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以《烦恼人生》和《一地鸡毛》为例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以《烦恼人生》和《一地鸡毛》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髯 老婆添衣给女儿买好吃的,大家都喜笑颜开。 诗歌、书籍这些象征理想主义、精神追求的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 事物都被遗忘及弃置了。如何过得舒适、如 意,给老婆天一、给女儿买好吃的,大家都喜 笑颜开,才是最重要的。物质的丰盛,眼前的 ● 烦恼人生 和 一地鸡毛 例 实际的快乐乃至关重要。 不入党换不了房子,写诗只能挨饿,但 【摘要1新写实小说塑造的新市民形象主要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自80年代后期, 卖鸭脖子能赚钱。面子不重要,有钱才最实 我国经济腾飞,物质El益丰盛,消费社会的到来,市民生活越加与物质挂钩,变得更为琐 际……在小林渐渐地对生活领悟中,崇高已 碎、庸常,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在崇高消退,坠入庸常的凡俗人生背景下,新市民是现 荡然无存。难怪有学者说道,真正毁掉崇高的 代人的生存写照,他们的形象里不乏对权力的批判与具有一定的深度。 是并未打“反崇高”旗帜的所谓的“新写实主 义”。[5]在新写实冷静的叙述中,崇高渐渐消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市民形象大众文化 解了。 二、坠入庸常 世俗化的生活使得艺术本身也不可避 免地走向世俗。一种世俗的、实际的生活场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琳琅满目、各具姿 作为追求的目标,并想以崇高来感动这个世 面和行为方式,变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 态。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文学作品 界。[2] 景观。英雄的退场,为平凡普通角色的登场 中,最让人感觉亲切.最具贴近性的文学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渐深入,经济飞 提供了机会。新写实小说所刻画的“小市民 象,莫过于新写实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池莉在 速发展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消 形象”便是在生活与文化双双世俗化的背 《烦恼人生》中刻画的印家厚以及刘震云于 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迅速地滋长和蔓延开来。 景下出现的。也就是池莉所强调的“事实背 《一地鸡毛》里描写的小林,颇为经典。 于是,长久以来的理想主义;中动已经被“淡 景”——“小市民”的凡俗人生。她还提出“泛 新写实小说是我国活跃于80年代末、 化”,政治上的巨大期待逐步被一种物质上的 小市民化”的观点,亦即“我们大家都是小市 90年代的小说思潮和小说形式。它表现的是 消费倾向所取代。在社会文化领域,崇高开始 民”,用“小”来抹平英雄于凡人的区别,以及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消费意 解体,开始进入大众文化时代。而新写实小说 抹平“精英”与大众的区别,由此,“小市民”庸 识业已形成的背景下,“小市民”的生活方式 就是对大众文化时代的一个书写。新写实的 常的私人化的日常生活进入了艺术。 和生活态度,以及作者本人对这种小市民以 “新”就是相对于革命现实主义而言的,它要 1.琐碎、庸常 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态度。池莉的代表作《烦 决议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来。如池莉所说“时 再崇高的人也离不开吃喝拉撒睡、柴米 恼人生》,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起点。它的 代是新的,人物是新的,我满脑子却是IEl的,好 油盐酱醋茶,在新写实小说中,可以体味到个 价值与意义是深刻的。宽厚的印家厚是新时 像被前人的著作及思想浸润了一般,不知不 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一地鸡毛》从小林家一 期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而刘震云《一地鸡 觉用了他们的观念和他们的方法……悲哀 斤豆腐变馊了开始。然后再写到上班迟到.老 毛》中营造的寓意日常生活的庸碌琐碎的鸡 和愤怒之余我想:我坚决要写点新的!哪怕只 婆生气,保姆的斤斤计较,老婆想要调动单位, 毛意象,有学者认为可作为新写实主义的总 有一点点的新。”新写实小说就是在这样的 老家来人,孩子看病,辞退保姆,老婆单位通班 体象征。 背景下开始小说创作的新尝试。[3] 车,孩子入托,买白菜。小李白卖鸭脖子,瘸腿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在刘震云的《单位))里写道,“现在这时 老头求助以及送礼。这些生活中的庸常的事 与新时代的生活关联又有多深刻? 候,崇高的话都别讲了。”这颇有概括力地道 务与社会性事件基本没任何关联,描写它们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艺术形象”或“形 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后新写实主义的价值转 不是为了表现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精神如何 象”,主要是指艺术中那种由符号表意系统创 向和审美转向。小林离开大学刚进单位时,一 崇高,得到超越。而是,日常的琐碎的事情成 造的能显现事物深层意义的想象的具体可 切随个性出发.潇洒自在,约同学打牌,上班迟 为了生活的重心。如何从解决琐屑事务中并 感物。f1】事物的深层意义在于具体可感的生 到早退,连入党都不放在眼中。