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导学案

诗经导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诗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知识拓展,初步明确《诗经》对人的自然欲望及生命激情的自由宣泄,闪烁着尚未蒙尘的人性灵光的可贵之处。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课前延伸: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歌辞分编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各地的土风民谣,有“十五国风”;“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包括“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开创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使诗篇一唱三叹,韵律和谐;纯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

你还查到了那些知识写下来:

1.根据资料填空: (1)《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又称《 》和《 》,搜集了从 到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 篇。《诗经》共有 、 、 三个部分。

(2)五经是指:

(3)六艺是指: 2.查阅资料,弄懂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在括号中注音: 睢鸠( ):一种水鸟。 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

好逑( ):配偶。 荇莱( ):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芼( ):挑选。 ...

四、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美文共读:(小组内朗读——班内朗读擂台)

【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想象与淑女在一起的欢快、愉悦,升调。】 2,交流展示:读读看——看谁读的最好。(课堂展示,师生评价)

好诗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诗在于读,在于听!朗诵这首诗,依据课下注释,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3.合作探究:美文共赏

(1)用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四人一组交流,代表展示)

如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2)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的,补白式的描绘诗中的画面。

示例:我不能忘记,那天我从河边走过,美丽的你,正在采摘荇菜,河面上一群雎鸠在嘎嘎地叫着,风儿吹动了你黑亮的长发。

3.精讲点拨:美文共品:《关雎》这首诗美在哪里?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四人一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讨论并展示】

【说明: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同时,通过语言表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例如:(1)、感知诗歌的形式美: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2)、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3)、感知景与情的意境美:

4.巩固检测:

(1)统摄全诗的句子 。

(2)表现君子追求意中人不得,夜不成寐的诗句是 。 (3)背诵《诗经•关雎》。

提示首字 : 关„„在„„窈„„君„„ 参„„左„„窈„„寤„„

求„„寤„„悠„„辗„„ 参„„左„„窈„„琴„„ 参„„左„„窈„„钟„„

五、课后提升: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句。

2.以今天的看法,你有何建议给我们惆怅的男主人公呢?

(说明:这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探讨诗歌的成诗背景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了解《诗经》的精髓所在。学生可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课外诗文拓展积累: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2、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二、 活动准备:

1、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2、 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三、导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均出自于《诗经》。那就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解题 :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自主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补充完善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关雎》、《蒹葭》 (1)、 注意读音: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菜 寤寐( ) 蒹葭( ) 唏( ) 坻( ) (2)、顺畅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1)《关雎》朗读指导: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课内探究,交流展示

1、美文共赏:用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四人一组交流,代表展示)

如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2、美文共读:(小组内朗读——班内朗读擂台)

【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想象与淑女在一起的欢快、愉悦,升调。】

【说明:放开声音,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诗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利于增强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诵读,脑子里积累的材料多了,写作或讲话时才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对人的气质和自信心的培养也很重要。就像朱熹所说的,“诵得熟,方能通晓;若诵不熟,亦无可思索。” 】 3、美文共品:《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美在哪里?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四人一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讨论并展示】

【说明: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同时,通过语言表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例如:(1)、感知诗歌的形式美: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2)、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3)、感知景与情的意境美:

(4)、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等。 《蒹葭》为例分析:

含蓄美体现的几个方面:

(1)文字含蓄。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点拨】《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4、美文共比:比较阅读请指出《关雎》和《蒹葭》两首情歌的不同点。

【说明:继续提高学生分析、感受、判断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四)、课后延伸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你将木瓜投赠我,你将木桃投赠我,你将木李投赠我,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瑶。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永以为好也!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木瓜》的思想感情?

《木瓜》表达的是什么情谊?

《木瓜》形成的成语?

2、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作好笔记,与同学交流。

8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9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图画:

两只水鸟相和而鸣,荇菜随水流左右摆动。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图画的景物联想到什么呢?(春天、鸟儿欢唱„„)我们一起来看《诗经•关雎》的主人公是怎么联想的?请看《关雎》。 (二)《诗经》简介 投影显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歌辞分编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各地的土风民谣,有“十五国风”;“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包括“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开创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使诗篇一唱三叹,韵律和谐;纯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 (三)解题

《关雎》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情歌,它借水鸟、荇菜起兴抒情,表达了君子爱慕属意淑女之情,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大胆追求美好生活和爱情幸福的心声。

(四)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落实字词读音。

雎鸠(ju jiu) 窈窕(yao tiao) 好逑(hao qiu) 参差(cen ci) 寤寐( wu mei) 毛 (mao)

说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字词朗读,由教师正音,然后学生集体朗读字词,并适当指导学生了解字词意思。 (五)初读感知诗歌 1.听录音范读。

要求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在一片水鸟鸣叫声中进入诗歌的情景中,闭目想象、体味。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指名个别朗读。

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歌并加强朗读训练。 (六)精读理解诗歌 1.质疑启示。

创设情景,投影显示:雎鸠和鸣沙洲图。 质疑:歌者引发了什么感慨呢?

