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儒家文化
1.《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⑴《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的礼制的讨论和阐述为主要内容。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思想,并被后学继承和发挥。西汉经师戴德及其族子戴圣各自辑录了《礼记》,戴德所辑谓之《大戴礼记》。戴圣所辑为通行版本,《礼运》是其中的第9篇。
⑵大同, 同:和,平。大同指儒家思想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和平状态。 大道:指广大无私的时代。
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指广大无私的时代。
天下为公:天下的一切都是公共的,此指君主的选举方法,即禅让制。 选贤与能:推选贤能的人才。“与”通“轝”,推荐。
⑷何为“大同”?
“男友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⑸“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隐”,消逝。“家”,私家,指家天下。
第 1 页 共 20 页
1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⑹“大人世及以为礼”。“大人”:诸侯大夫们,“世及以为礼”即“以世及为礼”,宾语前置,意为把血缘世袭当作礼法制度。世:父传位于子。及:兄传位于弟。
⑺“以正君臣”:即“以之正君臣”,意为使君臣关系规范。省略了“之”。“正”,“使。。。规范”,使动用法,下七句同。
⑻“以贤勇知”:把有勇有谋的人当成贤能的人才。 “以功为己”:把为自己做事当做建立功德。
⑼何为“小康”?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功,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逝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以著其义”:即“以之著其义”,用礼来表彰合乎道义的事。著:表彰。 “以考其信”:用礼仪来成就合乎信义的事。 “著有过”:用礼来揭露过失。 “示民有常”:用礼向民众昭示一切都有常规。 “在势者去”:在位的人将被罢黜。势,权势。 “众以为殃”:人民以此(不用礼)为祸害。 “小康”:小安。康,安康。
⑽《礼运》是一篇气势恢宏的文字,其中论述了礼的起源,发展和礼的作用。 儒家“大同”:儒家最高的道德、和平、公正的社会政治状态。 墨家“尚同”:要求社会各阶层处于同一状态。
第 2 页 共 20 页
2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道家:圣人须“合乎大同”,此“大同”、“大道”即为“自然”(自身自由自在的状态)
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与道家不同的是,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状态,而是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的无为,而是道德自觉地运行,不再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大同》文字铺张扬厉,语句谐韵,视野开阔,气势充沛,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可谓情理并重,典雅崇高。
2.《西铭》
⑴张载: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辑有《张子全书》。后世并称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
⑵《正蒙》选自《正蒙•乾称篇》。张载将《正蒙》的首段和末段录出,分别题名为《订顽》和《砭愚》,程颐将其改之为《西铭》和《东铭》,南宋朱熹将《西铭》从《乾称篇》中分出,单独作注。
⑶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自唐韩愈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儒家学说,不同于以前的官方权威意识的儒学—经学。理学再次从孔子、孟子以及《大学》、《中庸》、《周易》等思想中找到激情与活力。它提出一整套关于宇宙、性命的学说,意在重新找回儒家的精神家园。 《西铭》让我们看到,这个精神家园的构成是整个的宇宙与人类,个人与自我在其中既是渺小顺命的医院,也是全部拥有、精神完足的一员。
第 3 页 共 20 页
3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⑷理学特征:①引入了佛教、道家的思想 ②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思想 ③宣扬“内圣”(孟子)的经世学风。
3.《论语》十二章
⑴《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一本书。成书约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⑵《论语》的体式主要有:语录体 对话体 叙事体
⑶《论语》的艺术成就: ①写出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②形象性强,多富于哲理性的警句 ③语言风格朴实含蓄,雍容和雅
二.道家文化 1.《老子》五章 ⑴《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⑵《有物混成》解释了“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向它自己学习。自然:自己的样子,规则) “道”的三个意义:天地万物的根源/事物发展的规律/生
第 4 页 共 20 页
4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活准则、伦理道德
⑶《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善向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这是道家的为人处世哲学。“上”:最高的。几:接近。
⑷《大成若缺》主要谈论“谦逊有益”的哲学思想。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清净为天下正”
⑸《天之道》主要表达老子的社会政治主张。 “天之道”: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an)贤。”
⑹“道”和“无为”思想 “道”是“无”,“无”生“有”,万物由此而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道,无形无象,无声无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却是产生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总源。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家认为道是无为的,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违背自然规律,只有无为(顺应客观规律)才能无不为(没有做不成的)。无为是道家是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以及安身立命的基本态度。
第 5 页 共 20 页
5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2.《秋水》
⑴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蔡人。魏晋时,与老子并称“老庄”。今存《庄子》分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秋水》选自外篇。
⑵“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学问高深,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
⑶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写的最为生动、奇瑰、浪漫。《庄子》中深邃的哲学命题,大都蕴含在文学艺术的形象中。庄子自己概括其表现手法为:以卮言(浪漫无涯的言说方法)为曼衍,以重言(假托有地位、为人尊敬的人的言论)为真,以寓言(故事神话)为广。”
3.《饮酒》选二
⑴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中国古代田园诗人之宗。《饮酒》是陶渊明创作的以咏怀为内容的组诗。
⑵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主要表达安贫乐道的精神) “彼此更共之”:衰荣二者相互代替。
“达人解其会”:“达人”:通达之人。“解气会”:有所感悟。 “逝”,通“誓”。
第 6 页 共 20 页
