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0101-2011 市政环保公司 孙刚武
1 前言 1.1 概况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是一种机械式顶管施工工法。它与手掘式顶管和其他形式顶管施工工法相比,又具有适应土质范围广和不需要采用任何其他辅助施工手段的优点。因而,这种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法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和技术人员的欢迎。
该法顶进施工中,利用土舱内的压力和螺旋输送机的排土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该法掘进机排出的土可以是含水量较少的干土或含水量较多的泥浆,一般都不需要再进行泥水分离的二次处理。随着土砂泵的应用,该工法将会更加得到普与推广使用。 1.2 工艺原理
土压平衡顶管是根据土压平衡的基本原理,利用顶管机的刀盘切削和支承机内土压舱的正面土体,抵抗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以达到土体稳定的目的。以顶管机的顶速即切削量为常量,螺旋输送机转速即排土量为变量进行控制,待到土压舱内的水、土压力与切削面的水、土压力保持平衡,由此则可减少对正面土体的扰动与减小地面的沉降与隆起。 2 工艺特点
2.1 它适用的土质范围广。从软黏土到砂砾土都能适用,是一种全土质的顶管施工方法。
2.2 能保持挖掘面稳定,地面变形极小。
2.3 施工时的覆土可很浅,最浅为0.8倍管外径。这是其他任何形式顶管施工所无法做到的。
2.4 弃土的运输、处理都较方便、简单。
2.5 作业环境好。既没有气压式那样的压力环境下作业,也没有泥水式那样的泥水处理装置等。如采用土砂泵输土,作业环境还会更好。
1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2.6 操作安全和方便。
2.7 该法在砂砾层和黏粒含量少的砂层中施工时,必须采用添加剂改良土体。 3 适用范围
3.1 本工法适用于N值0-50的淤泥到砂砾等各种土质条件下施工。 3.2 本工法不仅可在穿越河流、公路、铁路、房屋等覆土较深的条件下施工,而且可在覆土深度不小于0.8倍管外径的浅覆土条件下施工。
3.3 本工法不仅适用于800~3000口径的钢筋混凝土管施工,而且也适用于钢管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给排水管道施工与验收规范》(50268)、《顶管施工技术与验收规范(试行)》(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行业标准)、《顶管工程施工规程》(08-2049)(J11324)。 5 施工方法
在敷设管道前,先建造一个工作井。在井内顶进轴线的后方,布置一组行程较长的千斤顶,一般每组为4 只到6 只,将敷设的管道放在千斤顶前面的导向轨架上,管道的最前端是一台土压平衡顶管机,工具管与管段之间需刚性连接。千斤顶顶推时,以工具管开路,推进管段穿过坑壁上的穿墙孔,把管道压入土中。与此同时,通过土压平衡顶管机的螺旋输出装置将掘进面板前方的土体输出,采用输送带或人工运至工作井中,吊出外运。当千斤顶达到最大行程后,全部缩回,放入顶铁,千斤顶继续前进。如此不断加入顶铁,管段不断向土中延伸, 当顶管机和第一节管段几乎全部顶入土中后,吊去全部顶铁,断开顶管机的动力电源与压浆管路,将第二节管段吊入,接好管接头,连接动力电源线和压浆管路继续顶进,如此循环施工,直至全部顶完。
管道外壁注活性膨润土润滑浆,以减少四周的摩阻力。
当管道顶进阻力超过主千斤顶的顶进能力时,则采用中继接力技术,将管段分成数段,段间加入中继间,以接力方式分段克服摩阻力。
管道的顶进方向与高程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监控。 6 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2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工程开始 测量放样 工作坑施工 工作坑布置 顶管机就位 出洞准备 地面设备安装 注浆准备工作 减摩注浆 地表沉降监控 初始顶进 偏差测量下 管 子 推 进 土体改良加泥 地表沉降监控 测 量 主顶推力是否满足 是 进接收坑 取顶管机 全线复测验收 收尾工作 沉降测量 否 安装中继间 推 进 测 量 工程结束图1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6.2 操作要点
6.2.1 施工准备
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施工内容、范围确定
场地地质条件是选择施工方法的前提,工程施工前,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地勘报告确定施工工艺,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察;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明确工程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对图纸中与现场不符内容联系设计人员进行补充设计或变更设计。
