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空气科学教案小班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小班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精品文档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小班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

2016

1 / 8

精品文档

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等感受。

2016

2 / 8

精品文档

教师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小组活动结束。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 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用吸管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

用扇子扇风,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把粉笔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

教师对冠军组颁发一张自制的奖状。 教师小结: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它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2、活动二:比较空气和水

师:说到对人类的重要的,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你还记得是什么? 生:水!

师:对,水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体,动植物离不开它,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大家水有哪些特征呢?

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课件展示水的特征。

2016

3 / 8

精品文档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那么空气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比较一下空气和水这两个人们的“好朋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吧!

小组讨论,填写“比较空气和水”记录表。 生: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课堂小结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生: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三、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清洁、新鲜的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空气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自由发言。

师:关于空气,我们了解的还很少,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大家就把想到的问题在课后通过调查、看书、上网、实验来探究。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为我们能呼吸到新鲜、清洁的空气而努力奋斗!

2016

4 / 8

精品文档

板书设计:

12、认识空气

水: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液体。 空气: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思想:

认识空气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先是发现空气的存在——接着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最后用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来组织活动的。在设计实验、操作及记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喜欢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实验时强调同组合作,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倾听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2016

5 / 8

精品文档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把握好尺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塑料袋、气球、扇子、烧杯、土块、粉笔、吸管。

活动2:纸、瓶子、漏斗、钩码、烧杯、水槽。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认识空气 活动1:找空气

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2016

6 / 8

精品文档

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用扇子扇风,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活动2: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一飞冲天 执教老师: 一、活动目的

1. 初步认识空气和皮球的关系。 2. 享受集体做游戏的乐趣 3. 发展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

皮球、气球、打气筒。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未充气的皮球和充了气的皮球,让幼儿触摸和辨认,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给未充气的皮球充气。 3.老师示范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让幼儿感受皮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并说说皮球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

2016

7 / 8

精品文档

么。

4.老师再出示未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它的玩法。然后给气球充气,老师协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紧,让幼儿尝试接抛气球。

5.解开橡皮筋,放开气球,让它飞出去。

6.请幼儿也来玩放气球的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充了气的气球,请幼儿用手捏紧,然后一起放开,看看谁的气球飞得最远。 四、总结分享

请幼儿双手围圈,表现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活动评价

1.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2.知道气球充气前后的变化。

2016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