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xxxx 学号:xxxx 专业:xxxx
酒与中国诗歌文化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酒”文化的意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如对酒的雅称就有“杜康”、“欢伯”、“美禄”、“酉栗”、“酉也”、“酉盎”、“洞庭春”、“剑南春”、“蔷薇露”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与文人墨客、诗词歌赋总是分不开的。从《诗经》到《楚辞》、从汉魏六朝的《短歌行》到大唐诗歌盛世,再从宋词到元曲、明清诗坛,与“酒”相关的诗篇犹如参天繁星,光彩夺目,“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凡名人骚客与“诗酒”结缘,他们往往借“杯中物”抒发真性情。
诗酒交融,韵味无穷
或闲适恬静: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新丰主人》储光羲)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对酌》李白)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苏轼)
或临别感怀: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十二使安西》王维)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李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送陈章甫》李颀)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雨霖铃》柳永)
我欲为君舞长剑,剑歌苦悲人苦厌。我欲为君弹瑶琴,淳风死去无回心,不如转海为饮花为幄,赢取青春片时乐。(《劝酒惜别》张冰)
或放荡轻狂: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李白)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王维)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醍。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酌,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襄阳歌》李白)
或感慨战场豪迈: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高适)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高适)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秋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或哀叹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曹操)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黄菊家酝热,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
少年对酒且为娱,几日樽前垂白发。安得沧溟尽如酒,
滔滔倾入愁人口,从他一醉千百年,六辔苍龙任奔走。(《对酒吟》王禹偁)
或写军中生活,抒发思乡厌战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或表达失意惆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友,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伤物相填灰。(《开愁歌》李贺)
老听笙歌亦解意,醉中因遣合甘州。行追赤岭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日暮岂堪征妇怨,路旁能结旅人愁。左绵刺史心先死,泪满珠弦催白头。(《醉中闻甘州》薛逢)
或写故友来访,表达喜悦好客之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客至》杜甫)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或乐观慷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乌家若下蚁还浮,白玉樽前倒即休。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春饮》徐凝)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李白)
或茫然无措: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感君情重惜分离,送我殷勤酒满卮。不是不能判酩酊,却忧前路酒醒时。(《离筵诉酒》韦庄)
一枝月桂和烟秀,万树江桃带雨红。且醉樽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和新及第悼亡诗》鱼玄机)
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磋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事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对酒》苏舜钦)
或纵酒放歌,一醉不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南邻酒熟爱相招,蘸甲倾来绿满瓢。一醉不知三日事,任他童稚作渔樵。(《中酒》韦庄) 酒绿花红爱客诗,落花春岸酒家旗。寻思避世为逋客,不醉长醒也是痴。(《题酒家》韦庄)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期。(《玉楼春》晏殊)
或歌舞和乐,把酒言欢: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水迥六曲抱膏半,将鬟镜上掷金蝉。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日风吹露屏外寒,城上鸟啼楚女眠。(《屏风曲》李贺) 越罗衫裤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 秃襟小袖调鹦鹉,紫绣麻暇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清酥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秦宫诗》李贺) 琉璃锤,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李贺)
或哀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诗酒结缘,历史悠久
“诗酒”结缘,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的《诗经》和《楚辞》。据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
“酒”融入“诗”的竟达到四十八篇,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而《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仍然魅力无穷。例如,“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九歌·东皇太一》)“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诗中以酒款待佳宾的热情,对美
酒飘香的渲染和对醉翁之意的赞赏溢于言表。从《诗经》到《楚辞》以后,“诗酒”文化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它的借“酒”抒情,铺陈手法,则直接影响了汉赋。 汉魏六朝七百余年,诗与酒的结缘日趋紧密,这一时期开创了诗酒风流、饮酒赋诗的先河,出现了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等文人骚客。其中曹操的《短歌行》最为有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从此“杜康”,便成了酒的代名雅称。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借酒避世。“竹林七贤”以嵇康与阮籍在文学史上最为有名。阮籍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当魏晋易代,抱负无由施展,只落得消极反抗,“饮酒昏酣,遗落世事”。在他的《咏怀诗》中,隐约地倾泻出这种痛苦与愤懑。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真正的诗与酒的结缘盛世是在我国的唐朝时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田园山水诗表现出盛唐时代的和谐宁静,送别诗的离别之愁则描写众人相别时的动人场面,更有众多借酒消愁诗,借酒表达喜悦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元和”诗风的元稹、白居易的诗,包括短篇的艳体诗在内,缠绵侧艳,风调悠扬,适宜于红袖佳人在花间尊前的浅言低唱。
宋朝“诗酒”联姻当数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得益彰,成为宋词文化的两朵奇葩。有豪放派大师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而婉约派更多表现出一种柔美之感,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诗酒文化,后世传承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诗中的“酒”,成为骚人们抒发情怀,寄托理想,慨叹人世,以及归隐避世之情物,更成为了作者醉乡中的自由天地,正所谓“一曲新词酒一杯”。读着一首首与酒为伴的诗作,犹如捧来“一壶浊酒喜相逢”,无不是杯中美酒酿开诗花,诗中飘出酒香醉人。
就算是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这是闪闪发光的中国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汉字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共同铸就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诗酒文化,我们需要努力,推陈出新,迎接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