2 开工前,应对顶管轴线两侧各5m范围内进行地质勘察,核对地质是否与设计
3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相符,并核对附近是否有既有建筑物。如地质与设计不符或有不良地质(如流砂层),则要扩大勘察范围,并与设计单位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顶管设备选择
土压平衡顶管机有多种类型,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的机型,以达到良好的顶进效果。
4 施工工艺参数的计算
工艺参数计算主要为管段顶力的计算,管段顶力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6.3.4经验公式,即:
=πD0Lƒk +
注:—— 管道顶进阻力();
D0—— 管道外径(m); L—— 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 ƒk—— 管外壁与土体单位摩阻力(2); —— 顶管机迎面阻力()。 5 施工工艺确定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顶管设备与工艺参数确定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顶管区间段长度的确定,是否使用中继间以与中继间的数量和布置;初始顶进的方案与措施;测量与纠偏的方法;长距离顶进减阻的方案与措施等。
6 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措施
施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精度和牢固要求、安装顺序、调试方法和要求等。
7 施工过程控制的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工作井内管子的吊运安装、泥水处理、测量等作业的空间布置以与平行或交叉作业的安排等;顶管入洞与出洞措施;施工过程中操作室与掘进机头、中继间的联络方式等。
8 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控制顶进轴线、高程误差与其他质量因素的措施;顶进操作与设备维护的技术与安全措施;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穿越重
4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要构筑物的技术与安全措施。
9 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进行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制订处理风险事件的应急措施。 10 顶管施工记录
记录包括顶进过程中的顶进长度、顶力数值或油泵压力表数值、管位偏差与其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中继间施工情况、土质水位变化与出现的问题等。
6.2.2 设备安装与试运行
设备安装前,根据设备的操作要求与施工方便的原则确定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各种管线和电缆的铺设位置与走向等。对设备的吊运、安装顺序进行计划和安排。
1 设备的安装
1)主顶设备底盘的安装应支撑牢固、防止产生受力变形或位移。底盘的调整定位宜在将顶管机吊运至底盘导轨上后进行。
2)主顶设备液压系统宜设置在主顶设备附近以便于操作,液压软管接头连接清洁无污染。
3)吊运完成后,调整底盘与顶管机机头的位置、高程、中线、仰俯角、旋转角等。
4)工作井总电源闸箱与用电设备必须执行三相五线制,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坑与管内施工采用36V以下的照明设备;总电源的匹配大于顶管施工过程中需同时运行的全部设备功耗之和;长距离顶管时须考虑电缆的电压降。顶管机头内应设有应急照明电源,顶管机机头、工作坑与地面设备之间设置通讯联络设备。
5)工作井内测量仪器的基座不能固定在主顶装置底盘、工作井后背或其他可能在顶进受力时产生变形或位移的基础上,应安装在独立的固定基座上,以减少重复移动和调整次数;宜使用激光经纬仪或激光指向仪与安装在顶管机内的激光目标靶共同组成方位误差测量系统,对顶进的高程的轴线误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6)顶进时应根据所顶管道的管径确定安装通风设备的位置与长度。通风设备结合管内的工作环境条件选定,保证管内有足够的氧气。
2 设备试运行