6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要表达崇尚自然的精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①表达作者崇尚自然的精神②以此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见”比“望”用的好:“见”是无意中,偶遇;“望”是主动,带有目的性。 ⑷《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时所作,借饮酒为题,遣兴散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悠然自得和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
⑸自然、朴素、真情,不进食陶的人生旨趣,也是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中没有造作的情感,没有浓艳的词句,而是自然心境的流露,率真人格的表达。情、景、事、理的融合是陶诗的艺术追求。“发乎事(饮酒),源乎景(采菊、南山),缘乎情,而以理趣为统摄(让人领会其中的真意)。”
⑹金人元好问评价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xian)真淳。
4.《大自然在反抗》 【美】 卡逊
卡逊: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主要作品有《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寂静的春天》。本文选自《寂静的春天》。
三.感悟生命与敬畏生命 1.《八声甘州》 柳永
⑴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i)卿,因排行第七,称柳七,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
第 7 页 共 20 页
7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主要抒写旅客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阙寓情于景,下阙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上阙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由“关河冷落”到“残照当楼”的转变,更是将开阔的视野转到了“当楼”近景。“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阙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明明是游子等高想念妻子,却说家中登楼盼望丈夫,以曲笔表深情;“误认归舟”的描写非常形象。最后两句又从妻子回到自身,直抒思亲之情,夫妻互想,意思更深一层。全词不事藻绘,不尚典故,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纯朴流畅。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⑵王国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⑶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自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改变了词的
第 8 页 共 20 页
8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即由“雅”变“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永的词重在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其最长用的表现手法是铺叙和白描。
2.《敬畏生命》 (法)史怀泽
⑴史怀泽:1875年生于德法边境的阿尔萨斯省,青年时代,依靠聪颖的天资和刻苦的学习,成为远近闻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马巴赫研究家,并先后获得哲学、神学两个博士学位。1904年,在听到刚果缺少医生时,决定到非洲行医,经过七年的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在他三十八岁时,他带着妻子远赴非赴非洲蛮荒之地,建立了自己的丛
林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达半个世纪之久,直至逝世。在这其间,史怀泽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不仅如此,史怀泽还重视对非洲土著进行心灵上的引导,使他们有信仰,善待他人,热爱劳动,珍惜健康,勤俭持家,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文明社会人。他的所作所为,获得全世界的尊敬。人们称史怀泽为“非洲圣人”、“丛林中的圣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史怀泽是二十世纪西方世界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1952年,史怀泽被选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⑵《敬畏生命》的生态理想: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
第 9 页 共 20 页
9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性的德行。我们要避免文中提到的四种诱惑,克服利己主义,珍惜爱和帮助,敬畏生命,从而成为清醒敏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获得内在的幸福。
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⑴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⑵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一生著述颇丰,著作有:文化比较系列专著《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主要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宗教:儒教和道教》、《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代犹太教》等论文;其他著作有《经济与社会》、《音乐之理性的和社会基础》、《政治论文集》和《科学论文集》、《一般经济史》、《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国家社会学》。
第 10 页 共 20 页
10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⑶《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的主题(暂无) 五.艺术精神与美的历程 1.《世说新语》六则
⑴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师,袭封临川王。
⑵《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轶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身无长物》—王恭:“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 有多而无用的东西。”
《支公好鹤》—支公:“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小儿辈大破贼》—谢安:“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雪夜访戴》—王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试为我一奏》—桓子野与王子猷:客主不交一言。
《闻所闻而来》—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士季):“闻所闻而来,见 所见而去。” ⑶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产生于汉末至魏晋时期玄学大兴、个性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语)东汉时期品评人物道德才敢的风气转变并扩大到品评人物性情、风度、神采、行为等各个方面,以人性最对象的审美活动异常活跃。魏晋时
第 11 页 共 20 页
11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代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狂放不羁、即兴任情、语带玄机。。。
2.《丹青引》 杜甫
