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回眸与展望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回眸与展望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第10期 zhongzhou tiyu・shaolin yu taij 2011年10月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回眸与展望 刘立华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本研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从历史学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国际化发展进 行回溯与未来发展展望。研究认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武术国际化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武术国际化萌 芽时期、武术国际化起步时期、武术国际化提高时期和腾飞时期。未来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应该从传播民族 文化的高度.继续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武术国际化;历史分期;主要成就;问题;战略构想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 UU Li—hu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uzhou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06) 【Abstract】The research,taking the posi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laism,looks back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and look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It holds tha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namely,the embryonic stage,the starting stage,the advancing stage and the soaring stage.The futur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should focu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historical division,major achievement,problem,strategic concep- tion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诚如中国武 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所言.“武术源于中国.是中华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就十分重视中华武术 的国际化发展.弹指一挥间.武术国际化历程如今已 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的发展,伴随和见证了中华民 族文明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 发展和弘扬武术。具有振兴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 交流的重要意义”… 经走过了60多个春秋 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无论是 成败.都无法重来。因此.在无法预知未来的武术国 际化前进道路上.我们所走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在武 术国际化60多个春秋的历史轨迹中寻求相应的经验 收稿日期:2011 9_旬1;修回日期:2011_o9_11 作者简介:刘立华(1972一),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为武术理论与方法研究。 7 和教训,因为成功的经验可以加以抽象的继承,错误 了政策的保障和支持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武术协会有计划有步 的教训也可以使人受到启迪.以便武术今后国际化 发展的每一步都尽量能避免曲折与艰辛。所以.本研 究旨在对武术国际化进程进行回眸.总结其得失的 同时.依据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展望武术国际化发展 的未来。 1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回顾 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积极推动成立国际和洲际 武术组织。1984年1O月27 Et到11月5日.中国武术协 会邀请12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负责人参观在湖 北省武汉市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并举行了国际武 术座谈会。1985年8月26日,国际武术联合筹备委员 会在西安成立.徐才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在国际武术 经过60多个春秋的发展.武术国际化发展取得 了可喜的成就 回顾这半个多世纪的武术国际化发 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武术国际化发展萌芽时期(1949 1981)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对外出访和交流工作受到 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 1952年国家体委把 武术列为推广项目 1960年中国青年武术队随中国 体育代表团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届全运会“友谊 晚会”的表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首次跨出国 门.走向世界 1960年底,中国武术队又跟随周恩来 总理访问缅甸,作巡回表演。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 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建议下.1974年6月武术首次单独 组团出访美国和墨西哥 1974年9月.中国少年武术 代表团出访日本 此后国家又多次组织武术代表团 出访表演 这一时期的武术圆满地完成了对外出访 和交流的任务.在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的同时.也传 播了武术 这一时期.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武术主 要是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承担着外交的任务对外进 行交流和出访。因此。严格说来,在这一时期,武术国 际化发展的 要目的是服务于外交 第二阶段.武术国际化发展起步时期(1982~ 1991) ’1982年.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 的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明确地提出 “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的方针 这不仅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的武术 国际化发展方针.