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教案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教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理科2班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9.11.30 课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中第二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特点和机制 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图分析 3、学会分析兴奋在传导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特点和机制 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图分析 3、学会分析兴奋在传导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 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图分析 2、学会分析兴奋在传导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模型构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知识回顾】 1、反射弧 教学过程 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3)直接刺激④, 引起肌肉收缩,这 反射。 (4)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 收缩,大脑 产生感觉。 1

2、神经元 以神经元为载体,介绍神经纤维的概念 【复习课授课】 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过程: 静息时静息电位:++ 形成原因: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外正内负 兴奋时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电位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电位差局部电流――→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表现++ 兴奋传导局部电流刺激产生过程: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 电位变化……结果: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 1、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即钾离子外流,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PPT展示过程) 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即Na +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PPT展示过程) 3、动作电位的恢复机制:当Na+内流达到平衡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又恢复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未兴奋部位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PPT展示过程) 4、胞内外钠钾离子水平的恢复(PPT展示过程):钠钾泵即ATP水解酶,每水解一分子ATP,就向胞内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2分子K+,向胞外泵出3个Na+。钠钾泵的工作使得细胞能维持胞内高钾,胞外高钠的离子水平,为以后兴奋的传导提供离子势能。 (二)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 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测定 提问:静息电位可以测量吗?如果可以,如何测量?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 2、膜内外电位变化曲线图 3、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讨论:增加细胞外液中Na、K浓度,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什么影响? +a、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使细胞内外Na+浓度差增大,动作电位会增强。对静息电位无影响。 +a、增加细胞外液中K浓度,使细胞内外K+浓度差减小,静息电位电位会减弱。对动作电位无影响。 3

++例题: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二)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位的测定 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位的测量方法 + 2、兴奋传导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 小组讨论合作: ①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发生先向左,再向右的两次指针偏转,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上黑板展示成果? ②刺激b、c、d点指针又会如何偏转? 刺激b点,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d点,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③刺激哪个点,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到d之间,不包括b、c、d三点。 (3)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位变化曲线 【课后习题】 1、(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4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3、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 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 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4、(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