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雁江区祥符中学 张明琼
一、教学中的困惑与无奈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老师,或者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中学老师,好像现在都逐渐变成了“九斤老太”了,聚在一起谈学生,谈工作时听到的感慨最多的就是:以前某某级的学生怎么怎么样,现在的学生又怎么怎么样,最后总要归结为一句话,“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是啊,现在的学生,乡村中的要向城市流,小城市的要向大城市流,生源少了,差了,再加之学生思想更前卫,行为更懒散,反应在学习上当然就更不尽如人意。于是乎,课堂上说话的有了,躲在桌下玩电话的有之,看故事书的有之,至于出神的,睡觉的……整个课堂要么死气沉沉,要么闹哄哄,总之就是学的人少了,教学效益低了,学生成绩更差了。对于这一切,老师心焦,学校领导更心急,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六中的领导和老师成了我们中间敢于吃“螃蟹”的人,率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偏远,学校领导倒也有勇气,所以我们也来了个“邯郸学步”,虽然还未能学有所成,但通过半个学期的摸索,也可以说感触良多,现就此与大家交流。
2、 对先学后教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1、 关注每一名学生。“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学来定老师的教,规定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通过老师的教来完成。目的就是要从差生抓起,让平常上课长期坐飞机、打瞌睡,说小话、搞别的学生能回到课堂上来,让他们有事做,不得不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2、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往教学,老师需要把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课堂上花费许多时间去讲解,去阐述。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听课,所以不得不花时间去重复,去强调,往往一个问题啰啰嗦嗦,也许在重复中让先前没有听课的学生听到了,但听了课的学生又觉得单调乏味。如是多次,这部分学生又不免精神涣散。时间一长,谁都没有花多少心思在学习上,课堂效益自然低下。而“先学后教”这一模式,由于任务摆在面前,就强迫学生要自己去看书,自己要去思考,自己要做练习,因为如果练习没做好,这“堂堂清”的任务就完成不了,这一关没过的学生,自然就属于要被迫重新学习,课后补课的,别人自由活动了自己还得学习,还不如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好好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读进去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就自然实现得多了一些。
3、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的主导性首先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每堂课一上课,教师就必须直接引入正题,出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自学目标,规定学生自学的方向和方法。所以,教师把目标写得越明确越便于学生学习操作,学生自学才越有方向感,自学效果才越好。比如,在学习新闻单元中《北京喜获取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课时,以往总是简单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新闻的写法”,由于这一目标过大,不便于学生学习操作,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无所适从。而在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之后,我有意识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本文新闻标题的拟定方式和导语主体的写作方式”。这一小小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应该从标题、导语、主体几个方面去学习,从而分别去分析标题的特点,导语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主体部分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学习范围缩小了,目标更准了,学习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4、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要求老师尽量少讲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因为每个学生都要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去看书,练习,所以课堂上反而安静了。课堂不再是几个学习成绩好,反应快,口齿灵的学生的个人表演秀。每个学生都面临着拿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接受学习小组的检查,老师的检查,都可能因为完不成学习任务无从汇报的尴尬和被迫补课的不自由。所以每堂课一开始,学生都是早早地准备好了一支笔,一个课堂学习笔记本,该完成的任务都迅速地落实到笔头,而不再是以往的口头上说说,这就一改以往课堂上说得热闹,一旦要落到笔头就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或者一提笔就忘字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对于作文教学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比如在上《生命之舟》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学习本文中用词准确生动地报道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我就以课后练习一作为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出语句中空缺的部分,在课堂笔记本上写出每句中填出的词的共同特征,然后说明这样用的好处。这一设计实际上就是平常的品味语言,但以往由于要求不具体,所以学生不容易做,老师不得不花时间去讲解,现在把要求细化,就便于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这四个句子的品味之后,马上又加上一个写作能力训练。这一训练设计了一个情景:运动会上,班级接力比赛正在紧张进行……要求学生用刚才所品味的几句话中的表现形式写一段话。由于刚才的练习中大家得出了“准确运用动词、数字、运用短句可以起到营造气氛,抒发感情的作用”,学生们纷纷仿效,三分钟的时间,不少学生写出了相当精彩的句子。
5、 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对于后进生是一个有力的督促。学生各
科、各学时学习掌握情况不一样,以往常常是一起讲,一起听,课外一起做作业优生,掌握得好的学生要做同样的作业,许多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无谓的重复,并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先学后教”模式一采用,课堂上讲得少了,课堂上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把本应该在课外完成的作业做完了,课外就把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外阅读、采集等更能发挥其能力,更自由更灵活的学习活动中去了。3、 教学资源的运用
谈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后巩固”教学模式的运用,当然离不开教学资源。条件越好,资源越丰富,资源的利用率越高,效果当然越好。而我们这种偏远、落后、贫穷的学校,要实践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难免尴尬。所以,许多教师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先学后教”学生不会学,不想学怎么办?“当堂训练”没有训练题怎么办?当然条件好的,有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可以依靠其丰富的内容,快捷的呈现方式,缤纷的色彩和完美的音效来吸引学生学习。但像我们,一个学校就两台白板,谁都想用,天天排队,准备好课件但却又排不上队,费时费力不讨好,几次下来干脆大家都弃之不用,这种课该怎么上?条件稍次一些的,每堂课都可以给学生准备相应的习题学案。这种办法劳动强度大不说,学校要承担巨大的油印费用,如果课课有习题,科科有训练,照样不现实。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我校语文组教师因陋就简,倒也摸索出了几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办法,与大家分享:1、 充分高效地利用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是每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基本检测,以往教学中常常是课文学完了才让学生来完成这部分作业,有些题因为讲课时已经涉及,就干脆不做了。还有就是课后作业部分许多并不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也没有留足空位给学生练习,难免被忽视。我们的做法就是直接把课后习题化小,变成能让学生直接体现在笔端的作业,让学生连读课文边作。如《巴东三峡》课后第一个练习是:“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浏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
方。”这个问题一般都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并板书来完成。而我们为了体现“先学后教”的原则,这部分的内容就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自学来完成,所以我把这个题改为:读课文,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例出作者浏览三峡所经过的所有地方的名字,并用数字标出其先后顺序,然后再找出对其进行描写的句子。由“说一说”变成了“写出来”要求学生落实到笔头,随意性少了,目的性和操作性强了,学生就必须真正去读书,去寻找、去辨别写下来以并检查,也能有意识地去分辨三峡和其中各段的区别了,通过寻找相关的描写语句,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就出来了。至于那些本身就要求学生动笔的,就直接作为学生课堂上先学习时的练习题就
行了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来解决,针对性强,学生便于操作,课堂效果自然的好。
2、 合理利用练习册。
我们手上现有的《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从书》每课内容的编排体系分为“积累运用”、“理解品味”和“拓展延伸”几个部分。“积累运用”侧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理解品味”又分为“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精段阅读”几个方面,这些都很适合用于学生自学解决,即使自学一时之间无法解决,通过“后教”这一环节,也能很好地解决。好好地利用练习册,可以省时省力地实践“先学后教”的理念。3、 根据不同文体自己设计练习题民。
对于自己设计学案,六中已经做出了表率,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2012年1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