而且在武术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这次会议对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 里程碑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从此有 8 联合筹委会的努力下.1985年欧洲武术协会在意大 利波伦亚市成立.1986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在阿 根廷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 1989年非洲功夫联合会成立.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 会正式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和洲际武术联合会的 相继成立标志着武术国际化发展有了组织上的保 障,开始迈向新的时期。2.根据武术国际化发展需要. 整合国内武术组织。1987年9月,国家体委将国家体 委训练竞赛四司武术处、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武术 研究院合并.统一管理国全武术工作和武术对外推 广工作。3.积极派出援外武术教练员.培养海外武术 人才。从1982年后.“中国武术协会先后选派了一批 优秀武术运动队教练员赴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新 加波、菲律宾、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香 港、澳门等国家或地区援外教学,为上述国家和地区 培养了一大批武术骨干力量 ”|2'这为是武术国际化 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4.武术成为洲际和国际竞赛项 目。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武术比赛在北京举 行 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 赛,并且规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是武术国际化 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武术竞赛国际化发 展从此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武术国际化发展提高时期(1992~ 1999) 1992年12月.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四川 省江北县召开 这次会议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总方 针指引下.提出了在武术国际化发展上必须做到“在 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武术.发挥武术的‘健身、 修身、防身’的功能.为人类造福,并力争为奥林匹克 运动会贡献一个中国项目 要团结、容纳世界范围内 的一切以传播中国武术为宗旨的团体和个人.组成 国际武术大家庭.共同为实现推广与普及武术的两 个目标而奋斗 ”[3 1996年1O月第三次全国武术工作 会议在天津召开 这两次会议将武术国际化发展推进到一新的阶 段。首先,在国内完善武术管理体制。1994年5月,将 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 心。至此,在武术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研究院和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三块牌子一套 班子的管理机构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武术国际化 发展工作上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国际交往和技术交 流:提出本项目的国际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参加国际 竞赛队伍的组织、集训和参赛事项;负责和指导在我 国举办的武术国际比赛的审批和有关组织工作 ”[ ] 其次.国际武术联合会在1994年1O月国际体育联合 会总会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8届代表大会上被接纳为 正式会员 1995年8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国际武 术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1998年11月.国际武术联 合会在北京举行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递交申请书 仪式。1999年6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会第113 次全会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其三,积极 推动武术国际赛事。1993年5月.武术又成为在上海 举办的首届东亚运动会比赛项目 第四阶段.武术国际化发展腾飞时期(2000~至 今) 2000年10月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安徽合 肥举行。这次会议恰逢中国在积极申办第29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当时会议指出,“促使武术成为奥运会 项目,是我们向国际推广武术所要完成的一次飞跃. 是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在可展望的将来.2008 年是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决 不能失去这个机会。”[s]随着中国2001年7月在莫斯科 取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权.武术申奥工作拉开 了序幕。2001年12月20日.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李志 坚致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罗格.“代表国际武 术联合会和全体武术运动员.申请将武术运动列人 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2月,在盐湖城举行的国际 奥委会第1 13次会议上.国际武术联合会被批准为国 际奥委会正式成员。2005年l1月第五次全国武术工 作会议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2007年8月.国际奥委 会主席罗格一行在郑州观看武术专场表演。2008年8 月21日至24日.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国际武术联合会 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 馆成功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这次比赛共有 43个国家和地区128名运动员、55名官员等嘉宾参 加 这次比赛对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2010年3月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 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提出要努力加强武术的国际推 广力度.充分发挥武术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作 用。 另外.在这一时期,各项国际性性武术赛事层出 不穷。2002年7月,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上海 举行。2002年、2006年、2010年三界亚运会武术比赛 成功举行 从2000年 ̄1]2009年共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圆满举办 2004年 ̄2010年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圆 满落幕 2006年南亚运动会首次将武术列为比赛项 目。2010年中国多个国际武术节相继亮相.如,沧州 国际武术节、十堰国际传统武术节、国际少林武术 节。 2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2.1 国际和洲际武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201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已经从1990年成立 之初的38个会员发展到140个会员。