设备试运行之前,应对设备的安装、各种管线、电缆的链接进行检查,确认安装和连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5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设备的试运行应遵照设备说明书进行。通过试运转查找和消除设备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确认其处于完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不加载的情况下,电源电路开关的接通、切断工况试验的检查。
2)液压系统控制阀件的动作灵敏、正确,特别注意有无控制电路反接现象、操作台显示动作与实际动作是否一致。
3)设备润滑和密封系统供油正常,油路畅通,供油压力可在设定的范围内调节。 4)刀盘正反转动作正确,无异常响声。
5)纠偏千斤顶的伸缩动作正常,编组动作与操作台显示一致。试查完毕将千斤顶回缩到工作零位。
6)顶进千斤顶伸缩动作正常,试查完毕将千斤顶回缩到工作零位。 7)注浆系统输送泵的试运转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8)对注浆管路进行加压试验和检查,保证管路畅通、无泄漏。
其调试顺序为:将操作台输出电缆分别与对应的接口接好后,逐步送电,观察各仪表电压值是否正常;然后依次送电检查各设备运行状态,送水泵、排泥泵、抽水泵以与搅拌筒电机旋转方向,排泥泵的调速系统是否正常,若旋转方向相反则调换该电机两相电源线,若发生异常声音或气味,立刻停电检查故障原因,尽快排除;注浆泵一般采用螺杆泵,不能在无浆液下运行,在调试或运行之前先用管钳扭动转轴,待灵活以后可加水运转,看泵的旋转方向与出口压力;将掘进机各电缆接好,开启操作按钮、动力按钮,并使后方动力站运行(运行前检查油箱内油量是否充足,有无污染);调速旋钮拨至10位,千斤顶切换成伸出,逐渐将调速器拨至0位使全速运行,全部伸出以后再退回,反复操作1-2次进行排气;关闭后方动力站,打开机内动力站,刀盘运行,开,看刀盘旋转方向是否正确,转矩仪是否正常,将转矩仪设定于0位,看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倾斜仪指示情况,开、关旁通阀和止水阀,动作是否灵活,操作纠偏控制按钮,观察纠偏指针在光靶上移动情况,能否达到最大位置;关闭机内动力站,待机10-15分钟,观察掘进机破碎锥体内有无油滴滴下,若有少量渗出无滴下,可视为合格,停止刀盘运转,与动力回路操作回路;拆除掘进机电缆线,可以吊装掘进机于导轨之上,准备顶进。
3 顶进
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正常后开始正式顶进。
6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1)初始顶进
我们把从破洞一直到第三节砼管全部推进入土中的全过程称之为初始顶进。在顶管施工中,初始顶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的成败将决定整个顶管过程的成败。
初始顶进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破洞。在破洞之前,洞口必须要有防止土体或砂层塌方的措施。在土质均匀的黄土中顶进时,一般洞口采用砖砌封门;但是在砂土中,比较有效的是采取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两种方法。
第二步是让顶管机入土。当封门破除后,可把顶管机刀盘开动,用主顶油缸徐徐把顶管机推入土中。这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刀盘嵌入砂土中不转而顶管机壳体旋转,应采取控制顶进速度和在顶管机左右两侧加设角撑的办法来防止其旋转。
第三步是将机头后方的两根砼管与机头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用来控制顶进段的高程和中线。至此,初始推进工作完成,此时应停下来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并把测量数据绘成曲线,便于分析。
同时,在初始顶进中还应注意,应在初始顶进的后期方可进行正常的方向校正工作,这是因为如果当第一节砼管尚未与顶管机后壳体联接时进行纠偏,这时顶管机的前壳体已在土中,后壳体仍在导轨上,纠偏时前壳体不动,后壳体则有可能偏离导轨,不仅起不到纠偏作用,反而会带来更多麻烦。在初始顶进阶段若必须纠偏,这时只能用纠偏油缸推出(即用纠偏油缸伸出),而不能用纠偏油缸拉(即不能用纠偏油缸缩回)。
2)顶管机刀盘转速和扭矩控制和调整
在顶进过程中,根据土质情况和顶进效果进行刀盘转速和扭矩的控制和调整。 正常顶进情况下刀盘应调至高转速、中低扭矩的状态工作,以获得较好的切削和土仓泥土搅拌效果。在施工中需停止刀盘回转时,应先停止顶进,让刀盘空转一段时间,观察到刀盘工作电流(或工作油压)开始回落后方可停止刀盘回转。在顶进过程中发现刀盘工作电流(或油压)异常上升时,应降低顶进速度或停止顶进,待刀盘电流(或油压)平稳后再按正常速度顶进。
当顶管机头发生自转时,应将刀盘回转方向调至与顶管机头自转相同方向进行顶管机头的旋转偏移纠正。
7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刀盘的重新启动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降低启动阻力,在确认不会对设备造成破坏或进一步加大顶进困难后,方可加大扭矩启动刀盘。
