社区康2011,43(2):求现状与12复7模1式30[.]中国康复[18]医学杂志, 王梅,
唐丽丽200,5琚文,20(胜12.)北:9J.
京27市9社29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资源的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3):3234.
23护理研究2总第4014年9月第28卷第9期下旬版(79期)
[]周鹏翔,申美平.湖南省工伤保险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19 刘辉霞,
]():初探[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010,1610991994.[]胡永善.从上海市社区康复的经验谈社区层面康复治疗20 于健君,
]():服务模式的建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09,2417273.[]//中国医师关于大力推进北京社区康复发展的探讨[21 黄永禧.G]
协会第2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4届青年学术会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2005:253257.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深圳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22 王玉龙.G]
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郑州: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康复委员会,2010:104108.
[]]申海波.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康复现状调查及启示[继续23 张莹,J.
():医学教育,2009,2331920.
///20140416020783541.shtmL.
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3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医
·3331·
[]刘保芬,李映渊.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25 严秀群,
]():研究[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3810.[]沈文礼,任建萍.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26 闻振宇,]():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093155156.[]赵芳,宣骏,等.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27 沈文娟,
]():服务需求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J.2008,22111415.[]丛晓峰.国内社区康复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29 唐斌尧,
]():研究[德州学院学报,J.2003,1911721.[]冯能,林赛娟.多元联动下残疾人社区康复运行模式的30 傅青兰,
]():构建与思考[医学与社会,J.2013,26101113.作者简介 杨丹丽,本科,单位: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罗英妹、韩130021,冬、雷楠、彭歆(通讯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护理学院。130021,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20140521;20140829
(本文编辑苏琳)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社区居民康复需求调查[中国康复医28 韩勇.J.
():学杂志,2012,271211391141.
[]——苏州社区残疾人康复室遇尴尬[/有器材无指导—24 高小花.EB
[:////OL].20140416].httsnews.schina.com.cnsstempjjy
同伴教育模式在造口病人
健康指导中的应用进展
)1
王 婷,陈湘玉,吴 玲
,,WaninChenXianuWuLingTggyg
(,)NursinolleeofNaninniversitfChineseMedicineJiansu210008ChinagCgjgUyog
摘要:造口病人普遍存在生理、心理及
社会各方面的适应问题,早期合理的健康指导干预是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的关键。本研究综述了同伴教育模式的概念、具体应用方式及质控策略,为造口病人制订针对性健康指导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口;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自我管理
Alicationproressonpeereducationmodeinppg
healthguidanceofcolostomatientsyp
,Abstract Thestomapatientshavethephsicalscholoicalandsocialypyg
asectsofadatationproblemsingeneral.Earleasonableinterventionppyrofhealthguidanceisthekeopromotetheirreturntothesocietsytya
,soonaspossible.Thisstudeviewedtheconcetsecificalicationyrpppp
,methodsandqualitontrolstrateiesofpeereducationmodelsoastoycg
rovidereferenceforstomapatientsdeveloinaretedhealthguidanceppgtgmode.
;h;p;sKeords colostomealtheducationeereducationmodeelfyyw
manaementg
作,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开展并应用于临床,但研究显
[]
示尚未满足所有病人需求6。自我管理过程中,病人持续遇到新的问题,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及时得到专业
]7
。而自我管理人员指导,进而影响自我管理的效果[
]8
。同伴教育能力对预防和控制并发症起着关键作用[
是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一种兼具文化适应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的教育模式,其持续性提供灵活服务的特点弥补了专业医疗机构在病人健康指导中的不9]
。请经过培训的同伴与其他病人交流管理经验,足[
10]
。本文将同伴教育可帮助造口病人有效解决问题[
模式在造口病人健康指导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以
:/()中图分类号:doiR47 文献标识码:A 10.3969.issn.10096493.2014.27.00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9C333103j需要通过外 造口是由消化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
科手术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使肠道或泌尿道排泄物输出,以达到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从而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挽救病人的生1]
。虽然治疗方式不断进步,命[做造口的病人却在不[,]
断增加23。随着癌症筛查工作的普及,诊疗技术的持续提高,造口病人的生存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躯体功能缺失、自身形象巨大改变,造口病人势必面临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适应问题,严重影响病人生存
[,]
质量45。近年来,造口护理领域愈加重视教育指导工
)为2 1010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