在地位上.国际 武术联合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认可.成为奥林匹克 运动委员会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同时,亚洲、非洲、 欧洲、美洲等洲都相继建立自己的武术组织。国际和 洲际武术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武术国际化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2.2 以竞赛为龙头.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 如今,武术国际化赛事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世 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运会武术比赛、东亚运动会 武术比赛、南亚运动会武术比赛、世界传统武术节 等赛事。其中,有些赛事已经成为常规固定的赛 事,具有规定的比赛内容和时间.由不同国家和地 区轮流申办。如.世界武术锦标赛从1991年第一届 开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2009年已经举办了十 届赛事,举办地也由最初的中国北京轮转至香港、 加拿大多伦多等地。这些赛事有力地推动了武术国 际化发展 9 2.3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舞台.推动武术国 衡问题 3.3 传统武术国际化推广缺乏技术规范 际化发展走上快车道 当下,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体 育盛会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奥林匹克运动 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推动一个项目的国际化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跆拳道从1988年进入奥 国际传统武术节上选手们的技术表现便是传统 武术技术发展的最好最集中体现 国际传统武术节 参赛选手多为传统武术的各个门派习练者。如.2010 年沧州国际武术节、十堰国际传统武术节、国际少林 运会后,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东风”.迅速窜红全 武术节,“三个传统武术节的参赛者中。既有耄耋老 球。武术已经借助2008年奥运会之机.举办了“北京 2008武术比赛”.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 力,将武术国际化发展推向了快车道。 2.4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批国际武术人才 自从1982年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把武术推向世 界”的方针后.国家首先派遣大量武术教练员援外. 上世纪8O年代,“根据对上海、河北、吉林、海南等13 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共选派出武术教练员164人, 武术团队71次”。[6]与此同时,中国武术协会在上海、 济南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国外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裁 判员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国外武术骨干力量。这些 都对武术国际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武术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武术国际化发展领域单一 当前.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主要着眼于武术的 体育属性,在体育领域发展武术。其实。中国武术不 仅具有体育的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武术是具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同时又是具有强大体育属 性的文化。”[7]正如伍绍祖同志所言,“武术属于体育, 但是高于一般的体育。”[8]因此。武术国际化发展应该 突破体育领域.“在体育与文化两个领域中都使其最 大化.那么武术的发展之路才将更加广阔、更加多 样。”[ ] 3.2武术国际化发展区域水平不平衡 这一问题从国际武术赛制和世界武术锦标赛的 成绩就可以得到佐证。就国际武术赛制而言,除世界 武术锦标赛之外.只有亚洲综合性运动有武术比赛 项目.其他洲和奥运会还没有武术比赛。就世界武术 锦标赛的成绩而言.从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到第 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各项目前三名多为亚洲运动 员。这既说明亚洲武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洲,也充分 地说明当前武术国际化发展存在区域发展水平不均 10 人,也不乏垂髫儿童,中年人更是中间力量。”Uo]第四 届国际传统武术节仲裁主任江百龙教授认为.“选手 基本功不扎实,动作幼稚.对所习练的套路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现象与教练有关。目前海外推广 工作缺乏统一管理,授拳者来源较杂。各教各的.遵 循的核心理论也不一致.给海外的武术爱好者造成 了迷惑 ”【“]这反映出传统武术国际化推广缺乏技术 规范。 3.4 武术国际化发展主要局限于依附型发 展.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就当前武术国际化发展现状而言.武术国际化 发展主要还处在被动输入型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 依附型发展特征.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武术 发展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 界” [12]毫无疑问,中国是武术的东道主,理所当然中 国应在武术国际化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采取主动 输出型发展模式将武术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分享 武术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但是,如果武术国际 化发展仅仅依托于中国主动输出发展模式.而其他 国家和地区武术发展采取被动输入型发展模式.那 么武术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在 依附型发展阶段上.武术国际化发展就不会形成一 种“内源性造血和外源性输血”相结合的有效发展机 制.从而真正实现武术国际化发展。因此。武术国际 化发展应该冲破当前的发展模式束缚。就中国而言, 武术国际化发展应该突破原来单一的“走出去”式的 单向主动输出型模式.采取一种“走出去”和“请进 来”相结合的双向主动输出型发展模式,“走出去”是 为了武术国际化发展.“请进来”依然是为了武术国 际化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中国还应该发挥国际武 术联合会的核心作用.调动各洲际、各国和地区的武 术联合会的积极性.使各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发展由 原来的被动输入型模式向自主输入型模式转型,每 个国家和地区都由原来的被动输入转向自觉地引进 和吸取中国武术.这样才能使当前武术国际化发展 走出依附型发展的困境,真正实现武术在世界各地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未来武术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 4.1 应坚持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并行不悖的 武术国际化发展道路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形成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 两大发展格局,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但是,目前,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推广的多是竞技武术。