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材教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侯迷田 河北省南和县第二小学河北邢台054401 摘要:探索式的教学,其概念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积极并且能够自主地获得知识,并对其进行运用,不断的发展,并 且能够提高学生在研究,进取以及创新方面的意识,同时提高实自身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中得到的不单单是书上 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如何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 获取学习成果的愉悦体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自信心从 而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发展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每个人的内心 都会有一种呼唤,呼唤自己成为探索者、研究者以及发现者。 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之中,这样的需求非常强烈,他渴望 自己能够得到成功,希望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智慧的力量,并 且可以享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 充分的尊重,并且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题。另外,教师还 应该对自己的授课方法和课堂氛围进行精心的设计,继而让 学生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欲望。 要想让学生多思考问题,善于思考就必然要求学生对教 师所提问题有一定好感,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关注度。这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快捷性和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将 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出来,让学生敢于思考与学习,遇事能 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 探究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思考。 2重视体验。实践探究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加强学生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 为能力的缺陷。学习者用自己心灵去触摸周围这个世界,在 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的创造行为。孩子们的 指尖闪烁着智慧,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猜测、推理、 验证,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创造。生物学研究证 明:人的大脑皮层内有特定区域同人身体的有关部位相联 系,其中与人的双手有联系的特定区域占人整个大脑皮层的 三分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开发学生双手的功能,充 分利用这个资源,以促进大脑潜能的开发。在教学《圆的面 积》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①对折成扇形,转化成三角形 [1]。②裁切为四份然后将其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都不 够形象。教师要求学生挑选其中一个方案再进行探究。 通过对圆进行平均分,然后拼成的图形,让学生明白了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竟然能拼成近似于长方形,且圆的周 长就接近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拼图。教师课件出示:把圆平 均分32份,64份,通过观察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拼完的图形 越接近长方形。折成三角形的也是折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 接近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弧作为它的底边,圆的半 径作为它的高。总结出两种做法:一是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 的面积,然后乘以三角形的个数就得出了圆的面积。另一种 方法是转化成长方形。都是把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学 生是真的在探究在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生试着推导出圆面积公式,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3发现过程,深入探究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性质和联系。”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被动地接受 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l36・ 文章编号:1671-5691(2015)02—0136-01 被消除地毫无踪影,只有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人人 参与研究,才可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比如在“分数 除整数”规律的推导教学中,展示例题:将67m铁丝平均分 两端,各段几米?其是被除数分子可被整除的习题[1]。(电 脑显示)首先利用直观的图形让学生理解,把6/7m分成相 等的两节,利用除法列算式:6/72的结果是?学生作答: 3/7m,再让学生思考研讨这个结果是如何得出的。学生可能 回答:一是看图得来的。二是把6个i/7米平均分成2份, 得3(62)个1/7米。联系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 把6/7米平均分成2段,也就是求6/7米的1/2,可以用乘 法计算,每段长6/71/2=3/7米。 先不说哪种方法更好,再出示两道题“把一张大饼的89 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块?”同时借助直观图演示,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而后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将 35平均分为三份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仍然需要使用直观 图。学生可以这两个问题采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解答,同时 还需要找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解题思路和公式[2]。因为前三 道题都是被除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的题目,学生有可能说出 “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在讲小数部分时,比如将第四题的”把6/7米平均分城 四段,那么,每一段是多少米“这一课题时,先让学生分组 讨论,得数不是整数该咋办?通过讨论研究使学生体会到不 可能所有的题都画图来计算结果。碰到被除数不被整除的习 题第2种方法也无普遍性,而第3种方法有此特性。再看第 3种方法的推算流程得知除以整数相当于乘以其倒数[2]。在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参与意识,加 强过程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 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4发散思维,拓展探究 我们所指的发散思维,指的是思考者在考虑问题时,会 以不同方向、不同思维去考虑问题,从而得到多方面的理解 和信息,并且得到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多提 供机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虽然 与他人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尽相同。 想法设计表现得很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表现。利用多媒 体创设课堂训练,还可设置一些“开放”题,激发学生思维 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跟以往的教学思想比起来,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教学 水平更好,同时也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 过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教材难度变低了,它的目的是让 学生能够学会探索问题以及进行思考的方法。同时学会使用 探究的手段来进行认识,发现以及创造,使得他们能够在未 来进行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罗小刚.让小学数学走向探究性教学[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2013,(6):118-118. [2]李键.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 询,2010,(1 4):85-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