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卷(宁夏专用)(原卷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卷(宁夏专用)(原卷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

(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4分)

(____)人不倦 以身作(_____) 悲天(_____)人 海市(_____)楼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糜(_____)子 斡(_____)旋 连翘(_____) 狩(_____)猎 ....迁xǐ(_____) 沟hè(_____) jī(_____)绊 冷liè(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对宇宙、对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 B.他非常酷爱电脑,对其他东西好像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C.假期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D.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爆发之后,总统特朗普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 ....B.他说话、做事都很实在,阳奉阴违,朋友们都很信任他。 ....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奇石。 ....D.他以风流名士自居,衣冠楚楚、不修边幅。 ....6.名著阅读。(5分)

(1)《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傅雷始终关

1

注着儿子在________的成长,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_________,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2)《名人传》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读过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些令后辈高山仰止的巨人,心中也藏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_________在创作鼎盛时期,遭受失聪的打击;__________的优柔寡断,使得他一生都在受人的摆布;__________拥有财富和地位,却始终处在内心追求与现实处境的矛盾之中。

7.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回答问题。(2分)

4月21日下午3:00,第四届“博观古今,印象千年”历史讲解员大赛第二场决赛在初二级部的腾讯课堂如期上线。主持人邢赫明用清脆明亮的声音和巧妙的设问带领近千名观众一览11个进入第二场决赛的优秀作品。在这里,省博的镇馆文物闪亮登场,或以拟人口吻自我介绍,或被小讲解员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的参赛同学走进省博物馆,在现场给大家进行介绍,甚至走进文物制作现场探究他们的前世今生。有的同学导演出穿越剧,有的同学制作出精美动画……更多奇思妙想和匠心独运,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件文物的艺术价值,令人赞叹。

为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

8.请仿照例句,补写两个句子,使文段意思连贯,诗意飞扬。(2分)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是裹挟着黄梅清香的那一场绵延雨幕,温柔了夏天不安的躁动;诗意是碧空轻云旁的那一只振翅野鶴,鸣响了秋天丰收的号角;诗意是清清浅水畔的那一剪窈窕疏影,熏染了冬天单调的沉静。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①留牍:公文。②潍县: 地名,今山东潍坊市。 ③ 值:遇,遇到。④谴:谴责、责备。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属引凄异(《三峡》)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1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12.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阅读《望岳》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3分)

1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10分)

西方的小麦如何成为中国的馒头

杨雪梅

3

(3

①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最初被驯化的栽培小麦有两个品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又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发生了杂交,形成了一个新的栽培品种。这就是今天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也被称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②如果从历史文献中寻求蛛丝马迹,我们会提到《左传》记载的“不能辨菽麦”。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都应该能够分得清大豆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当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经出现了“来”和“麦”这两个字,“来”指小麦,“麦”被释为大麦。“来”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应该是专指小麦外来,学界认为,小麦至迟在距今3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

③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发现的距今3000年以前的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已达30余处,其中有近百例小麦遗存被直接进行了测年,为探讨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年代数据。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是一处史前聚落遗址,包括了大汶口、龙山和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2005年进行考古发掘时浮选出了小麦遗存。经测定时代为距今3905±50BP,校正年代为4450—4220BP。赵家庄遗址出土的小麦遗存既有明确考古学文化背景又有准确测年数据,支持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可能早到距今4500年,由于这个年代目前仍然是孤证,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支持。

④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是欧亚草原通道。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通道也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随着小麦传入的还有青铜冶金术等其他关键技术。

⑤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小麦自中亚出发,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向西传播,穿越河西走廊,进入黄土高原地区。这条绿洲通道到了后来就是丝绸之路。

⑥值得研究的细节特别有趣。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小麦传入中国时只是传入了种植技术,与之相应的饮食传统并没有被传入或者被接受。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4

15.阅读全文,说说对于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你是支持“距今3300年前后”的说法,还是“距今4500年”的观点?(3分)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

17.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6分)

入戏的赵老师

①在我中学六年的语文老师里,赵新仁老师是别样的一个。

②赵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来就说:“遇到我算你们幸运,我带你们,你们的语文成绩保证能提高五六分。”口齿不清的说话习惯,让赵老师“保证”的“能平均提高五六分”显得像对“遇到我算你们幸运”的否定。