所以,竞 技武术国际化发展明显较之于传统武术先行一步。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浪潮正在深刻 地改变着传统武术的出场历史地平线。全球化诚如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 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 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 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 代替了。”(n]当下,全球化已经从最初的经济领域延 展到了各个领域 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它总是以某 种价值为向度,总是在一定价值主体主导下进行的。 在全球化发展中,文化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悖论:“在 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人类文化是趋于一体化、同质 化.还是趋于多元化、分裂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 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还是文化认同的机遇?各种文 化的冲突是此长彼消,还是走向共存共荣?而在当 下.全球的文化冲突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 未来可持续发展。文化霸权主义者依仗自己的经济、 政治、科技优势,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优越的.具有全世界的普 适性,应该统治全球。与之相对‘文化割据主义’者也 不甘示弱.认为自己的文化绝对优越.禁止讨论其可 能存在的缺点.反对和其他文化交往.唯恐受到污 染,采取隔绝和孤立政策、畏惧新的发展、压制不同 意见,扼杀本文化内部求新、求变的积极因素,无所 不用其极地固守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旧日的一统天 下。”[I4] 胡锦涛主席在毛里求斯访问时指出.“学习武 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三可以增进 中毛两国人民友谊。”[15 3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语境中,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从传播中华 民族文化和提高中国软实力的高度.推动武术国际 化发展 具体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丰富武术国际化内 涵.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 如今.就竞赛体制和技术体系而言.竞技武术已经具 备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竞赛体系.技术体系 上.有套路和散打两套体系,套路为长拳、南拳、刀、 枪、剑、棍等,散打则有踢、打、摔三部分技术组成;竞 赛体制上,它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参赛队伍、裁判员队 伍和一套完备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 而传统武术 明显滞后,没有一套规范的技术体系和竞赛体系。中 国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拳种林立,要统统地走向世界 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甄别,发掘出适合推 向世界的传统武术拳种或门派.正如夏伯华先生指 出的那样。传统武术“需要拳种定型.编写一个通用 的教材。确定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培训教练员、 裁判员.这样才能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推广。”[16]所以。 应该坚持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并行不悖的战略.传 统武术更多地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务之急 是武术管理中 t2,相关部门应抓紧组织专家.规范传 统武术技术体系和竞赛体系.利用国际武术联合会 的力量,推动传统武术走向世界。否则,只有竞技武 术的国际化发展.并不能算是中国武术真正的国际 化发展,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 园”。所以.在未来的武术国际化实践中,我们只有坚 持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并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武 术国际化发展的真正腾飞 4.2走武术国际化发展健身之路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修身养 性的价值功能。如。太极拳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人喜 爱的健身方式.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海外很多科研机构都在对太极拳保持人体平 衡能力、延缓衰老等功能进行科研。尤其近几年来. 法轮功的虚假面貌在国内被国人揭穿之后.它逃到 海外打着健身的幌子.在海外招摇撞骗,被一些别有 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我国 因此。武术国际化发展的 健身之路应该以推动人类健康为目的.以各洲际武 术协会为网点.构建覆盖全球的武术健身服务体系. 积极地抢占海外健身市场,让世人通过习练武术.在 的功能,大家齐心协力,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进程 一旦武术进入奥运会.各国政府都会非常重视武术 健身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揭穿法轮功等虚假的、 非科学的东西.为世界贡献一个中国式的科学健身 方法和手段 在本国的开展,从而加速武术在世界的传播 从目前 看,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是,一旦成功将会 在武术国际化发展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 们绝不能因为武术没有进入2008年奥运会而灰心丧 气,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武 4.3借助孔子学院.开辟武术国际化发展的 学校教育之路.传播武术文化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认为.“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文 化是为各国人民所享有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共同财 富.通过文化相互交流培养起来的对异质文化的宽 容心有助于开放的国际社会、国际合作与国际和平 的构筑.并且多样性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给 国际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玎]武术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奇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凝结成的生存 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处事理念 等。国外青年如果能够接受到中华武术教育.那么他 们就能够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理解.