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国文学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外国文学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2022-03-1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外国文学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初探杨笛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文本的阅读是学好外国文学的前提,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作品讲读,已成为上好外国文学课程的关键所在。但是长久以来,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固守传统讲授式模式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积极探索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关键词]外国文学;文本阅读;细读;教学方法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33.002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外国文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世界文学几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阅读沉淀的艺术珍品。学习外国文学可使学生视野开阔,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脉络,领略异国文化,与我国的文学知识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学素养。同时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还有利于学好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等专业课程。外国文学囊括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内容庞杂,时间跨度长,涉及的范围广阔,艺术流派纷呈,文学思潮形形色色,名师大家灿若群星,佳作巨作层出不穷,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讲授如此浩繁的教学内容,是众多外国文学课程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长久以来,外国文学课程教师以文学史为线索,采用文学背景———作家简介———作品分析的讲授形式主导课堂,面面俱到,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从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面对庞杂的内容,为了应对考试而死记文学史知识内容,无暇顾及文学作品的阅读,甚至有的学生面对外国人物冗长的名字,大段的心理描写,选择直接跳过文本阅读、或者快餐式、片段式阅读,网络搜索内容梗概、直接接受别人的结论、观点来替代阅读。这会限制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阅读的体验,学生无从真正意义上去分析作品,解读作品,更谈不上感悟,很难从优秀文学遗产中获得借鉴、吸收先进文化的养分,更难以夯实自身的文学素养,提升文学辐射能力与写作能力。但是文本的阅读,是学好外国文学课程的前提,陈思和先生在《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中认为:“离开了文学名著,没有了审美活动,就没有文学史。”外国文学的教学要回归正途,对文学作品的认真解读。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积极探索外国文学课程文本阅读[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GZSJG10977201507]:“文学类课程文本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LPSSYJZ201504]:“文学类课程文本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一、阅读文本第一是要细读文本。“细读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呈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看见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当然在我们教学中采用的细读,顾名思义就是要“仔细的阅读”,不能是浏览、略读。细读文本,要注重细节。文学作品是通过细节呈现来表达审美感受和征服心灵的,细节比整体更为生动,而整体也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文本细读从关注细节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适合解读的作品及作品片段(由于外国文学优秀作品大多是长篇巨著,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整部作品的解读),展示如何细读文本的方法,学生根据方法进行全文细读。阅读中要关注文学作品的遣词用字,揣摩字面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注重每一段环境的描写、心理的刻画,每一个意象的反复出现,比如茶花女所戴茶花的颜色?莱昂第一次遇见爱玛的印象是什么?拉斯蒂涅埋葬高老头后的心情是什么?《变形记》中多次重复出现的门、窗有何意义?这些助于理解整部作品的主旨,人物的性格发展,乃至于作者的思考,而不是肤浅的停留在对故事梗概的认识上,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愉悦,品味文学作品。其次是学会批注,做好阅读笔记。卡耐基曾说:阅读时手拿一只红蜡笔、铅笔、或者自来水笔,遇到一个你觉得能用的建议,在旁边画一条横线,———在一本书上做符号或者划线,使读书更有趣味,更容易迅速复习。其实批注是文学鉴赏中传统的阅读方法,它可以帮助阅读者掌握书中的内容,是阅读者与作家心灵碰撞的体现,表现了阅读者自身的思考、体会。学生学会批注和做好阅读笔记,可以把读书时遇见的不懂的词语、概念查阅工具书、资料记录下来,帮助自己理解、增长知识;还可以通过批注,把阅读时的思考、困惑、迸发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也可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还有读书时做好批注和阅读笔记,把发现的优美语段、典范引文、新颖的说法观点记录下来,同样可以为毕业论文提供参考的观点、[作者简介]杨笛(1970-),女,贵州六枝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3

文献。再次以文艺理论做指导。把细读文本作为基础,让学生关注文学作品语境,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封闭的文本内部走向深层的思考,运用理论去分析作品,阅读视野就会更加的开阔。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性介绍一些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方法,比如象征研究法、原型研究法、符号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叙事学研究法等。当然,我们不是要对这些理论做研究,而是利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例如在分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时,可以应用叙事学研究方法。《莽丛中》是由七个片段构成,是文本中七个相关人物的叙述,每一个人都叙述自己认为的事件真相,但他们叙述的事实无法抵达故事的真实。这几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叙述同一个故事,这种叙述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同故事叙述。死者究竟是谁杀死的?是他杀,还是自杀?小说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这种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带来深刻的人性拷问。再如讲授《简·爱》时,可以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位作者同为一个时期的作家,可以应用社会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文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两部作品都是以同一时代的女性作为叙事主体,表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追求,何以在读者眼中却是两个大相径庭的人物?丽贝卡被认为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女冒险家,而简·爱历来在人们的认识中都是一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新女性典型。把学生从初浅的阅读者上升为专业的阅读者,从文学审美活动中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后,才能真正理解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二、课堂实践在外国文学文本阅读的教学中,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后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学生阅读量达400万字。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固守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了,要对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改革,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课堂试讲,让学生参与教学。外国文学课程内容很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区分出详略主次,按照教学计划布置一部分次要章节或者中学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学、尝试备课、试讲,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锻炼学生教学能力。例如在讲授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预先布置学生讲授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者》,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集体备课的形式上台讲解。学生取长补短,各抒己见,能把自己的观点见解充分表达出来,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可以采用设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讲师根据教学计划,精心设置目标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站在不同的视角发表意见,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在讲安娜的爱情悲剧时,可以引入已经学过的爱玛的爱情悲剧,让学生讨论两人爱情悲剧的不同?讲解《少年维特之烦恼》时,维特的烦恼是什么?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题讨论,比如高老头的“父爱”,“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等,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教师恰当的进行评议总结,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会被激发。三、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有所整合,教学方式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应凸显,考核方式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首先试卷的命题,增加主观题,题型要灵活多样,形式也要有所革新,改变死记硬背的答题模式,针对文本细读设置试题,比如“请描述一下《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请描述于连在法庭上说了什么?”这是一些非得认真阅读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的试题也是让学生回归文本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次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发言、课堂试讲和学科小论文等等综合评定,这样能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正如王卫平先生在《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一文中说所:“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史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学科修养,开拓创新,寻求文本教学的有效方法,使教学变得有活力,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2).[2]吴贤义.文本细读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7(7)。[3]张骁,罗锡英.外国文学教学与文本细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王卫平.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2003(5).yūwénjiànshè

语文建设2016.

11

学术

文化纵横

文学语言

·教学

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