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作者:李锦等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3期
摘要:目的 探究ICU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把130例ICU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结合常见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 实验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指的是对医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ICU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比较危急,患者身上常会有多条和监护仪器、呼吸支持等相连的管道,这些都会护理带来一定风险,护理过程中,若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就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本研究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就ICU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作以下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选自我院内科ICU病房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0例ICU患者,全部患者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11~92岁,平均年龄(56±12.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5例,重症肺炎34例,脑梗塞41例,其中气管切开12例,气管插管118例,全部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及胃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先患者所出现的风险因素、护理缺陷等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标准,对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风险知识培训,以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及水平。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见表1。
根据表1可知,实验组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ICU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相关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护理。现结合本研究,主要就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以下分析。 3.1常见的护理风险 ①非正常脱管。即患者有意把留置管拔出或护理过程做出现意外脱管现象,其中气管导管的脱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所带来的危险是最大的,其主要由于患者因意识模糊自行拔出、护理人员处置时不经意拔出、插入过浅、导管连接不紧、固定不牢等因素而导致,若再行气管插管,将会对患者气道产生明显损伤[1]。②皮肤损伤。ICU患者的病情较危急,因此,常会出现组织水肿、强迫体位、肢体活动受限、腹泻、肥胖、微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等现象,从而会使各部位的皮肤易受到损伤[2]。③呼吸困难。建立人工气道后,若气道湿化不足或没有适时吸痰,就会很容易出现痰痂堵塞现象。④感染因素。ICU患者病情严重,需留置各种管道并用到多种仪器,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又有所下降,因此,易出现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等症状。此外,若护理人员没有严格安装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也会很容易使患者出现感染[3]。⑤心理因素。ICU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受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影响,患者不能和家属、护理人员进行口头交流,此外四肢活动受限等,这些因素都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烦躁心理,从而会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⑥设备意外故障。ICU患者身上通常都带有血滤机、呼吸机等仪器,当供电系统突然停止供电或设备出现老化现象等,患者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⑦医患之间缺乏交流。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一旦患者病情出现突发状况,医生通常都是先口头陈述医嘱,以使护理人员尽快协助对患者进行抢救,此时,若医生没有及时填写相关材料,一旦和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纠纷,就会缺少有效的文字证据,从而使护理人员也陷入纠纷之中[4]。⑧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年轻护士缺乏经验,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比较生疏,而年龄较大的护士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效,对相关机械的操作不够熟练,这些因素都会给患者的护理带来不良影响,轻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或并发症,重则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引发死亡。
3.2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①非正常拔管的对策。如果患者烦躁,神志不清,则对其手臂进行固定,并让其服用适当的镇静剂。用宽胶布从脑后绕过,缠绕气管导管两圈后,再把之和牙垫共同缠绕,接着把之固定在面颊,然后对气管导管插入的长度进行检查,当胶布浸湿后及时进行更换,此外,还需防止其他管线出现相互缠绕现象[5]。动静脉穿刺针或穿刺导管时,用透气贴固定,并把导管适当延长,以使之和固定管进行有效连接,避免把导管或针进行拉扯,对于语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及时通过肢体语言与其交流,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则及时与其进行语言沟通。②皮肤损伤的对策。对于皮肤损伤的患者,对其加强床上护理,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对于肥胖患者,翻身角度应为30°~45°;对于水肿及消瘦患者,适当缩短翻身时间;对于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的患者,给予服用镇静剂,并使用柔软的约束带束缚腕部,对于反复摩擦的部位,可使用透明贴膜进行保护,以避免对其造成损伤[6]。经口、鼻气管插管时,动作应尽可能轻柔,避免对患者鼻部、口唇皮肤造成压迫,一旦发生患者舌面受压,应立即把气管插管和牙垫的左右位置进行交换。③呼吸困难的对策。对于呼吸困难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呼吸道进行湿化,或为其吸痰。如果患者肺组织中出现碎块,那么导管就会很容易出现堵塞,此时应先使用呼吸囊把碎块压入大气道,接着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较粗的吸痰管把吸引剪去,如果堵塞症状仍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则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把碎块取出。对于因肺组织中有大血块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当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后,把呼吸机改为SIMV辅助模式,并结合患者自主呼吸次数及潮气量对辅助次数进行适当调整。此外,还应对患者的呼吸次数、潮气量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应改为控制通气。④感染的对策。注意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并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使室内湿度保持55%~65%,温度保持22℃~24℃,严格按照ICU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ICU病房,如果患者家属想探访,必须采取相关的消毒措施[7]。⑤心理因素的对策。医院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沟通培训技巧,以使她们能够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应把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作耐心讲解,并主动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的心理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从而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⑥设备意外故障的对策。ICU病房应加大资金等相关方面的投入,建立应急电力系统,以防止各种系统因突然停电而出现故障,此外,还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对于呼吸机故障,应在床旁设置相应的固定呼吸囊,并把它和氧气进行有效连接,这样当呼吸机出现故障时,就可通过气管插管和氧气呼吸囊进行连接,此外,也可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⑦提高护理记录水平。上岗前,医院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记录专业知识培训,护理过程中,应把相关问题、患者病情变化的具体情况、用药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的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此外,医生和护士之间应加强交流,对于比较重要的数字、关键名词,护理人员应和医生进行核查后才能作相关记录,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护理记录出现错误[8]。另一方面,ICU病房应成为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以由此小组中的成员定期对护理记录进行严格检查,这样通过检查,就可及时发现相关的护理风险并可及时纠正。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当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才会得到有效避免或减少。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使自身护理技能得到一定提高。另一方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对本研究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结合相关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在很大程度上使护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主要就ICU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作了相关论述,以此为ICU病房的有效护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艳华.风险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 [2]邓梁羽.ICU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解决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3]姜慧芬,郑云.ICU常见的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陈利云.重症监护病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 [5]李秀花,侯剑,刘改平.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3. [6]胡玲利.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0. [7]王莹.浅谈风险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实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
[8]房君,王春英,黄淑群.风险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编辑/王海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