诚如 胡锦涛主席寄语美国青年的那样.“青年是国家的未 来、世界的希望。中美关系的美好前景归根结底要靠 两国青年一代共同创造”[堪]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积极开设孔子学院。传播中 华民族文化.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 国成立以来.已有近300家孔子学院在全球各个国家 和地区成立。如今.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推 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和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 台 当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学校教育之路应该以孔 子学院为切入点.做好“树立武术教育国际化的教育 观念”、“建构武术教育国际化的远景目标”和“围绕 武术教育国际化的远景目标.建设武术教育的课程 体系.编写武术教学教材”[19J ̄个方面的工作.借助 孔子学院平台.传播武术.使其成为世人了解中华民 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4.4着眼于奥运目标.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 武术需要奥运会这样的平台和形式.更好地推 动其国际化发展。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都是借 助于奥运会这个平台,才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如 今.国际武术联合会已经拥有140个会员.并成为奥 林匹克委员会中的一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应该好好地利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各个会员 12 术2008奥运征程中的得失.继续以愚公移山的精神. 进行武术申奥的“长征” 4.5制订一套武术国际化宣传战略.推动武 术国际化发展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媒体由平面化发展 模式走向立体化发展模式。尤其是英特网的发展.使 世界紧紧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 事情,瞬间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武术 国际化发展战略应该制订一套国际化宣传战略.对 武术国际化发展体育战略和教育战略进行适时的、 全方位的宣传 4.6在管理体制上.要形成纵向到底的国际 武术联合会管理洲际武术联合会、洲际武术联 合会管理各国武术协会的三级管理.并和各国 武术协会的横向到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和管理网络体系 当今的武术国际化发展工作.组织上虽然有国 际武术联合会.但是.武术国际化发展工作还主要是 依靠中国武术协会在工作 这一点从国际武术联合 会成立至今.其办事机构一直设在中国武术协会.并 且历届的武术联合会主席和秘书都由中国人担任. 就可以看出端倪。毫无疑问,中国是武术的东道主, 对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权利和义 务.中国武术协会也理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事 实证明.中国武术协会确确实实在武术国际化发展 上扮演着“领头羊”角色。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管 理体制不利于武术国际化发展 在管理体制上.武术 不妨借鉴一下足球。大家都知道.现代世界足球运动 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基本形成了世界足球联合会、 洲际足球联合会到各国和地区足球协会的三级网络 管理机制 因此.在今后武术国际化发展管理体制 上.应该充分发挥世界武术联合会的作用.以世界武 术联合会为轴心.形成纵向到底的国际武术联合会 管理洲际武术联合会、洲际武术联合会管理各国武 术协会的三级管理.并和各国武术协会的横向到边 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网络体系.摆脱目前 中国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在职能等方面混合 运行的管理机制.从而理顺武术国际化发展管理体 制,以利于和加快武术国际化发展步伐。 5 结语 文化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民族文化, 只有在为世界人民所认可和共享后.才能获得更大 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武术是历史凝结成的中华民族 生存方式之一.内蕴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密码.是中华 民族的智慧结晶。它具有健身强体、修身养性等功 能,对促进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中 国有义务积极地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将武术这一 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奉献给世界人民.让全世界共 享中华民族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健身手段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武术是民族文化.它的 国际化进程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在武术国 际化发展指导思想上,我们既不能盲目的乐观.又不 能过度的悲观。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该坚持 文化自觉的理念来指导武术国际化发展.在凸显武 术的“民族性”同时,充分挖掘武术的普世性.从而再 积极地借助全球化“东风”.把武术国际化发展推向 更高的水准 参考文献 [1]高小军.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 成立大会暨首批专家聘任仪式上的讲话fEB/ OL].http://www.wushu.corn.cn.2009—12—22. [2][3][4][6]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456.385.391. [5]李杰.深化竞赛改革提高训练水平为开创武术训 练竞赛新局面而奋斗——在2000年全国武术训 练竞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9]陈国荣.陈国荣副院长在2010年全国武术教育 专题论文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http:// www.wushu.eom.cn.2010-1 1-25. [8][12]王霞光.让武术走向世界一访国际武联主席 伍绍祖[N].人民日报,1999—11-06(4). [10][11][16]王静.多个武术节金秋依次亮相收获颇 丰更应多多思考[EB/OL).http://www.wushu.com. en.201 l一1-24. [1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31. [14]王卓君.文化自觉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中国高 等教育,2010,(1):8. [15]白景山,熊争艳.文化交流近悦远来——记胡锦 涛主席参观中国文化中心[EB/OL].http:// WWW.gov.cn.2009-02-1 8. [17]朱威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2.170. [18]刘东凯,吴志强.胡锦涛会见美国芝加哥市市长 戴利.[EB/OL).http://news.xinhuanet.eom.201 1— 01-21. [19]李龙,虞定海.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 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82—83. (责任编辑:阎 彬)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