但经过几年, 得到乐趣才是至关重要。 活中,事物乃生活中的事物,文学形象的塑造 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困境,终于悟出了一个 在《一地鸡毛》的结尾,刘震云描写了一 离不开生活。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正是由于生 道理来:不是什么虚幻的社会使命,而是自己 个梦,营造了鸡毛和蚂蚁的意象。“半夜做了 活的具体可感性。形象论认为,文学形象就是 “混上去”,才是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瑟 羹罢 而要 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三 上边盖着一堆鸡毛,I{ 下 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形象的实质其实 实现这一目标就得从原来不屑做的日常琐 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 就是生活。 事做起,在文章里,把入党大事与“收拾梨皮” 日。”鸡毛.鸡毛蒜皮之鸡毛,象征着日常生活 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产生具有相 之类琐事混为一谈,无疑是对此前崇高性叙 的庸碌但舒服熨帖。庸碌就庸碌在生活中全 对特征的文学形象。新写实小说所塑造的市 述构成消解。[4]小林的大学同学小李白,一 无大事,而只有飘飘而来、络绎不绝的鸡毛。生 民形象代表着中国当代城市生活新变化的 个曾经很会写诗很有才的大学同学。如今小 活只是由一些灰色的、不规则的碎片组成。琐 新型市民人物,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 李白不屑于诗歌了,说“诗是搔首弄姿混扯 碎成为这种所谓“人的真正生活”的最重要标 一、告别崇高 淡!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精英人物的 志。“鸡毛”虽然琐碎和庸碌,但也“柔软舒服, 在“新写实”的说法及其创作流行之前, 精神追求让位于物质追求。小李白雇佣小林 度年如日”。生活就在于把那一件又一件的小 革命现实主义占据了文学的主导思潮,受到 帮他买鸭脖子。但小林因为自己的国家机关 事解决了,以及与身边几个人相处好,懂得这 广泛推崇。它所要发扬的是革命的传统及崇 人员以及大学生身份.放不下面子,小李白劝 些规矩,日子也就过得愉快、舒适了。 高的精神。在这里,崇高的审美理念始终都是 解小林不能太顾面子,爱面子只能是穷酸受 2.卑微 与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合二为一的。现实主 罪。小林在卖鸭脖子的这些天当中,悟出了一 卑微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义坚信人类生活中永有崇高的一面,将崇高 个道理,管他面不面子,有钱到底过得愉快,给 如果说崇高总是意味着对某种困境、某种强 L立! £ 羹鍪 l璧 羹 一 大的力的超越的话,那么卑微则是对困境的 屈从和无奈。[6] 《烦恼人生》女口题所示,主要是写卑微的 烦恼。印家厚是拥有理论与先进技术的工人, 受到领导的重用。要是在另一种“事实背景” 下,他应该拥有工人阶级的崇高感 但现在, “事实背景”变化了,没有人会去关心自己崇 高与否,没有人再会去想如何超越日常生活 的庸常庸碌,大家都需解决眼前的烦恼。大家 都被生活的小困境扰攘着,只能是屈从和无 奈。 网络是如何决定并且支配人们扮演的社会 的人生态度,人们从作品中可以观照到自己, 因为房子问题,老鎏经常埋怨与寻衅, 子而犯愁:儿子迟到要皮笑肉不笑地向看门 麓§ 鬻 罄 角色的方式,那么《一地鸡毛》贝0写出了权力 向家庭的延伸,使得这种家庭琐事以它习以 为常的惯性,更深刻地表达了绝对化的权力 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方式。[8] 小林这个毫无职权的小人物,他的所有 的困窘与不顺,都是因为处于那个他无法占 据却又无法摆脱的权力的限制。在《一地鸡 毛))里有几个典型的描写。小林老婆上班路 途遥远,每天都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她一 直想调单位。但是,小林夫妇无权无势,自然 不敢盼望能轻易调动。他俩策划送礼给拥有 调动单位问题。在需要帮忙时,每个人都会希 望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都会盼望依靠权力 可以方便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平民对权力的 渴望是无处不在的。就如今天我们常说的,没 有关系,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后来,他们也加入了拥有权力的行列。 因着自己国家机关人员的身份,小林帮助了 瘸腿老头解决困难,得到了好处——一个微 波炉。在边享受着着微波炉的便利时,夫妻俩 边体悟点了什么,“小林吃着白薯也很高兴, 大家从中学会的只是如何适应这个物质主 导的消费社会以及懂得它的规则,特别是无 所不在的权力规则。这是庸常的功利的以及 肤浅的。 相反地,有学者认为,新写实主义之所以 被批评家与读者多注意,恰恰不在于它的平 面化,它的毫无意义。而在于它的深度。刘震 云、池莉等对庸碌、琐碎灰暗的吕常生活中 那些失去判断力和反叛精神的人的描写,所 呈现给我们的主题,是可以被现代哲学解释 的。“烦恼”之类的状态,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 彩。[10] 新写实小说塑造的新市民形象主要涉 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白80年代后期,我 国经济腾飞,物质日益丰盛,消费社会的到来, 市民生活越加与物质挂钩,变得更为琐碎、庸 常.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在崇高消退,坠八 庸常的凡俗人生背景下,新市民是现代人的 生存写照,他们的形象里不乏对权力的批判 与具有一定的深度。 印家厚一腔辛酸,为自己没能换到一个大房 较高权力的领导,盼望借助权力的影响,解决 态。