3)顶进设备操作
顶进设备的操作应按前方顶进反馈的控制信息要求实施。
初始顶进或中途停机重新顶进时,都应遵循从低速到高速的控制原则。 顶进速度应尽量控制平稳,尤其要避免顶速突然加大的现象。对顶进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工作油压波动都应与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顶进,与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完善后再继续顶进:
① 顶进顶力骤升或顶力达最大值时; ②后背发生位移或后背开裂时;
③千斤顶油管不通或油泵工作不正常时; ④监视器工作不正常时; ⑤激光经纬仪工作不正常时; ⑥砼管出现裂缝或破损时; ⑦洞口止水圈漏水时; ⑧电路发生故障时。 4)纠偏操作
顶进过程中的纠偏是顶管作业质量好坏的关键,若操作不当,可能造成顶力骤升、管接口破损,严重时可能造成管道无法顶进,引发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在砂层中顶进,管道极易因为泥水过度冲刷造成顶管机机头下沉,因此,对于顶进过程的纠偏显得尤为重要。
在机头和机头连接工具管出洞前,即使发生中线和高程偏差,也尽可能不要纠偏,因为此时纠偏,机头连接管尚位于导轨上,起不到纠偏效果;机头连接管出洞后,若高程中线在±2以内时,可不纠偏,当高程或中线超出标准值2以上时,根据监视器内的光点位置变化趋势进行纠偏,必须有一个提前量,纠偏遵循“先纠高程,后纠中线,小角度连续纠偏”的原则,纠偏油缸的伸出量一次不得太大(以不超过2为宜);当光点位置有反向移动趋势或移动速度放缓时,可将纠偏油缸缩回,停止纠偏,纠偏时还应观察监视器内仰俯角和旋转角变化,作为参考数值,仰俯角和旋转角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原始值3°。
8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当监视器中光点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停止顶进,测量人员须下坑对经纬仪进行重新校正复核,查找是否属仪器被触碰或震动所致;若不是,须进行原因分析,并会商处理办法。
顶进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监测监视器各项数据的变化,并与时记录,在分析记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纠偏。
顶进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对顶管各项数值进行记录,顶进记录应做到记录准确、清楚、完整、与时,顶进记录每顶进一根砼管记录数据不得少于一次,每班次不少于6次,尤其是交接班前,无论该管是否完全顶进都应进行记录,交接班必须履行交接班手续,测量人员应相互沟通。
测量人员应对激光经纬仪进行每作业班次不少于两次的校核,并保留校核记录。 6.2.3 测量与监控 1 编制测量与监控方案
顶管施工开始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的工程内容与现场环境条件与顶管施工特点编制工程的测量与监控方案,主要包括:
1)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2)工作坑内与管道内控制测量方案。 3)顶管施工中的测量项目、内容、要求。 4)顶管贯通前的测控方案。 5)地面与周边建筑物隆沉监控方案。 2 高程与中线误差监测
1)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2)为了实现对前端顶管机偏离轴线的动态监测、提高施工测量效率并与机械化顶管技术相适应,土压平衡顶管应采用激光导向进行监控。
3)宜以激光测量数据作为顶进过程中判断前端顶管机高程与中线误差的主要依据。在施工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应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高程和中线误差的校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还用于对顶进管段高程与中线误差的测量。
4)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对顶管机进行测量应安排在工作间隙进行,在纠偏过程中应增加测量次数,反之在顶进正常情况下可减少测量次数。
9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5)每完成一节管道的顶进,应测量一次管中心线和高程;每个接口应测一点,有错口时测两点,并形成文件。
6)工作坑与接收坑贯通后,应进行管道最终验收测量。确定管道的中心线与管底高程、井位位置。
3 地面隆沉情况监控
对顶管施工中地面隆起情况进行监控,监控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控基准点应设在施工影响区域外,并具有良好通视与防干扰条件。 2)隆沉观测点应沿顶管机前进轴线方向对称安排布置,具体布设尺寸应结合初始顶进试验,由施工设计确定。
