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再次以文艺理论做指导。把细读文本作为基础,让学生关注文学作品语境,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封闭的文本内部走向深层的思考,运用理论去分析作品,阅读视野就会更加的开阔。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性介绍一些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方法,比如象征研究法、原型研究法、符号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叙事学研究法等。当然,我们不是要对这些理论做研究,而是利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例如在分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时,可以应用叙事学研究方法。《莽丛中》是由七个片段构成,是文本中七个相关人物的叙述,每一个人都叙述自己认为的事件真相,但他们叙述的事实无法抵达故事的真实。这几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叙述同一个故事,这种叙述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同故事叙述。死者究竟是谁杀死的?是他杀,还是自杀?小说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这种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带来深刻的人性拷问。再如讲授《简·爱》时,可以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位作者同为一个时期的作家,可以应用社会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文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两部作品都是以同一时代的女性作为叙事主体,表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追求,何以在读者眼中却是两个大相径庭的人物?丽贝卡被认为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女冒险家,而简·爱历来在人们的认识中都是一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新女性典型。把学生从初浅的阅读者上升为专业的阅读者,从文学审美活动中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后,才能真正理解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二、课堂实践在外国文学文本阅读的教学中,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后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学生阅读量达400万字。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固守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了,要对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改革,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课堂试讲,让学生参与教学。外国文学课程内容很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区分出详略主次,按照教学计划布置一部分次要章节或者中学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学、尝试备课、试讲,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锻炼学生教学能力。例如在讲授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预先布置学生讲授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者》,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集体备课的形式上台讲解。学生取长补短,各抒己见,能把自己的观点见解充分表达出来,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可以采用设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讲师根据教学计划,精心设置目标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站在不同的视角发表意见,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在讲安娜的爱情悲剧时,可以引入已经学过的爱玛的爱情悲剧,让学生讨论两人爱情悲剧的不同?讲解《少年维特之烦恼》时,维特的烦恼是什么?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题讨论,比如高老头的“父爱”,“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等,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教师恰当的进行评议总结,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会被激发。三、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有所整合,教学方式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应凸显,考核方式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首先试卷的命题,增加主观题,题型要灵活多样,形式也要有所革新,改变死记硬背的答题模式,针对文本细读设置试题,比如“请描述一下《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请描述于连在法庭上说了什么?”这是一些非得认真阅读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的试题也是让学生回归文本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次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发言、课堂试讲和学科小论文等等综合评定,这样能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正如王卫平先生在《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一文中说所:“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史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学科修养,开拓创新,寻求文本教学的有效方法,使教学变得有活力,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2).[2]吴贤义.文本细读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7(7)。[3]张骁,罗锡英.外国文学教学与文本细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王卫平.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2003(5).yūwénjiànshè
语文建设2016.
11
学术
文化纵横
文学语言
·教学
关注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