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W e n X U e Y a n j i U ☆文学研究☆ 关于巾国传统文1 ̄|il【l】医药文化帕思考 文常明。,王 倩b (广东中医药大学8.人文学院;b.中药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 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O95—02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 的黄老无为,佛家的善待生命、众生平等仍然可以成为当代 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 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弘扬包括儒、释、道 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医药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 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极大地凝聚中华民族的合 中,其思想观念无不打上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医学 力,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既是世界医学的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二、关于中医药文化 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构建起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 来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体系。在世 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 界其他医学均被西医学同化的今天,中医药文化不仅保留着 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 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树一帜,保 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医学,通常的理解就是治病救人 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说明中医学术尽管难以被西医学理解和 的。但在中医药学的视野里,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的病”, 解释,但确有其合理存在的价值和优势。早在20世纪初,恽 而更多的是“病的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中医药学有更多的 铁樵就指出,“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途径,东方医术自有其 人文特质,中医药文化有很深的内涵。正是由于中医药学和 立脚点。”这个立脚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医学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自古就有“秀才学医,笼中捉 之所在,离开它,中医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鸡”、“秀才学郎中,如同拾根葱”等谚语,形容有一定传统文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化功底的人学医的方便快捷。文化积累达到封建王朝鼎盛的 中华民族栖息繁衍于东亚大陆,这里幅员辽阔、腹里纵 北宋.更是有了“儒医”一说。甚至许多为官者都凭借其深厚的 深,多样性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构成了中华民族创造独 文化底蕴而精通医道。不能为官者,也以“不为良相,便为良 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的基本条件。中华文化体系完备,绵延 医”而自释。所谓医者易也,远的不说,就说现代的诸多名医 不绝,个性突出,兼收并蓄,崇尚中庸。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 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任应秋老有《任应秋医文 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和灿烂 集》,裘沛然老有《剑风楼诗文钞》,邓铁涛老有《铁涛医话》, 的文化奇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世 张灿王甲老有《琴石书屋医馀吟草》等等。星罗棋布・蔚为大观『1]。 界的东方,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 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决不仅仅是笔墨纸 其重要的地位还是马克思那句高度概括而精辟的结论:“火 砚、琴棋书画、某几位医家、某几本医书等等的简单介绍。更 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 多的,应该是这些东西与中医药医疗保健养生的关系以及其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中透射出的自然人生哲理而化人、化天下。泼墨挥毫,游走于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救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 龙蛇之间或许就能轻松消除一时难平的怨气;抚琴一曲,忘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 情于山高水长之中,自然能排除万千杂念而益寿延年。 大的推动力。”由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自己身为中华民 中医药学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E1常生 族的一员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活中的许多东西,稍加制作和配合,也可用来治病疗伤,并且 概括而言,儒家的希圣希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 很多的时候,疗效卓著。于是又有药食同源之说,(下转132页) 作者简介:文常明(1971一),男,湖南永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法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学嘲嘲—躐理黜嘲 黼论 旅游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监 游产品各自为战,没有横向联合互动,形不成拳头优势,市场 以及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保证民俗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质量,确保游客的 竞争力差;旅行社虽有量的扩张,却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 管力度,利益,营造快乐和谐的市场氛围。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的立 低、资源没有形成有效整合 。 用法律手段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旅游发 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 法进程, 力经济,知名度越高,越有吸引力。以焦作旅游为例,焦作从 展保障体系。3.