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汽车底盘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汽车底盘及构造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制:三年制 教学时数:60 学分:4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拆装与维修的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可使学生理解汽车各系统、总成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设计 2.1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理念,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紧密结合旅汽车行业服务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

2.2 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汽车底盘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有机结合。突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模式为: 项目 → 任务 → 教、学、做一体化。即任务引领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项目的能力训练,再通过教学总结和学生能力训练成果的考核,巩固和掌握相关知识。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3.1.1拆解底盘,观察底盘结构,全面认识底盘各组成部件结构; 3.1.2按照规范,装配底盘,装配好的底盘基本保证与拆解前性能一样; 3.1.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意识。 3.2能力目标

3.2.1掌握汽车动力、传动、行驶、舒适和安全系统的操作,附属设备和特殊设备的使用,机械紧急功能的应用 ;

3.2.2具备对汽车底盘各系统的拆卸、装配能力;

3.2.3可以利用维修工具、量具、设备对汽车底盘进行各总成、部件的检修能力。 4.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教学题目 号 了解汽车底盘技汽车底盘1 概述 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了解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汽车传动2 系统 4.四轮驱动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 5.分动器 6.自动变速器 7.万向传动装置 8.驱动桥 活动三: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演示。 活动四:手动变速器拆装。 活动五:无极变速器结构认知 操纵机构及同步器 其构造。 22 1.传动系统组成及布置方案 2.离合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其操纵机构 活动一:在汽车底盘台架上找出传动系统各组成部件。明确其安装位置。 活动二:对照传动系统造和功能 基本知识 术发展状况;掌汽车底盘的总体构查阅资料,了解发动的2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学时 参考 3.手动变速器传动、散件实物,进一步观察掌握行驶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功用;掌握车架、转向桥、驱动桥和车轮组成及功汽车行驶3 系统 驶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用;了解汽车行1.行驶系统组成 2.车架类型 3.车桥的类型和四轮定位参数 4.车轮的类型和牌号 活动一:在汽车底盘台架上找出行驶系统各组成部件。明确其安装位置。 12 5.轮胎的类型、组成活动二:对照行驶系统及规格表示方法 散件实物,进一步观察6.悬架系统的类型、其构造。 组成和工作原理 7.电子悬架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类型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动力和 汽车转向3 系统 组成和原理;了解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功用、组成和分类;掌握车汽车制动5 系统 装置和增压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4.制动主缸 5.助理制动 6.制动力调节装置 7.气压制动系 活动二:对照制动系统散件实物,进一步观察其构造。 活动三:各种制动器结轮制动器、传动1.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盘式制动器 3.鼓式制动器 活动一:在汽车底盘台架上找出制动系统各组成部件。明确其安装位置。 10 组成、工作原理 4.转向器 5.转向操纵机构 活动二:对照转向系统散件实物,进一步观察其构造。 四轮转向系统的3.动力转向系统的位置。 12 1.转向系统组成 2.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活动一:在汽车底盘台架上找出转向系统各组成部件。明确其安装活动三:轮胎识别 的诊断方法。 8.ABS系统 9.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10.驻车制动系统 11.EBD、ESP介绍 构判别。 活动四:制动实验 机动 合计 5.实施建议 5.1学生基础能力

5.1.1 会知道汽车底盘组成结构,并知道各部分功能; 5.1.2会知道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5.1.3会知道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5.2教学方法与手段

2 60 5.2.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5.2.2充分利用汽车实训室的硬件条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效果。

5.2.3 面向实践过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目标不同,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选择实训项目时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实战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相对减少理论性偏强、泛而空的项目,在实战化训练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主要强调“实践化、岗位化、操作化、方法化、个性化”的要求;

5.2.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参与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3教学评价

5.3.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施教学,结合小测验、课堂提问等手段;

5.3.2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价,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5.3.3强调目标与实践的一体化评价,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5.3.4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看是否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能力。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序号 1 任务模块 汽车底盘概述 障排除等问题掌握能能力。 评价学生对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传动总结性评价 2 汽车传动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掌握能力;各组成部形成性评价 分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对行驶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功用,车架、转向桥、驱动桥和车轮组成3 汽车行驶系统 及功用掌握情况;能否对汽车行驶系统常见故障的进行诊断。 评价学生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类型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动力和四轮转4 汽车转向系统 向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掌握情况;能否对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进行诊断。 评价学生对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类型和工作原理、机械、动力和四轮转5 汽车制动系统 向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掌握情况;能否对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进行诊断。 合计 说明:

1、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

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各自按照比例计分。 2、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 5.4资源开发与利用

5.4.1充分利用汽车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5.4.1教师应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网络技术融入课程,产生结合教育,双向互动;

100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20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55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25 25 评价目标 评价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组成、功能和故形成性评价 5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5.4.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多创造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岗位去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得了解岗位的工作过程;

5.4.3积极利用网上资源,把课堂教学和课下自修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帮助教师及时取得最新的资源。

6.教材与参考资料 6.1教材

《汽车底盘及构造技术》 贺大松 机械工业出版社大学 2009.5 6.2参考书

《汽车构造(底盘、车身)》 蔡兴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6 《汽车构造》 陈家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7 6.3参考杂志

《汽车杂志》和《汽车之友》 6.4参考网站

6.4.1 http://www.autohome.com.cn/ 6.4.2 http://www.pcauto.com.cn/ ·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