③那时学校给老师都安排住房,赵老师一间五平米不到的宿舍,远离学生和其他教工宿舍,离教工食堂也最远。可能习惯了一个人吃饭,赵老师从不与其他教工一起用餐。他打好饭菜就从食堂出来,边走边吃,一般刚好到宿舍门前吃完。我们会看到,他从裤兜里晃晃啷啷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哐当又关上门。春夏秋冬四季如此,刮风下雨飘雪皆如此。赵老师吃饭在我们眼里是一道有趣的风景,他吃饭很甜很香,右手拿筷子,左手既端碗又攥两个大馒头,走两步停一下,或喝汤或咬馒头或夹菜。遇到下雨,他就在伞下吃,走两步停下,吃一口再走,不管地面有无积水,也不管自己裤管湿了半截。

④地理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不知为什么突然提起语文赵老师,说:“你们赵老师,他入戏。”赵新仁老师入戏,我们知道。

⑤他上《孔雀东南飞》,讲到主人公分手时,竟哽咽不能语,半天,眼含泪花,望着空荡荡的屋梁长叹一声,摆摆手让我们自己读书,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去了。课文总是要讲下去的,赵老师有时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无法抑制的时候,一屁股坐到讲台的水泥地上大放悲声,双手握住自己的双脚,哭得涕泪涟涟,无法自已。我们目瞪口呆,但很快,我们以极高的朗读音量盖住了赵老师的哭腔。赵老师入戏后心里就没有了我们,但我们很感动。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

5

⑥但后来还是发生了不愉快,那是入戏的赵老师和我们仅有的一次不和谐。仍是《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赵老师教了我们一个礼拜,他歌颂善良、勤劳和反抗,批评软弱与愚孝,控诉封建制度。他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眼含泪水又布满柔情。恼人的是,他重复,歌颂、批判、控诉之后再重新来一遍。还要再来一次的时候,我们班最能捣蛋的同学没举手就站了起来,“老师,文章也不全是真的,有虚假夸大的地方,不能当真。”我们都紧张地看着赵老师。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恢复常态后,赵老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用有些无奈,恨铁不成钢又有些理解的语气对我们解释道:“这是文学手法,文学,明白吗?”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入戏的赵老师获得了解放。

⑦有一次,无意间看到赵老师在读《古代汉语》,我们很好奇,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书之外为何还要读这种看起来枯燥无聊的书。赵老师一脸的自豪与得意,乐呵呵地露着一嘴的大黄牙说在自考,自学考试。“老师也要进修学习。”

⑧其后我们知道,他已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正在自学攻读中文本科。于是就理解了他为何每顿饭都要端回宿舍吃,为何总是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五平方的狭小房间里。枯灯独坐,清苦捧读,寂寞里有寄托,这对容易入戏的赵老师倒不失一种安慰。

⑨后来我去南京读书,赵老师曾先后两次写信,让我更明了他。他让我帮忙买自考资料,每一次都在信纸上重要的地方划上红色的波浪线,像当初批改我们的作文。划了波浪线还不放心,再在下面划上三角符号,信的末尾还反复说着感谢的话,啰嗦得就像他上课。每次,赵老师都会在信封里附上回寄的邮资和买资料的费用,非常认真地迂腐。在信里,赵老师向我坦承,希望自己的本科文凭能让全家人的身份改变,妻子孩子可以吃上计划口粮。“农村太苦了。”赵老师在信里说。

⑩后来遇上新疆吸引人才的政策,于是赵老师举家西迁。我极力想象他西迁前后的场景,想他一脸憨厚又呆气的表情,他走路低头吃饭的样子,他高兴起来的一嘴黄牙,可是一片模糊。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

(选自《文汇报》2018年11月16日,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空白处内容。(4分)

时间 事件 赵老师保证能提高我们语文成绩。 赵老师独自打好饭菜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吃。 我的认识 不在意 感兴趣 我读高中时

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读书时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

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

20.课堂之外的赵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赵老师向我坦承了参加自考的目的。 感动 (3)_____ 懂得 21.结合全文,如何理解结尾划线句子“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4分)

三、写作(50分)

22.以“好久不见”为题写篇文章,书写你心中的故事,抒发你想要抒发的情感。 要求:字迹工整,文面清晰。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