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浅析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电影改编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浅析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电影改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浅析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

的电影改编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忠实的影迷,并且因其文字所营造的镜头感,以及对多种电影技巧的运用,使得她的文字更具画面感、音乐性和冲击力。因此,张爱玲创作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本文主要探讨《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原著和改编电影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异,以此分析香港导演关锦鹏是如何运用电影的视听手段,对小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关键词:张爱玲;电影改编;镜头感;音乐性;视听手段 一、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及其小说的电影化倾向 (一)租借文化下的电影情结。

20世纪30年代,在外国势力的催生下,上海租界地逐渐融合了外国的物质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形成了其独特的租界文化。上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了我国电影文化的中心,而张爱玲作为地道的上海市民,就是在这种租界文化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

张爱玲曾经说过:“电影是最完全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有影响力,更能浸入境界,从四面八方包围。”她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能把一切细节放大,因此比其他剧种更接近自己写作中勾描的天赋。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原著为例,分析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 (二)文字语言具有强烈的镜头感。

“振保抱着胳膊伏在栏杆上,楼下一辆煌煌点着灯的电车停在门首,许多人上去下来,一车的灯,又开走了。街上静荡荡只剩下公寓下层牛肉庄的灯光。” 这段话就用文字语言进行了场景设置,并运用光影的手法来展现振保所处位置的视野范围。

(三)语言色彩浓烈 有视觉冲击力。 在描述娇蕊的服饰时,张爱玲写到:

“她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那过分刺眼的色调是使人看久了要患夜盲症的。也只有她能够若无其事地穿着这样的衣服”

这扎眼的绿色和粉红色,通过张爱玲文字的描述,使读者获得很好的感官体验,并且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更加了解了娇蕊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关锦鹏对于小说的改编

关锦鹏作为香港著名导演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他的影片有着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创作理念。关锦鹏导演的作品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女性视角以及上海情结,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中,这两个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关锦鹏并没有将小说从纸面上生硬的模仿拍摄,而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将整部影片拍成了一部华丽的影像小说。

下文将从以下几点分析影片对于小说的改编以及视听手段的运用: (一)叙事上。

张爱玲小说原著采取了倒叙的叙事手法和全知的叙事角度,开篇先介绍了振保的工作现状以及家庭环境,这是张爱玲写作惯用的两种手法。这样她就可以对笔下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结论性回顾并且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加以表现,达到一种全知视角。

但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介绍了振保生命中出现的法国妓女、

玫瑰、娇蕊以及烟骊这几位女性形象。导演对于法国巴黎遇到妓女的段落只用了很虚幻的镜头一闪而过,省略了小说中对于巴黎妓女许多细节的描写。电影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电影有时间的限制,所以对于小说的取舍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选择,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角色塑造上。

小说原著中对于振保外貌的描写是“他个子不高,但是身手矫健。晦暗的酱黄脸,戴着黑边眼镜,眉眼五官的详情也看不出所以然来”。然而,导演关锦鹏却选用台湾演员赵文瑄来饰演振保这一角色,他眉宇清秀,俊朗的外形以及180cm的身高显然和原著的描述有很大出入。

导演对振保的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加工。首先,电影不同于小说的根本区别是它具有画面的直观性。其次,对于吸引众多女性并有留洋经历的男主角,应该有大气和吸引人的外形条件。导演选择赵文瑄饰演振保一角,想必是他的外貌条件符合那个年代对于美男的审美标准。

玫瑰,在原著中描述的是中英混血,头发极短的女孩子,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是在影片中,玫瑰是一头长发、长相温婉的女性。作为振保的初恋,“玫瑰”成为一种女性符号,使得他将之后遇到的两个女人也都称为“玫瑰”,一个是“红玫瑰”娇蕊,一个是“白玫瑰”烟骊。 (三)视听运用上。

画面色彩: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被分为反差强烈的两部分,浓郁幽暗的与“红玫瑰”婚外情的段落以及纯洁明亮的与“白玫瑰”婚姻生活的段落。色调的对比同时也反应了人物性格和事件的对比,突出的展现了娇蕊和烟骊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 “红玫瑰”娇蕊的段落,因其与振保属于不正当的婚外情,这种私情部分的表现,导演在场景的设置上多是在幽暗的公寓中,灯光也多为自上而下打在人物的脸部,有时甚至不足以照亮整个人物的身体轮廓。光影重叠,人形婆娑,这里的灯光设计渲染了一种暧昧、幽秘的气氛,非常符合振保与红玫瑰情欲交缠的情节特征。 “白玫瑰”烟骊的段落,导演在展现振保与白玫瑰的婚后生活中,用了大片大片的强自然光,让整个画面空间洁白光亮到一览无余,从而引出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位圣洁的妻。这也和他们之间其实并不和谐的夫妻生活形成了对立,充满了讽刺。

字幕:导演在影片中多次运用了小说原著中的文字,并以适当的空镜头作为字幕背景,营造了诗意的叙事效果。张爱玲的作品不好拍成影视作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的言语太过暧昧,很难将其字词间的内容完整地转化为画面,关锦鹏聪明地直接引用原文,这就最完整地保留了原著的精神。

几段原文的引用,导演将文字做成了华丽的扉页穿插在影片中,使得整部影片就好比一部华丽的小说呈现在观众面前。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文字直观而深刻地表达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思考,揭露了人心贪婪的欲望。人总是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得到的总是不去珍惜的,而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影片就是在引用原文的基础上,多小说原著进行艺术在加工,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又进行了影片内容上的升华。

音乐:台湾著名音乐人小虫(陈焕昌)为整部影片创作了优秀的电影原声配乐,《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原声获得了第31届台湾地区《金马奖最佳电影配

乐》奖等多项亚洲音乐大奖。

整部影片都有背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电影音乐的创作基于对张爱玲文字的解读,以及对关锦鹏导演画面叙事的配合。主题曲《玫瑰香》由著名歌手林忆莲演唱,用一种“中国式卡门”的意象,解读了红白玫瑰的多情与多刺。整首乐曲充满了宗教和古典歌剧的沉重气息,旋律中多用半音音符,使得音乐风格在悲伤中又添一份愁苦。

(四)《太太万岁》片段的运用。

在振保与烟骊看电影的场景中,关锦鹏特意插入了《太太万岁》的片段,《太太万岁》是张爱玲与导演桑弧合作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此段落的加入表达了关锦鹏对于张爱玲编剧水平的崇敬之情,因为此电影剧本代表了张爱玲的最佳剧作水平。

在振保与烟骊的婚后生活中,振保母亲向烟骊批评家里的保姆经常摔坏盘子,这个小细节也模仿自《太太万岁》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个片段,反映出烟骊婚后也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孝顺谦卑但却没有自我的个性,压抑的性格也导致了个人精神的崩溃。 三、结语

对于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影视改编,关锦鹏完满地掌握了其中的结合度,既还原了原著小说的作者风格,又保留了导演自身的导演风格,拍出了这部优秀的改编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 [2]红玫瑰白玫瑰电影原声大碟 滚石唱片 1994.08.12。

[3]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华丽影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