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2024-01-1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监测频率要求:开挖期间开挖侧每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限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当基坑变形、地面沉降达到预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监测目的

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二)监测原则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

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

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

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4、信息化施工:监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非常重要。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是否超过报警值,地面沉降是否超过报警值,需要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以便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顺序,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经济合理:对选定监测内容,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在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监测内容,减少监测次数以减少监测费用。

(三)监测项目内容

本工程基坑监测的项目主要为: 1、支护桩顶水平位移;2、支护桩顶垂直位移;3、支护桩侧向变形;4、基坑周边路面及建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等。

(四)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置、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周边建筑物、路面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五)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及观测点布置

1、基准点设置: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基准点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2、支护桩测斜仪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在基坑东侧沿基坑顶冠梁共布置8根测斜管,测斜管埋深5m。测斜采用英国进口的GK-601测斜仪,沿测斜孔深度方向间距0.5m,均能测出各点的水平位移及某段时间内位移速率的大小,能反映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稳定状态。布置位置参照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关于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出图。

3、基坑顶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布置:基坑顶地面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沿坑顶上布置,约30米设置一个,共布置7个位移观测点、7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布置位置参照泰基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关于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出图。 (六)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1、所有观测点、测试设备的安装埋设均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并测试各项目稳定的初始读数,且不应少于两次。

2、基坑支护基坑监测在完成土方回填后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3、基坑支护监测项目挖土及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期间每2天观测一次,当测试项目的数据到达警戒值附近或数据波动起伏较大时,则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测。

4、基坑检测在底板完成后每3天观测一次。第三方检测,应包含所有检测项目,在基坑开挖期间开挖侧每2天检测一次,非开挖侧每3天观测一次。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检测结构变化速率较大或遇大、暴雨天气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检测。地下室施工期间(底板完成后)每周不少于一次。 (七)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1、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N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

2、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3、场地查勘与记录:

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4、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5、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6、边坡位移不得超出30mm,预警值为20mm;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5mm/d;(开挖至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2mm/d。

(八)提交的即时报告和监测报告

1、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2、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一周时间内所有监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内力或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3、基坑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测试目的与内容、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及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建立单位如实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