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端午节公关策划

端午节公关策划

2024-03-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目录

一、 项目调研„„„„„„„„„ 二、 项目策划„„„„„„„„„三、 项目实施„„„„„„„„„四、 项目效果评估„„„„„„„五、 项目经费预算„„„„„„„

9 10 14143

一、 项目调研

1. 端午节由来及习俗

1) 端午节概况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10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为法定放假日子。2010年6月16日为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端午节由来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

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3) 端午节各地习俗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

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

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

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躲端午

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龙舟竞渡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2. 项目单位性质

本项目是由中国国务院文化部发起,由湖北省宣传厅、文化厅、旅游局主办,黄石市旅游局、宜昌市旅游局承办。以湖北为典型载体,在全国推广端午节。

3. 端午节推广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端午节文化背景深厚,具有名人效应。端午的由来中以纪念屈原、伍

子胥的民间传说最受认可。深入民心。屈原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具有世界影响力。是楚文化和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自古受到中国文人的追捧。在中国古代文学上占据重要地位。伍子胥在吴地影响很大,同样是爱国爱民的代表人物。端午节纪念这几位忠、孝的典型代表,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展示了中国文化好的一面,有利于于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端午节各地习俗保存较完好,活动丰富,具有特色,能吸引广大民众参与。端午的习俗设计到饮食,养生,佩饰,祭祀仪式,诗会,团聚等许多方面,能吸引各个年龄层,不同地区的人。

全国对端午节认同度高。端午不仅局限在我国某一地域,无论南北都有过端午的传统。利于将端午这一节日在全国推广。

端午节为我国初夏季节,各地风景秀丽,天气适宜户外活动。

2) 劣势分析

端午节特色习俗地区如湖北秭归、黄石,湖南汨罗等市经济实力不足,政府在旅游等产业上投入有限,着手建设较晚,基本是申遗成功后才开始建设。活动场地、交通、住宿等配套硬件设施落后。如黄石西塞龙舟会的举办地点道士洑村靠近黄石电场,环境污染严重,道路泥泞。观看龙舟会的地点缺乏修整。

端午节特色习俗传承面临流失。端午的习俗如吃粽子等形式发展较好,但祭祀仪式等复杂的文化传统则多只有老一辈人清楚,随着老人的去世,很多习俗消失。如黄石西塞龙舟会上要扎精致的龙舟,这种手艺多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才会。如果端午节只剩下吃粽子等表面的快餐式文化,则失去了其本有的文化意义和特色。

在中青年人群对端午节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对端午节活动的兴趣不高。在秭归对当地人的采访中体现出,即使在屈原故里,对端午文化和习俗只有在校中小学生和年纪较大的老人较了解。而中青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他们对端午节的态度决定了推广的成败。

3) 机遇分析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出现了追求“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国风日益流行,中国元素也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中。端午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节日,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文化底蕴融入进丰富现代的活动形式,能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人参与进来。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让人们,尤其是在工作或者学习的中青年人有机会与家人一起过节,体验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也让端午节较其他节日更易进行推广活动。

2009年,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4部分内容组成的名为“中国端午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成为我国首个申遗成功的传统节日。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可以增加宣传噱头,

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

各省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重发展旅游业。湖南、湖北一直以工业和农业为主,旅游业将是未来建设发展的重点。借端午节机会,能带动整个省的旅游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

4) 挑战分析

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经商家炒作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对中国节日有冲击。

各地风俗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使端午节形成统一形象进行推广。不同地域的人对于其他地方的习俗接受也有难度。

其他省份如江苏和湖南也跟端午节颇具渊源,以湖北为典型推广端午节很可能引起纠纷和争论。

4. 可行性分析

1) 活动参与度分析

 端午定位法定节假日后,人们有时间到活动地参与活动,进行旅游

等。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手头上资

金更充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

 端午中美食、养生等符合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龙舟等活动极

具观赏性,能吸引人们参加。

 主要活动地所在省份,湖北、湖南、江苏均为人口大省,整个南方

地区相对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度高,参与人数有所保证。

2) 舆论分析

 政府方面重视传统文化,端午申遗成功后,中国重视对其保护宣传。  端午作为传统节日民众接受度较高。对端午节进行推广能获得民众

理解支持。

 作为地区的重大活动,能获得当地媒体的全力支持,全程报道。

3) 资金分析

 地方省市政府支持  企业赞助

 活动能带来商业盈利

二、 项目策划

1. 公关目标

整体目标:以湖北省为依托,让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受到大众关注,使湖北省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被全国人民了解认可。端午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受到关注。通过各项活动使端午节“避邪”、“纪念屈原”的传统深入人心。每年端午都成为一次传统民俗的盛宴。

具体目标:1)使湖北秭归、黄石等地成为人们端午旅游的首选。

2)使传统民俗如祭祀屈原、扎制龙舟、唱楚戏等受到关注,得

以传承和受到保护。

3)黄石、秭归等地的相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带动湖北省整个

旅游业发展。

4)其他省份也对端午加以重视。尤其在中青年人中推广端午文

化。了解传统民俗。 2.

