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题 (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题 (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塾( shū ) 不辍( zhuì ) 翘首( qàio ) 正襟危坐( jīn ) ....B. 炽热( zhì ) 佃农( dià ) 黝黑( yǒu ) 意趣盎然( áng ) ....C. 桅杆( wěi ) 窒息( zhì ) 镌刻( juàn ) 深恶痛疾( wù ) ....D. 悄然( qiǎo ) 滞留(zhì) 锃亮( zèng ) 殚精竭虑( d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落第 斑马线 抑扬顿挫 诚皇诚恐 B. 由衷 连琐店 摒息敛声 摧枯拉朽 C. 荧光 哈密瓜 眼花缭乱 正襟危坐 D. 躁热 匿名信 合颜悦色 锐不可当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是写长属就滥用笔墨。 ....B..我听了老师的话后如梦初醒,始终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C..港珠澳大桥经受住了台风“山竹”的考验,安然无恙。 ....D.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班长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庆期间,为了保证出行市民的安全,在车流中间执勤指挥交通。 B.济南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务必抓好食品安全管理这项工作。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这些书,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更有利于语文学习。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 B.通常的律讨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习惯上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C.古代烽火台,多建立于边疆荒原,物资奇缺,引火物常用狼粪,故边疆烽火亦叫作狼烟。

D.“信”中诚信。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6—8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7.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 荣:茂盛 D.属引凄异 属:连接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相与步于中庭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C.故渔者歌曰 经纶世务者

D.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开,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种点。

B.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写景极善突出景物特点。如“隐”“蔽”,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

D.文章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句式灵活多变,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三、课外阅读

《 母亲》 贾平凹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②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唯一知晓得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吗?”一次一次地阻止我。 ③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地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母亲

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要面求全却未能求全。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里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项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菜了,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

⑤那时少银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于里接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摩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地发怔。磨过一遍,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敦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腾一样薄才肯结束。我和弟弟就同母亲吵。扔了磨棍怄气。母亲叹叹气,末了去敲邻家的屋子,哀求人家:二嫂子,二嫂子,你起来帮我推推磨子!人家半天不吱声,地还在求,说:“咱换换工,你家推磨子了,我再帮.....孩子明日要上学,不敢耽搁娃的课的。”瞧着母示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和弟弟就不忍心了,揉揉鼻子又把磨棍拿起来。

⑥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

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的,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二三个小时,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媒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亲最后说:“你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训几句。母亲只是笑着,说:“你是老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⑦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好,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⑧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分别表达母亲怎么样的情感。 第二段:世上的字能写完。 第三段: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品析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赏析第五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瞧着母示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和弟弟就不忍心了,揉揉鼻子又把磨棍拿起来。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八段画线句子。

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四、习作表达

请以“收获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一、(0 20 分) 1.D

【 解析】A 应为“不辍(chuò)”“翘首(qiáo)”;B 应为“炽热(chì)”“盎然(à ng)”;C 应为“桅杆(wéi)”“镌刻(juān)”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2.C

【 解析】 A 应为“落第”“诚惶诚恐”;B 应为“连锁店”“屏息敛声”;D 应为

“燥热”“和颜悦色”。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3.C

【 解析】 A 项中“长篇大论”多指内容繁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含贬义;B 项“如梦初醒”意思是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 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D 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4.B

【 解析】 A 成分残缺;C 一面对两面;D 不合逻辑。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5.B

【 解析】B 习惯上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6.B

【 解析】B 应为“逆流而上”。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7.C

【 解析】 A 介词,和“至”连用,到,到了/在;B 认为 /和“来”连用,表 示一段时间;D 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8.A

【 解析】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展开。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9.公 坐 其 下 / /人 莫 之 顾 【 评分意见 】本题 2 2 分。 10.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

【 评分意见 】本题 3 3 分。 语意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1 示例一:从众人开始高谈阔论,没有把王安石放在眼里,最后“惭俯而去” 可以感悟到世间能人极多,在公共场所狂傲无礼是不智的,做人需要谦虚的态度, 不要张扬。

示例二:从王安石虽然精通文史,但仍坐在一旁聆听,且“拱手”回答问题, 感悟到做人要像王安石一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张扬。

【 评分意见 】本题 3 3 分。 结合文章内容 1 1 分,启示 2 2 分。 12.拟人 思乡

13. 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 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天空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 评分意见 】本题 4 4 分。 只要能生动地描绘出原诗意境即可。 19.①朴实本分。母亲一生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低声下气求邻居, 为父亲卷纸媒。

②勤劳。母亲白天出工,夜里做家务,操持家里的吃穿,家人休息后不停劳作。 ③善良无私。母亲热情招待客人,给家人碗里捞面,自己的碗里只有包谷糁和 菜。

④细心。母亲临走前帮“我”整衣领,提醒“我”刮胡子。

⑤关爱孩子。母亲操心“我”写字,夜里为“我”包素饺子,心疼“我”生病, 冒着风雪来看“我”。

【 评分意见题 】本题 6 6 分。 必须 结合 文章 具体内容,答出三点 且分析合理可得

满分,其他形象特点,言之有理亦可。 若不结合文章内容,空泛概括,扣分。[来源:学科网]

20.示例:第②段,母亲看“我”写字时眼睛不停地眨,写得辛苦,想劝阻“我”:

世上的字是写不完的。第⑦段,当母亲知道“我”因工作上的烦恼苦闷而生病住 院时,内心感慨:我孩子的命太苦了。运用感叹兼反问的句式表达了母亲看到孩 子受挫时那种悲痛、惋惜及对孩子深深的关爱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21. (1)示例:“低声下气”是指母亲喊不动“我”和弟弟推磨,不得不哀求 邻居帮忙推磨。儿子看到后,忍不住鼻子一酸,为了不让母亲看出来,赶紧揉揉 鼻子,拿起磨棍继续干活,表现了母亲作为农家劳动妇女的朴实本分。 (2)示例: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描绘母亲临走前的一系 列动作(或运用收、握、整整、摸摸等一系列动词;或运用紧紧、整整、摸摸、 捂捂、刮刮等叠词),表现出母亲临走前的依依不舍和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之情。 22.示例: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生比作旅途,母亲比作加油站。在“我”成 长的历程中,母亲的勤劳善良朴实深深地影响了我,给了“我”坚定信心和无穷 力量,让“我”能够勇敢地面对赞誉和挫折。同时这句话有提纲挈领,引领下文 (或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