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20-01-0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三明市实验小学

一、填空题。(24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 )整体设计,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4、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5、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 )学习,在( )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判断题。(20分)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6、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7、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8、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

9、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

10、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

1

三、选择。(24分)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2

四、简答。(12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五、论述。(20分)

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3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素养 2、师生 学生 教师

3、九年一贯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工具性 人文性 5、探究性 实践 二、判断题

√√×√× √√×√× 三、选择题 CAAB CBCD 四、简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五、论述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

5

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8、《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

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0、(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2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3、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的功能。

24、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 学生 )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2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 )、思考、( 表现 )、评价的能力。

26、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 )中进行。 2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28、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