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A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呜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日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呜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呜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3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乌‛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风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鹎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
1
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D.“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D.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呜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鶤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D.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
2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屣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a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泪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D.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3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l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柬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柬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竟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中国科学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4
C.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D.“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共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9.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日:‚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谥日肃。宜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金史。列传第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5分)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②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③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④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6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 , , ”,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小品《信任》中,冯巩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永健饰演一个二胎准爸爸,两人绘声..绘色地上演了关于信任的故事。 ..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体系,旨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 B.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7日签署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细的背景核查。
C.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D.《世界环境》杂志和中国日报网联合承办的“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评选”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环境发展脉搏,促进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 ① 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 ② 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 ③ 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 ④ 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 ⑤ 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二元化的形声机制,创造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 ⑥ 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A B C D
① 虽然 因此 / 尽管 ② 还是 也是 ③ 只要 一旦 ④ 也 定然 就 / ⑤ 所以 / 只有 但 ⑥ / 就 才 也 但还是 即使 也仍然 如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5分)
7
‚意‛即思想,它是客观现实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只存在于人脑之中,必须 ① 。所以,‚意‛的文字形体由‚心‛和‚音‛两部分组成,由此可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语言来了解思想。在思想和语言之间, ② ,语言是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二者理论上是统一的。但是,语言 ③ ,难怪早在2500年前,孔子便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感叹。
21.右面是某市“图书馆还书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l00字。(6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创新之举,受到广泛欢迎。有人用完后将它擦得锃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更方便;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2017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A卷)
1.A(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C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
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D项因果不当,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
2.C(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
说法。)
3.D(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 4.B(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错在“惭愧”和“不
满”,没有此意;D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且“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 5.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
的来由)。(1分)
②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 ③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6.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 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
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D(错在将“前者”“后者”的颠倒。)
8.AE(各2分)( B“介绍„„发展现状”错;C项“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9.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领先性)。(2分)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合作。(每项1分,答对三项得3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C(“皆传经以对”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中“对”不必带主语。而且“尝与泛论人材”的主语是“上”,所以第三处断开处应是“对”与“上”之间。“无少隐”指一点也不隐瞒,它只能跟在“臧否”后面,不能陈述“行事”,“行事”是上一句的谓语,所以第五处断句处应在“行事”与“臧否”之间。) 11.B(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2.C(“世宗”应为“章宗”。)
13.⑴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
安抚那里。(“素”“比年”“其”,每处1分,句意2分。共5分。)
⑵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习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
的人。(“故事”“推毂”“后进”,每处1分,句意2分。共5分。) 14. B 2分,D3分(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
程所经之地。)
9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16.(1)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17.C(①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不用于
表演。②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③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⑤深藏若虚: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18.D(A“成为”前缺介词“对”;B中途易辙,在句首加个“在”;C语序不当,应为“不仅
会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伤害,也将对社会文化生态产生污染”。) 19.D(①②之间是转折关系,③④之间是假设关系,⑤是转折。) 20.①通过恰切的语言来(合适地)表达 ②思想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
③(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思想
(答对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意思对即可。)
21.读者入室验证还书,如果不过期,归还书后,管理员直接把书归库上架;如果借书过期,管理员要根据规定收取图书借阅逾期费,并把书还回归库上架。管理员每月统计当月图书借阅逾期费金额,上交财务。(内容2分,准确2分,连贯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2. 立意:
①共享单车是对社会公德的一种考验,倡导文明,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 ②提倡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和实践相结合); ④为温暖行为点赞;等。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