3)对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应设监控点。
5)对已完成的管段应继续进行隆沉观测,观测间隔时间按控制测量方案确定。 4 数据记录与反馈
准确填写顶管施工过程中每次与最终测量数据,形成完整的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监控的轴线误差与地面隆沉数据,并与时进行纠偏。
6.2.4 触变泥浆与填充注浆 1 制订方案
触变泥浆的加注应按施工方案进行,顶管完毕应通过注浆进行管外空隙填充和泥浆置换。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泥浆配合比、注浆时间与注浆压力确定。 2)制备和输送泥浆的设备与其安装规定。 3)注浆系统与注浆孔布置。 4)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 5)填充注浆和泥浆的置换。 2 加注触变泥浆
1)顶管机外径宜比顶进管道外径大2-6,注浆后使土体与管子间形成10-30厚的泥浆环。
2)应根据管道直径、土质条件、计算注浆量等确定每个注浆面上注浆孔的数量。 3)注浆应从顶管机后的第1、2节管开始进行,并通过对注浆分闸门的控制,使管道的前端在顶进过程中始终得到注浆补充。
10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4)顶进过程中还应通过后续管道的补浆孔进行补浆,补浆孔的间距和数量取决于土质、顶速等,宜相隔2-5节管子布置补浆孔。
5)注浆压力因管道上方土体的塌落程度、土体的渗透系数以与注浆管路沿程压力损失等而存在差异,注浆压力控制宜遵循以下原则:
①浆液能以较平稳的工作压力连续注入。 ②防止浆液窜入管道内。
③注浆压力的上限不允许超过管道上方覆土的承压能力。 3 填充注浆
顶管终止顶进后,应向管外壁与土层间形成的空隙,或减阻触变泥浆层进行充填、置换,保障被穿越的地面构筑物安全。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由管内均匀分布的注浆孔向外测空隙压注浆液;注浆应与地面监控相配合,应采用多点注浆将管道与土层的间隙充分填满,注浆量宜按计算空隙体积的150%控制。
2)注浆压力应根据管顶覆盖土层的厚度计算或试验确定,宜为0.1-0.3,砂卵石层宜控制在0.1-0.2。
3)注浆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注浆孔封闭。 6.2.5 中继间顶进
施工中继间接力顶进是长距离顶管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管壁与土体的摩阻力随之加大,虽然利用触变泥浆可以减阻,但其作用毕竟有限。长距离顶管应设置中继间,采用中继间接力顶进技术,可提高一次顶进的距离,并减少工作井,降低施工成本。
1 应根据顶进作业总顶力的计算和顶进管材的管壁承受能力等在施工方案中确定中继间的设置与其使用数量。
2 中继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足够刚度、卸装方便,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连接性和密封性; 2)中继间的设计最大顶力不宜超过管子承压面抗压能力的70%。 3 中继间应在主顶设备顶力达到中继间设计顶力的3/4前使用。
4 中继间的液压设备与工作井顶进设备宜集中控制。顶进时,距离顶管机最近的中继间先顶,其他的中继间保持不动,在所有中继间依次完成顶伸后,工作井内
11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主顶千斤顶完成最后的顶进作业。
6.2.6 顶管机的接收
1 接收井一般设在管线的检查井位置。接收井的开挖、支撑方式与工作井类似。在有地下水地段应进行降水处理。
2 接收井的尺寸应满足顶管机与首节管子脱离后进行设备检查、维护与吊运所需空间要求。
3 接收井应预留顶管机出洞口,洞口直径宜大于顶管机直径10-20。
4 顶管机临近接收坑井壁1-2m时,应调整、控制顶管机顶进速度,加密对顶管机轴线的测控。
6.2.7 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如在顶管轴线10m范围内存在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则要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 对于地质相对较好的粘质土、强风化砂岩等地层,一般不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在顶进通过建筑物时,顶进速度放慢,尽量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扰动。
2 对于地质相对较软、自稳能力差的地层,一般要对该范围内的建筑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的方式可采取地面注浆与打桩等形式。