⑴杜甫: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是人,享有“诗圣”的赞誉,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诗歌艺术集汉魏至盛唐诗歌之大成,其诗风的显著特点是“沉郁顿挫”。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⑵《丹青引》中的绘画要求: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化用了孔子的名言,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写画师声名显赫的经历,再急转直下写其漂泊途穷的遭遇,盛衰相形,以一人之命运,衬托出大唐开元盛世时的突然变故。而时运有变,丹青不改,既是对画家的写照,通史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信念。
第 12 页 共 20 页
12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3.《“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
⑴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字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编著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⑵“一篇生命史就是一部作品”,因此,完美的生活、艺术化的人生应该像“上品文章”一样具有和谐、至情、本色和情趣的“美点”。要实现“人生的艺术化”,必须做“生活上的艺术家”。按照美学家所说的,生活上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六.青春意识与爱情赞歌 (《惊梦》 《无题两首》 《长恨歌》 《伤逝》) 1.《惊梦》 汤显祖
⑴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年号茧翁。临川(江西抚州)人。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所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中国戏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与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列为16-17世纪东西方剧坛上的两位戏剧大师。
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料不到在镜子里偷偷照见了自己的半面,羞的连头发也弄歪了。这句话写出了一个少女含情脉脉的微妙心理,她是连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的影子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没揣:没料到。菱花:指镜子。)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声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杜丽娘的华美艳丽)
第 13 页 共 20 页
13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大意是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怨无处排遣,良辰美景犹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表达了少女怀春却得不到宣泄的苦闷情怀。)
⑶作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该剧以富家千金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现了剧作家汤显祖至真、至情、至美的人生与艺术追求。 《惊梦》是《牡丹亭》中最富有神韵与表现力的一出,主要描写主人公杜丽娘的美貌与娇羞,描写她对美与爱的发现与拥抱。前半部分“游园”描写杜丽娘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引发了她对青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后半部分则通过梦幻般的情节使闺门千金杜丽娘冲破礼教的束缚,体验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这是杜丽娘追求理想爱情的开始,其间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追求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 2.《无题》两首
⑴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李商隐的爱情诗,善于用一系列美丽清新的意象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生活。 ⑵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描写了一个席上相遇、两情相通而又间隔的爱情故事,但诗人却重在表现“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温馨氛围和在灯红酒暖的宴席间心灵默契、转而又身隔天涯的惆怅。
第 14 页 共 20 页
14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⑶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夲诗抒发的是相思之情。①此诗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远别之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尔后将梦中和梦后,实景与幻觉糅合在一起,最后方点明由于蓬山的阻隔才导致了远别之情。② 首联上句谢梦中之事,下句写景,突出诗人孤独,惆怅的感受,梦境与现实对比鲜明。颔联用细节描写诗人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颔联是实景与幻觉的交融,用往昔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如今室空人散的孤独与落寞。尾联用刘郎寻仙不遇之事,点明天涯阻隔,相见实难,令人回味无穷。③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此二句注意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境,很富生活实感。上句追溯梦中情景,远别的双方在梦中得而相会,但梦醒之后却是不能自制的悲泣。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心灵上同,也更加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梦醒之后不假思索而至的第一个冲动,就是给对方写信。下句用了一个细节,人物因相思情切,墨未磨浓就奋笔疾书,直到“书被催成”之际,才意外发现“墨未浓”,相思之强烈,可想而知。
⑷《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这类诗多数抒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带有悲剧性的内容,最明显的特征是带有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主观性和抒情性也是《无题》诗的明显特征。《无题》诗大量使用象征的手法,并且与比喻或写实水乳交融。 3.《长恨歌》 白居易
⑴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 中堂著名
第 15 页 共 20 页
15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文学家、诗人。白居易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与元稹一起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史称“元白”。
⑵《长恨歌》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特色,又富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叙事与写景结合,或者将抒情与写景结合;三者变化自由灵活,转接密切自然。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是在情节的叙述中,此二句交代了时间的流逝变化(叙事);二是此二句又分别写了最能体现春天和秋天特点的自然景色(写景);三是春景和秋景又分别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忧愁,景中含情(抒情)。 ⑶关于《长恨歌》的主题