目标受众:以15-50岁中青年人为主。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

3.

公关策略:1)以“传承传统文化 体验端午民俗”为主题的宣传公共关系

2)以“两岸端午交流会”和“作诗诵赋——文人骚客诗会”为主

题的交际型公共关系。

3)以“传统节日民俗交流”为诉求的建设型公共关系。 4)以“端午民俗年年传承”为目标的维系型公共关系。

4. 分阶段传播策略

阶段 一、 活动预热阶二、 活动实施阶段(2011年段(6月25月1日-6日-6月19月1日) 日) 全国公众 湖北民众及游客 聚焦湖北端午节 全民过端午,湖北成为文化中心 体验你不知道的端午精彩 户外广告、当地媒体预热造势、杂志介绍软文。 共祭屈原 祈福平安 全国媒体活动现场报道、直播。网游开展庆祝活动。纪念册等赠送。 三、活动反馈总结阶段(6月20日-27日) 全国公众 延续节日魅力 你心中的精彩端午 媒体后续报道,网络展开端午活动讨论。 公众 目标 传播主题 媒介策略 渠道选择 公交广告,湖北各大报纸,国家地理杂志。 全国各报纸、电台、东楚晚报等报纸,电视台。网游(梦天涯、人人等网络幻西游、梦幻诛仙) 社区。 三、 项目实施

1) 预热阶段

 在武汉、长沙、南京、南昌、杭州投放公交广告。在公交车身上对2011

年端午活动进行预告。

 在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大武汉、武汉旅游杂志上登出端午专题。

介绍端午习俗由来等,突出介绍黄石西塞神州会以及秭归端午活动。  联系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旅行社,推出端午主题

旅游。在各旅行社门店主打推广。

 黄石、秭归两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清理美化。黄石对西塞附

近环境污染进行整治,道路进行拓宽修整。港口进行建设,完成现有的黄石港沿江景观带和一门沿江景观带的连接。秭归应对沿山道路进行修整。

2) 活动进行阶段

秭归“端午文化节”

 活动一:6月5日,秭归“端午文化节”开幕式。

 活动二:6月3日-6日,特色端午风俗展示。

按照日程安排,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做粑粑、泡雄黄酒、包粽子等习俗。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听当地老人讲述传说。

 活动三:6月6日,归州屈姓后裔祭祀屈原。

举行大规模祭祀仪式,全国直播。台湾同胞到场。邀请国家领导人致辞。祭祀人员着汉

  

服。仪式上乐队奏招魂曲,结束后鸣炮奏乐,随后至江边进行招魂仪式。游客与当地居民一同向江中投特制的粽子寄托哀思。

活动四:6月6日,龙舟赛。按照秭归当地习俗进行龙舟赛。邀请台湾同胞及特邀嘉宾参加。游客可付费参加,并由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游客队伍在比赛结束后可获得宜昌九畹溪漂流优惠。并特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湖北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龙舟赛。

活动五:6月5日,诗人诗会举行。受邀前来的两岸诗人共颂《离骚》宜昌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诗人作品交流。结束后根据参与诗人意愿安排前往九畹溪漂流。

活动六:6月4日晚,荆楚风情民俗文艺表演。 活动七:6月3日-19日,“屈原故里,精彩端午”摄影比赛。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宜昌端午的照片。 活动八:6月4日,粽子文化节暨创意粽子大赛。

文化节:全国

各色粽子展示,粽子历史介绍。

创意粽子大赛:

凡为宜昌希望工程捐款一定数额即可获得“爱心端午”纪念挂件一个。凭此参加创意粽子大赛。主办方提供糯米、箬叶、肉、蜜枣、蛋黄等丰富的原料,蒸笼、线等工具,供游客自己创意特色粽子。由特邀美食家从造型、口感、营养搭配等方面评出前

三名,获得九畹溪漂流机会。

黄石“西塞神舟会”活动

 活动一:6月6日,举行神舟开光仪式。邀请

名人为神舟点睛。

 活动二:6月17日,活动举行盛大开幕仪式。

神舟出会巡游。精致神舟从西塞山道士洑村出发,沿江而行至黄石港,进入市区后返回道士洑村。在龙舟行进的路线上发放免费的菖蒲、艾叶。沿街的店铺都在店内摆上艾叶等。

 活动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65岁以上老人以及2岁以下婴儿免费体

检的活动(与一到两家医院合作进行)。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推出“祈福端午,关注健康”的主题。营造温馨的社会氛围。

 活动四:6月18日,祈福避邪特色庙会活动。在西塞延安江滩设置庙会

会场,以祈福避邪为主题。由旅行社组织的游客在武汉集合,于武汉乘船出发,顺长江到达黄石。乘船过程中向游客介绍该活动,每位游客获赠精致香包一个。庙会沿江摆开,入口和出口处各设置一处为小孩免费雄黄画额点。庙会上开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各省份特色区域,展示端午习俗。出售端午特色草药、雄黄酒、香包、健人等商品。中午,由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主持于西塞山下带领举行祈福仪式。庙会还设置“除五毒”“制香包”“系长命缕”等活动,邀请民众参与。庙会供应各地特色粽子、湖北特色小吃以及鄂菜精品供游客品尝。  活动五:6月18日晚,点灯守夜

