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 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小题)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C)
A.不可知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2.“我思故我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 A.实验和工业
)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C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XX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C)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C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
D.可知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B)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
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C )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D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D)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 )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C )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X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X(C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
说明(A )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2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D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28.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AD )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
D.反映论
E.先验论
29.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CE )
A.抽象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内在规定性
E.形象性
3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 CD)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3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断揭示了(ACDE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
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32.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CDE)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3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是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BDE)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34.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AD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
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
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
)
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
35.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E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3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ABDE)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3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BDE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8.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CDE)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9.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 CDE)
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E.应该在普遍联系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4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ABCD )
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D 3.A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A 20.D 21.A 22.C 23.C 24.A 25、D 26、B 27、B 28. AD 29. CE 30. CD 31. ACDE 32. CDE 33. ABDE 34. AD 35.ABCE 36.ABDE 37.ABDE 38.CDE 39.CDE 40. ABCD]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B)
A.独立性 B.依赖性 C.竞争性 D.决定性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5.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A )实现的
A.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B.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C.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D.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7.社会形态的基础是( C)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文化形态 D.意识形态
8.( C)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A.生产关系 B.劳动 C.生产力 D.人民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0.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2.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4.阶级斗争根源于( B)
A.人民内部矛盾 B.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C.社会政治关系的冲突 D.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
15.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6.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表明(D )
A.革命促进历史向前发展 B.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C.革命决定历史的发展 D.革命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
18.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表明(A )
A.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面性 B.科学技术是导致全球问题的最重要因素
C.应限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D.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减弱
1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
A.思想X畴 B.经济X畴 C.政治X畴 D.文化X畴
2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理念 D.文化水平
2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5.人民群众是一个(B)概念
A.政治X畴 B.历史X畴 C.文化X畴 D.经济X畴
[单项选择题答案]
1——5:ABCAA 6——10:DACCD 11——15:DBBBC 16——20:DDABC 21——25:CBACB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BCD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ABCD )
A.统一性与多样性 B.必然性 C.前进性与曲折性 D.人民的历史选择性
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A.劳动手段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CD)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晨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ABCD )
A.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B.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C.解放生产力 D.推动社会发展
12.“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这一观点表明( ABD)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是人民群众任意创造的 D.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13.“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4.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D)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CD 7.AD 8.AB 9.ABC 10.AB 11.ABCD 12.ABD 13.ACD 14.CD 15.BD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 )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 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4、商品经济是以( A)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交换 B、盈利 C、销售 D、购买
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D)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B )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C )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D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C )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1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C )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12、剩余价值是指(A )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B、资本家节约出的成本创造的
C、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创造的 D、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创造的
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C)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14、资本积累是指(A )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C、企业之间的兼并 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1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 )
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16、不变资本是以( A)存在的资本
A、生产资料形态 B、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C、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D、生活资料形态
1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IO%,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 )
A、劳动的使用价值 B、劳动的价值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19、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 )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20、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C )
A、流通、生产、储备 B、流动、生产、流通
C、购买、生产、销售 D、流动、生产、销售
2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22、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 A)
A、剩余价值 B、利润 C、资本 D、超额利润
2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 )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的分配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4、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根本内容是( A)
A、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 B、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C、剥削压迫物产阶级 D、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2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
A、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关于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与观念
C、资产阶级统治的理论指导 D、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单项选择题答案]
1——5:CABAD 6——10:BCCDC 11——15:CACAD 16——20:AADDC
21——25:BAAAA
二、多项选择题
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E、使用价值的基础
2、货币的职能包括( ABCD)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E、资本尺度
3、市场机制的要素有( ABCD)
A.竞争 B.价格 C.供给 D.需求 E.政策
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CD )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力具有价值 C、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
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劳动者自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BDE )
A、揭示了使用价值的来源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为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6、资本积累( ABDE)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D、源泉是剩余价值 E、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BCE)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DE )。
A、购买与销售时间的长短 B、劳动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料储备时间的长短
D、停工时间的长短 E、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时间的长短
9、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BC)
A、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B、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C、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 E、生产价格与剩余价值在数量是相等的
10、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有(CDE )。
A、工资 B、成本 C、利润 D、利息 E、地租
1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ABCDE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 E、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12、平均利润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BDE )
A、各部门资本家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大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E、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水平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一致
1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主要有(ABCDE )
A、政治统治 B、社会公共管理 C、国际交往 D、维护国家安全 E、维护国家利益
1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CDE)
A、XX与法制 B、XX集中制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E、政权组织形式
15、辩证来看,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ABCE )
A、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 B、是阶级社会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C、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主要社会作用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E、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D 3、ABCD 4、CD 5、BDE 6、ABDE 7、BCE 8、ABCDE
9、ABC 10、CDE 11、ABCDE 12、BDE 13、ABCDE 14、ACDE 15、ABCE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 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D )
A 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C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C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C)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B )
A.发展缓慢不稳定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
14.国家垄断资本土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C )
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D.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 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B)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同盟
C.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B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C)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D)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D)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度性要( C)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D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A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A 9 C 10.B 11 C 12. C 13. B 14 C 15. B 16. B 17. D 18 D 19. B 20. C 21. B 22. D 23. C 24.D 25. D 26. D
27. A 28. C 29. B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BD )
A.国有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X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BCD)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X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8.垄断价格是(ABD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9.垄断利润是( ABD)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实现形式,主要有( ABD)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11.垄断形成的原因(ABCD )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12.垄断竞争的特点( ABCD)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13.垄断价格( BC)
A.完全是人为定价 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
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D.违背了价值规律
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X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BD )
A. 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ABCD)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BD)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BCD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BCD )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CD )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BCD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XX,实现劳资合作
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ABD)
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
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
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BCD )
A.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AB)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
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BCD)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BCD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个( ACD)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 2. ABCD 3, ABCD 4. ABD 5 AD 6 ABCD 7 ABCD 8. ABD 9. ABD 10. ABD 11. ABCD 12 ABCD 13. BC 14. ABCD 15.ABD 16. ABCD 17. AB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CD 22 ABCD 23. ABD 24. ABD 25. ABCD 26 AB 27. BCD 28. ABCD 29. ABCD 30. A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