3 顶管穿越既有建筑物时,根据实际情况,除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外,还要进行监控测量,如发现建筑物与地表有沉降现象,应立即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7 劳动力组织
由于顶管施工需要连续24小时不间断,因此劳动力配备每日三班,具体每班劳动力配备与职责如表1所示。
表1 土压平衡顶管劳动力组织表
序号 1 2 3 4 5 职 责 全面负责顶管施工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机头控制系统的操作;纠偏装置的操作;油脂密封系统机头控制员 1人/班 的操作;土压力监测和顶力控制。 根据顶管操作人员指令进行主顶泵站操作,协助顶管机主顶站操作员 1人/班 操作员的工作,负责工作坑工作人员的联络。 中继间操作员 1人/套·班 根据顶管机操作员的指令进行中继间的操作。 填写有关施工过程记录和工作日志;激光经纬仪的初始测量员 1人/班 安装、调整和定位;顶进过程中对激光经纬仪偏移的检查和调整;管道垂直和水平误差的实测。 12 / 18
岗位 施工员 人数 1人/班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序号 岗位 6 坑内辅助人员 7 8 9 地面辅助人员 坑口吊车司机 机电维修员 人数 4人/班 3人/班 1人/班 2人/班 职 责 负责坑内混凝土管吊运、安装,弃土外运等。 注浆设备的安装、操作与供料;混凝土管吊运;弃土地面运输。 负责管材、顶铁等材料设备吊运。 负责现场电路检修和设备维修保养。 8 主要机具设备
施工机具设备主要包括顶进设备和辅助施工设备,顶进设备由顶管机主机、中继顶进装置、主顶进装置三大部分组成。其主要施工机具见表2。
表2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主要施工机具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土压平衡顶管机 主顶装置 中继顶进装置 龙门吊或汽车吊 出土小车 泥浆搅拌机 储浆桶 单螺杆压浆泵 单位 套 套 套 台 只 台 只 台 数量 1 1 若干 1 2 1 1 1 备注 直径、功率、扭矩根据工程需要确定。 油缸顶力根据计算确定选择 按顶进长度根据需要确定。 吨位根据需要选择 带小车,容积根据需要确定 3容积0.2m 3容积2m 9 质量控制
9.1 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9.1.1 顶管轴线和高程出现偏差,超出规范范围。 9.1.2 顶进过程中出现抱死现象,无法继续顶进。 9.1.3 造成地表隆起或地面沉降。
9.1.4 顶进压力过大或剧烈纠偏,造成管节爆裂。 9.2 保证措施
9.2.1 严格控制设备安装精度,将水平与垂直的偏差控制在±2以内,保证工具头的定位精确,为顶进质量把好第一关。
9.2.2 对进场的管节进行外观质量验收,主要针对管节外形尺寸,特别是前三节管节必须挑选几何尺寸较好的管节,使顶进轴线与泥浆套在顶进之初就保持良好。
9.2.3 顶进过程中,密切关注地表沉降变化,将数据与时反馈给施工人员,以便采取措施,调整顶进参数,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9.2.4 顶进过程中做好顶进记录,绘制轴偏差图,根据图表确定纠偏措施,贯
13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彻勤测、勤纠、缓纠的纠偏原则,切忌剧烈纠偏动作。绘制顶力曲线图,将顶力控制在管节和顶进设备额定压力范围内,严禁超出,以免发生管节爆裂等质量问题。
9.2.5 严格按压浆操作规程进行压浆操作,尽可能降低顶进阻力。 9.2.6 顶管允许偏差(见表3)。
表3 土压平衡顶管允许偏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 目 中线位移 管内底高程 D<1500 D≥1500 D<1500 D≥1500 混凝土管 钢管 相顶时管节错口 允许偏差() ≤30 ≤50 +30~-40 +40~-50 d15%且不大于20 <2 ≤30 检查频率 范围 每节管 每节管 每 个接 口 对 顶接 口 点数 1 1 1 1 检验方法 测量并查阅 测量记录 用水准仪测量 用尺量 用尺量 相邻管间错口 注: D为管径,d为管壁厚。
10 安全措施
10.1 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10.1.1 吊装作业安全风险高。
10.1.2 动力、照明设备的施工用电安全。 10.1.3 螺旋出土机出现涌水、涌泥现象。 10.1.4 物体打击、碰撞造成人员伤害。 10.2 采取的措施
10.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与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并在指定岗位上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机械与电器维护维修作业,严禁擅自拆改设备。
