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插秧歌》课后练习及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笠是兜鍪蓑是甲 兜鍪:铠甲 ..
B.雨从头上湿到胛 胛:肩膀 .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栽、种植 .
2.下列对《插秧歌》一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
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C.本诗的颈联前一句 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后一句写农夫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表现了农夫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3.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前三旬,推断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 )
桑茶坑道中(其七)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 。
A. 一牛吃过柳阴西 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 D.麦花雪白菜花稀
4 (2020.江苏启东中学高一考试)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
A.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B.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C.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
D.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黄生。
5将下列诗词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6 (2020.江苏泰州调研测试)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诗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宏大如“ ”,壮阔如“ ,精致如“ ”,微妙如“ ”。
①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②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7.对下面一段叙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族部落一直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生机,无法建构。
A.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可分。
B.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
D.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做此诗时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繁花
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乃为虚写之景。
B.诗中虽然写“梦人”,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置身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中的“社”说的是“春
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0~11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主持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首联写老农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B.颔联写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因而忙于春耕的农民到中午时候才吃上早饭。
C.“妇子同来相妩媚'用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场景,侧面表现了农家耕作的繁忙。
D.“乌鸢飞下巧追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谊染出温馨欢快的氛围。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2(2020.河北部分重点中学期末考)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如同走进了画的世界。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了诸如“黄瓜小镇”“杂粮小镇”“鹊桥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助农致富脱贫。
参考答案
1.A 兜警:古代打仗时战土所戴的头盔。
2.A “混乱”分析错误。应是分工明确、热火朝天。
3.A本诗的第三句写出了牧童在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所以第四句
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如此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
原始朴素的美感。另外,由“ 童子”的角度考虑,下文也应是“一牛”,“牛吃过柳阴西”是“童子柳阴眼正着”的结果。
4.C整体感知,传统水墨西相对来说,多用黑白两色,排除色彩鲜艳的诗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B①描写的是春季:②描写的是秋季:③描写的是夏季;④描写的是
冬季。
6.C考生要依据所给诗句的内涵、意境去选择,如①句体现的是“微
妙”,②句中的“银烛”“金樽”“绮筵”凸显“精致\",③句中的“孤烟直”“落日圆”凸显“壮阔”,④句中的“常怀千岁忧”凸显\"宏大”。
7.C C项,“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理解错误,现实主义作品是对生活的表现,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8.B, 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感觉恍若置身梦境”赏析错误,首联诗人是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并非是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置身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9.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
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10.B B项中的“ 到中午时候才吃上早饭”错误。“日出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指的是午前八九点钟。“日出三竿晓饷迟\"的意思是: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11.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的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且无用的峒讽(批判、否定)。
12.馆陶寿东村被誉为“粮画小镇”,既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这得益于金融机构的助农信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