这些主题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色 人讨好:这些“困境”带来的一系列消解的心 翔嚣瓣瓣 i 囊 麟豢 情:自卑、酸溜溜、厌烦、焦作、苍凉等,这一系 列的心绪是当代人的生存写照,烦恼更是一 种生存状态。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人只能是屈 鞭黼 鞠 从与无奈。“烦恼”至少在印家厚那里就是因 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处境而无法摆脱而产生 的,但偏偏她一刻也摆脱不了被味甘,因此也 只能处在无尽的烦恼中。 同样是在《一地鸡毛》结尾处的梦里,刘 震云除了刻画了鸡毛的意象外,还描写了蚂 蚁的意象。“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人群向 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如果说 池莉在《烦恼人生: 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 是好》中,表达了对“小市民”的生活的认同。 作品显现了一种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的亲 和力.是他'if]日常的生活写照和琐屑的生存 体验。她传达的是崇高退场后凡俗人生的有 一这是也得到一个启示,看来改变生活也不是 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读到这里, 读者或许会心酸,小林夫妇也学会权力的规 矩了,他们为了收受一些好处,心安理得地接 受别人的厚礼。从前纯真的大学生为何变成 这个样子?但是反过来思考下自己,我们自己 不也同样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为 了将来的家庭生活能更顺利,而盼望自己最 世俗权力的运作之所以无法抗拒,就在 注释  滋有味,是对过着庸碌卑微生活的老百姓的 好也拥有权力?我们不也和小林夫妇一样?种心灵抚慰。而刘震云的叙述,相对于池莉 [1]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第9 页,1998年出版 f2]曹文轩《20世纪来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 大学出版社,第86~87页,2002年出版 『31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 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9页,2001年出版 【4]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第403 页,1998年出版 而言,是清醒的,带有批判性的。“黑压压无边 于它产生于现实生活的每个点上。受权力损 无际人群”寓意着人失去了个人的独特性,淹 害的平民不仅不抵抗权力的世俗化和庸俗 没在社会的浪潮中,社会把人推向哪儿人就 化,反倒是加入。他们准备随时屈从于它并热 往哪儿赶。或者说,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社会的 潮流而涌动,没有了自己的判断。“祈雨的蚂 蚁”.人都异化成蚂蚁了,微小而力量不大。相 比较而言,池莉对于这种现实生活的微小 事 情的细微、琐屑,人性的卑微,抱的是一种乐 观的态度,并抚慰老百姓。谁不微小?发现它 的乐趣,滋味地活着才是真的。刘震云并不批 判人的卑微性,而是对人愈来愈沉溺其中,失 去了判断与觉醒意识而作批判。 三、平民立场的权力批判 新写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其平民立 衷于权力游戏,并且不放过任何自觉行驶权 力的机会U《一地鸡毛》中,小林夫妇由单纯的 大学生变为斤斤计较的俗人,由起初的清高 到权力场上的随波逐流,显然也与世俗化权 力同流合污了。平民认可权力世俗化,有时当 然也是迫于无奈。【9] 『5]营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 大学出版社,第90页.2002年出版 f6]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 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74页 2001年出版 【7]李运抟《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六十年 江 出版集体百花文艺出版社,第238页,2008年出 版 四、深度不厌庸常 有学者质疑新写实小说的价值问题,认 为它以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看待艺术,以功 利的偏狭的态度看待人生,使得艺术平面化, 人生庸俗化。而艺术的深度也被填平了,人生 [8】尤杨 “权力意识”与“反讽意味”——谈刘震 云新写实主义小说特色》第31—32页《牡丹江示 范学员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 『9]李运抟:《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六十年》江 谣出版集体,百花文艺出版社,第240页,2008年出 版 f1O】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 大学出版社,第1O5页.2002年出版 参考文献 [1】周宪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年出版 【2】赵炎秋.《形象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年出版 作者简介 潘惠敏.暨南大学中文系O8级文艺学。 场,它关注底层民众的生存,关心他们的疾苦, 只聚焦于那些家中杂务与琐事中。在这样一 为百姓权益说话。“写实”的平民立场既重视 个大众文化的时代是告别诗意的时代,艺术 民众实际生存状态,同时具有知识分子的批 “越来越放弃它所固有的诗的视野和胸襟,把 艺术和生活混杂起来”,新写实小说就是典型 评意识和忧虑。【7] 如果说在《单位))里,刘震云刻画了权力 的范例。这样的艺术作品带给人的只有功利 L £=至工J _j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