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开封民俗旅游形象, 旅游开发之初,就对客源市场进行了超常规的全面宣传、集 中轰炸式的营销,成功策划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活 更好地展示民俗旅游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要通过电台、电 网络等媒体对开封民俗旅游进行推广,形成自己独 动。强有力的营销,成为“焦作山水”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 视、报纸、因f31。而对公众关于开封形象认知的调查表明,人们对开封的 特的民俗旅游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潜在游客的认知度;另 方面,要对开封市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化素养,自 认识主要以龙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等景点为代表,很少 一有游客知道开封的民俗旅游产品,这说明开封的民俗旅游在 觉遵守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自觉 人们心中有形象不鲜明、印象不深刻。 美化、爱护城市环境,维护整洁的市容市貌;在接待游客的过 三、推动开封民俗旅游发展之策略分析 程中热情友好。服务周到。 郑汴一体化能够加快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郑州在金 4.加大培养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力度,形成专业化的经营 融、商贸、交通方面的优势将辐射到开封。同时还带来了以郑 体系。民俗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要针对 州为中继站的国际、国内的客源市场。在这种格局下,开封的 民俗旅游市场培育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专业化的经营体 民俗旅游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系。可以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在实践中壮大专业人 1.科学定位,与郑州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郑汴一 才的队伍;政府还可以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完善用人机 体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资金、技术和 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 巨大的市场,这对开封民俗旅游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民俗旅游经营模式。 首先,将开封的民俗旅游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和组合,大力 挖掘开封自身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的先天条件,进行深度开 参考文献: 发,形成有特色、成系列、多层次的民俗旅游产品;其次, [1]中国城市年鉴(2000---2005)[K].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将开封民俗旅游产品与郑州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或者进行线 路组合,打造精品旅游旅游线路;第三,与郑州的旅行社 [2]程遂营.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人文地理, 进行合作,利用郑州信息和流量的优势,开拓市场,吸引 2006.(2):41—44. 大量游客。 [3]李亚丽,王格.解读“焦作现象”[EB/0L].http://hi.baidu.com/xuling 2.管理部门下大力营造良好环境,净化民俗旅游市场。 2006/blog/item/8641 abcbfeb2aaff53664f63.htm1. 针对目前开封民俗旅游市场存在的经营分散、管理秩序混乱 (责任编辑/姜超) (上接95页)万古常青。时至今日,药酒、药膳、药粥等等仍 域,并运用阴阳五行的普遍规律来认识人体、处理疾病。可 然各显其能,各竞风采。上海人一到冬天就有吃膏滋药进补 见,中医整体观念形成的思想基础,与现代科学所谓“元整 的习俗,四川人好用大辛大热的附子放入锅中调味,广东人一 体”(分化整体)的认识是一致的,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深 年四季都喜好煲各种进补的汤羹等,这些都已成为文化渗入 刻内涵及特色所在,也是西医整体观迄今尚未企及的盲点。 到民众的生活起居、思想理念之中而形成一方风俗。正是由 西医整体观是在运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研究 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医药学特别讲究一个“悟” 方法上把整体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子整体,从实际操作中将 字。即使老师讲得很明白,还是少不了你自己的亲身体会 。 人当作一个可拆卸的“合整体”(组合整体),可以逐层进行分 中医药学的整体观,是在中华合和文化的氛围中形成。 解、还原,在了解各部分的生理、病理后,再将这些内容组合 合和思想认为,首先,万物和谐默契、相异相成的根本原因, 起来。孰不知,在分解过程中,整体意义上的内容已荡然无 在于“万物同宗”、“宇宙一体”的内在联系,即宇宙的本原是 存,所得到的只是“等于部分之和”的整体,这种整体显然与 混沌未分的整体,宇宙的演化是由无极一太极一阴阳一五行 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分化发育而 一无穷万物逐渐分化而来,人体亦反映了太极(命门)一阴阳 成,是最典型的“元整体”,探索人体的各种生命及疾病规律, 一五行(五藏)的过程。在中国人认识的视野之内,天地万物 用中医“元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较之西医“合整体”的思 之间不仅有紧密的结构关系和严格而鲜明的秩序将它们联 路,显然更有优势。因此,中医学不仅发现了许多西医学至 系起来,而且由于它们出于同一个萌胚,经历了同一个演化 今难以认识和证实的生命现象,如藏象、经络等,还在实践中 过程,因而具有深刻的一致性、统一性、相似性,这种由共同 成功地运用这些理论,取得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可见,通 发生而导致的内在统一,是宇宙间各个层次、各个等级之整 过研究中医整体观念所形成的文化背景,方能清晰地认识到 体形成的基础;其次,万物和谐默契、相异相成的动力来自于 其“元整体”的特色,加深对中医药整体观念的深刻理解。也 事物内部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是“自我运动”的结果,外力 只有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发扬光大,从而 只能影响它,却不能主宰它;再次,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推动中医学的健康发展。 中的部分要素,只是名义上的,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就事物 而言,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体的功能,即所谓“和实生物”。在 参考文献: 合和思想熏陶下形成的中医整体观念,重视人整体意义的生 [1]薛公忱.儒道佛与中医药学[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564. " 命现象,尊重人与环境的有机联系,不仅研究人自身,还研究 [2]薛公忱.论医中儒道佛[H].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41 7. 人体以外的天文、地理、气候乃至音乐、军事、政治等相关领 (责任编辑/吴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