①讽喻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李、杨之间不存在真实的爱情/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即奠定了诗歌的基调主题/白居易的政治倾向/用玄宗的好色误国事件来劝谏宪宗。
②爱情说—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诗歌2/3的篇幅用来描写李、杨之间的爱情欢乐以及死后的相思/“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突出李、杨之间的爱情,有意剔除一些爱而不纯的情节/据《唐书》等载,李、杨的爱情是有基础的(共同的爱好,音乐、舞蹈)
③双重主题说—诗歌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 ④自伤说—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寄寓其中(诗人有多首诗写一个叫“湘灵”的女子) 4.《伤逝》 鲁迅
第 16 页 共 20 页
16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⑴关于鲁迅。鲁迅的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笔名始于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伤逝》选自《彷徨》
⑵《伤逝》写于1925年10月,是鲁迅唯一的以知识青年的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深刻揭示了造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社会的沉滞、自身性格的软弱、经济的困顿。尽管涓生与子君两人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失去了生活应有的光彩。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作品由“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伤逝》采用了“手记体”的形式。 七.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
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其目的在于用前朝史例作借鉴,为当朝的行政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时代转变为骑射时代的重要一页,并且对中原地区民族融合、服饰制度的演变、思想文化的变革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冯友兰
选自《三松堂全集》。冯友兰,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哲学家。主要著述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第 17 页 共 20 页
17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东西文化”是文章关注的真正核心,“城乡文化”则是文章用作比较的对象。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取譬和比较。 八.博大胸襟与理想情怀
1.《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⑴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牧师,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在演讲中被行刺者枪杀。 ⑵ 《我有一个梦想》的主题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词,作者满怀着正义的激情,在数十万人面前慷慨陈词,抗议种族歧视,呼吁自由平等,指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斗争,敦促政府及早结束种族歧视,实现民主和平。
⑶《我有一个梦想》有三部分内容组成:首先回顾并肯定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其次揭示黑人的生活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并特别强调讲究反抗种族歧视的斗争策略(“公民不服从\"方式)。最后以描绘多个“梦想”的方式来展望前途,认为前途是光明的。 马丁路德金擅长用整句构成排比,用短句增强力度,用《圣经》的修辞方式把思想表达的形象生动。 2.《秋兴》八首
⑴《秋兴八首》是杜甫暮秋流寓夔州时写的一组七律,八首诗章法严整,脉络分明,体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是杜甫晚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诗学主张的完美体
第 18 页 共 20 页
18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现。八首诗共同熔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凄清的秋声,诗人暮年多病的状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意境深闳,悲壮苍凉。
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的描绘,烘托出萧瑟悲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思与抑郁之感。其中的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深秋,其间透露出的是人世间的惊风骇浪,人民生活的动荡萧条,是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倒装 意象华贵 辞彩典雅、对仗精工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这是组诗的尾声,其中的香稻碧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又反衬出后面“白头吟望”的诗人形象。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深秋的冷落荒凉与昔日的快意风流中,交织着诗人寂寞凄楚的心情和国家衰败残破的现状。 3.《摸鱼儿》 辛弃疾
⑴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的词博大精深,雄浑雅健,确立,巩固病极大的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与苏轼并称“苏辛”。
⑵《摸鱼儿》上片描摹花木凋零、春事已尽的自然景象,下片倾诉被弃宫女的内心痛苦与幽怨。婉约之中寓含刚健,词作充斥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
第 19 页 共 20 页
19
湖北经济学院审计班
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和对英雄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充满了对昏聩朝廷的愤懑与棒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忠诚与担忧。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连杨玉环和赵飞燕那样那个得宠的人结果都化为尘土了,你们这些权奸有能得意多久呢?由此足见词人的怨怒之深,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当时朝廷奸佞小人的无情鞭挞。 九.现代进程与乡土情结
1.《乡土本色》选自《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著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 2.《七月》 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叫“诗” “诗三百”,到汉代才称作“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其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包括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七月》依次叙述了当时民众一年中修理农具、下田劳作、采桑养蚕、织染制衣、集体狩猎、修缮门户、筑场收获、赋役酿酒、岁终祭祀等繁重忙碌的农事生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七月》用语朴素平淡,结构回旋复沓,节奏错落有致。
第 20 页 共 20 页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