10.2.2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需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10.2.3 与施工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10.2.4 作业中各环节操作人员间必须严格按约定操作信号操作,遇到任何报警信号,应立即停止操作。
10.2.5 因故停顶后在恢复顶进前应对支承、平台、支架、吊具索具、机械设备与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地面以下工作面空气中氧含量与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
14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10.2.6 作业中传递工具、材料必须轻拿轻放,稳妥传递,严禁抛扔。 10.2.7 电线电缆、管路、信号控制线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并应靠管壁装卡稳固,严禁使其受压或用于悬挂物体。
10.2.8 顶管作业过程中,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保护地下管线和构筑物,人员不得踩踏。
10.2.9 作业面遇到不明构筑物或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经处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10.2.10 顶管作业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保持记录完整。
10.2.11 顶进中,要根据管径确定采用强制通风设备的位置,并与时安装。 10.2.12 地面以下工作面照明用电电压不得高于36V,潮湿场所应使用12V电压供电,照明变压器应独立于工具管供电系统。
10.2.13 人员上下工作坑必须走安全梯,安全梯应固定在支架上,并设扶手或护圈。 11 环保措施
11.1 材料堆放划分区域,对钢材、水泥、袋装石灰等材料应搭棚存放,并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指定专人负责看管。对不同的材料依据性能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火、防爆等措施。
11.2 施工机械、车辆统一停放,便于夜间看护,机械设备保持清洁。 11.3 对施工便道要通畅、平坦,不积水、不起泥、不扬尘,定期洒水。 11.4 现场泥浆要与时外运,车辆离开现场不得夹带泥沙,城区内要低速慢行,时速不超过20,防止沿途抛洒污染环境。
11.5 控制施工现场污水、废气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2 应用实例 12.1 工程简介
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厂外收集顶管工程于2001年开工,全线共有800~2200钢筋混凝土顶管3.8,其中W1416段顶管为大口径长距离顶管,该段顶管全长503米,管径2.2米,是当时南京市顶管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的一段顶管工程。
15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12.2 施工情况
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厂外收集顶管工程于2001年12月20日开工,历时14个月,于2003年2月20日顺利完工。其中W1416段长距离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施工中设置了三座中继间,平均日顶进长度为4.5米/日。全线各段施工均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并一次通过验收。 12.3 工程效果评价
12.3.1由于对土体的扰动小,能有效地控制地表的沉降和隆起,可大大地减小由施工所引起的道路、地下管线、建筑物的破坏而带来的损失,有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
12.3.2 本工程是公司首次实施一次顶进500米以上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总结出一整长距离顶管施工的经验,对以后同类型工程的实践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2.4 建设效果与施工图片
图2 工作井沉井施工
16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图3 安放管节
图4 顶管掘进操作
17 / 18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图5 顶管掘进出土
图6 顶进中的管道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