祈福活动。由道士洑村村民带领,点亮48盏长明灯,通宵守夜。游客也可选择点亮自己的长明灯。守夜晚上在西塞山龙舟会主会场搭戏台唱楚剧。在黄石长江大桥、黄石长江二桥、武黄高速等附近交通要道上进行特色装饰。黄石市景观灯通宵点亮。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 活动六:6月19日清晨,日出时在黄石江边放鞭炮。上午迎接龙舟出宫,

由道士及龙舟会全体成员为龙舟开道。举行仪式后恭送龙舟入江。游客可从供奉龙舟的庙中请红布条系于脖上、手臂等。江边渔船摆香设案供鱼肉米茶祭祀。鞭炮齐鸣,绕神舟三圈以示送行。特邀记者上渔船体验。以示完毕后,龙舟顺水而下,由黄石市市长发表讲话表达对一年的祈盼。带领在场所有人喊出自己的祝福。

端午期间其他活动

 网络游戏上端午特色活动推广

6月4日-6日。在梦幻西游、梦幻诛仙等以古代为背景的游戏中举行活动,吸引玩家参与。可举行玩家组队龙舟赛,做任务赢粽子原料、纪念屈原等活动。在任务中介绍端午来源等知识。

 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纪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活动。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开

放一处爱国教育基地或者国学文化基地作为吊念屈原场所。在6月4日至6日接受民众对屈原的吊念。  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闺女回娘家”

活动。依据我国的“躲端午”习俗,鼓励已婚女性回娘家与家人团聚。尤其是对年事已高的父母,强调在端午这天为父母做一件家务等。

 新闻媒体在整个活动期间进行集

中报道,除发布活动消息报道之外,还可进行与民俗专家对话,

采访秭归、黄石的老人,介绍面临失传的端午习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引起社会讨论。 3) 活动总结反馈总结阶段

 在秭归“端午文化节”中获得邀请的人组织前往九畹溪漂流  在秭归“端午文化节”摄影比赛中获奖作品展示。

 活动结束后在天涯、人人等社区用游记、照片等形式引起公众对于端午

期间活动的思考,引发端午节活动讨论。

 在网络上开展“明年端午我期待”活动。人们留下对今年端午的感想和

对明年端午活动的期待及建议。对提出可行性高的优秀建议予以采纳并给予奖励。

四、 活动效果评估

         

受到国内100家报纸及电视媒体的关注及报道。 在5种杂志上被介绍推广。

百分之七十的人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 湖北省在大众心中成为端午文化的代表。

有共计200万人次参与到了黄石“西塞神舟会”以及秭归“端午文化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带动了湖北省其他地区的旅游,如武汉、黄石矿业文化旅游、宜昌三峡游、九畹溪天下第一漂流等湖北旅游品牌得到推广。 端午传统文化中面临失传的习俗有当地年轻愿意继承。

湖北端午节成为一个品牌。每年都会举办大型活动,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和改善。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人们更注重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尊老爱幼等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全国范围进行端午文化活动,增加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五、 项目预算

1. 公关服务费用

项目 公关策划 公关活动服务 总计 主要服务项目 项目调研 策略设计 策略咨询 活动策划 媒体确认 媒体邀请与协调 现场活动支持 活动后期跟踪及简报 新闻撰写及发布 行政杂费 10 5 5 5 5 10 30 5 10 6 91 费用(万)

2. 活动费用

前期预热 户外广告、媒体平广告设计、制作、50 面 投放 杂志介绍文章 旅行社联系 相关设施场馆建设 撰稿、联系杂志社 10 联系旅行社、线路20 策划制定 黄石环境整改等 现场布置 邀请及招待嘉宾 等 联系当地居民等 现场布置 招待媒体及嘉宾 设备租用等 参赛队伍邀请 比赛组织 场地租用、布置 嘉宾及媒体邀请招待 场地、设备、演员等 比赛组织等 材料准备、场地租用 嘉宾邀请 现场布置等 物资准备 人员安排 联系医院 场地费用 物资准备 人员招募 媒体及嘉宾联系 演出团队邀请 50 50 秭归 “端午文化节”活动 文化节开幕式 风俗展示 祭祀屈原 龙舟赛 诗人诗会 5 50 10 30 荆楚风情民俗 文艺表演 摄影大赛 创意粽子大赛 20 8 15 10 5 10 70 黄石 西塞神舟会 神舟开光仪式 神舟巡游 关爱健康 避邪特色庙会 守夜活动 20 龙舟下水仪式 其他活动 后期活动 网络游戏 媒体全国宣传 九畹溪漂流 摄影展 网络社区 夜景布置 嘉宾邀请 人员雇佣 物资准备等 联系网络公司等 联系媒体、撰写稿子 食宿玩费用 场地费用 联系媒体 引导发帖舆论 50 50 20 30 20 10 总计:613 万元 活动总预算:704 万元 人民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