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严抓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实行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专职管理人员及各院(部)分管教学副职、教学秘书组成教学管理队伍。管理人员按照岗位职责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表N 教学管理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一览表
队伍结构 比例(人) 比例(%) 学历(学位)结构 研究生 21 本科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专科 35岁 36-45 46岁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及以下 以下 岁 以上 3 9 22 9 6 32 6 8 22 45.39 47.82 6.52 19.57 47.83 19.56 13.04 69.57 13.04 17.39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通过组织教学管理业务培训、举办专家讲座、到省内外高校考察学习、参加全省和全国教育教学会议等措施,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改研究。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运行
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修订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涉及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
1
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形成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将本科教学常规运行分为10个环节,并针对每一环节的关键要素制定了具体质量标准,各教学院(部)均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制定执行标准及管理程序,落实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基本做到评价有标准、监控有依据。
教学运行。建立有效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程,实施课堂教学。
(三)强化自我评估,建立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教学行政和学术两个组织系统组成,初步建立起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自我评估制度。学校先后出台等一系列自我评估工作文件,基本建立起校内自我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形成问题清单,进行教学问题反馈、整改,通过“以评促建”进一步完善自我评估制度。
教学过程监控。通过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辅导员听课等方式,对备课、实验(实训)教学、考试、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监控,初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反馈与调控机制。通过教学督导听课、教学信息员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师生座谈会、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查找和纠正教学
2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调控,初步建立起信息反馈与调控机制。
图2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方向,探索教学管理新办法,使得教学管理更上一层楼,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