明确: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歌者以成双成对的水禽在河洲相娱想嬉起兴。 提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

10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人们微妙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对应物”来表达,这就是“兴”。

2.学生讨论:哪些句子写出了主人公思慕之切呢?

明确:“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投影显示:

寤:睡醒 寐:睡着 思服:思念 悠:感思 辗:转之半 转:辗之周 反:辗之过 侧:转之留 辗转反侧:意为翻来覆去不能入眠。

归纳:诗歌以男主人公的行为步步深入地描述他对淑女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哀苦心情。

3.学生质疑:诗歌第二章写“求之不得”,在第三章歌者是否“求而得之”呢? 归纳:第三章歌者由实入虚,想象以钟鼓琴瑟博得少女的欢心,达成美满和谐的婚姻。

(七)让学生背诵全诗

(八)口头训练,让学生看图复述诗歌内容

(九)教师小结:这首诗由触景生情开头,继写求之不得之苦,结写求而得之之乐,由实入幻,苦乐映照,将男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和心态写得层层深入,合情合理。

(叠韵美、含蓄美、意境美)

《关雎》教案 关雎》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课时) 导——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是什么? 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 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历代有关评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一读——机械朗读 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 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 步骤:字音——男女分组赛读 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三、二读——理解朗读 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 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 要求:1、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2、展示“有关资料译诗”,让学生与原诗比较,选择所爱并说理由。3、齐读。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四、三读——表情朗读 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使他们的

11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这是诗歌教学中 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 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总结:(学生自愿参加朗读比赛)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 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 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 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 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 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想像结 婚时的热闹情景。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 它的重要。 孔子说: “《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此后, 历代学者评 《关雎》 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 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五、一背——提示首字 关„„在„„窈„„君„„ 参„„左„„窈„„寤„„ 求„„寤„„悠„„辗„„ 参„„左„„窈„„琴„„ 参„„左„„窈„„钟„„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关关, 关关.........”

熟悉的水鸟声再次在耳边响起。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那一片荇菜的随风摇摆下, 更加让人迷醉, 就像她一样......

秀丽的面容, 婀娜的身姿, 顺水之流捋取荇菜, 夕之中纤手盈盈。 她正是我睡梦中寻找的佳人, 美得让人窒息。

12

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人:宋海英 审核人:宋海英2010年12月24日

可笑的是, 第一次试著接近她的时候就被婉言拒绝了。一向自信的我突然找不到方向, 失落, 迷茫, 溶在酒里,烧在心里。好几个夜晚, 我无法入睡, 心里只有她的样子。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是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她说。 我想离去了, 却不料临行前又看到了她, 还是如仙子般在那一片荇菜里穿行, 还是一般纤手盈盈。 而我却没有资格伴她左右, 只是一个人想离开这心碎之地.......想到这里, 一股伤感涌上心头, 解开系在背后的瑶琴, 独奏一曲《美人怜》,本想宣泄心中的郁闷, 却又难以抑制欣慕之意。一曲终了, 不由又叹了一口气,我想:是时候走了。 “刚才那一曲可是《美人怜》?”

我诧异地一抬头, 原来她不知道何时已把船停在了我的身边。当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惊喜得都忘了回答。

她笑著看著我,“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请姑娘赐教。”

此后的十余天里, 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总会坐在湖边,为在荇菜中穿行的她弹奏, 她也开始和著旋律欢声而唱。低飞鸣叫的水鸟,随风摇摆的荇菜, 回荡在湖面的歌声和曲声......我突然发现, 这里比以往更加美丽, 更加充满希望。 但是现在, 没有她的夕阳显得那么黯淡。

水鸟还在那里低飞,荇菜依然随风摇摆著,膝上的瑶琴已经许久没有曲声了,不知道它奏出的旋律是否依然动听。

一阵风吹过, 那首往日的恋曲再次响起,给曾经流转于荇菜中的她, 也祝福身处远方的伊人

天高云淡,绿草如茵,河水碧波荡漾,河边,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三只雎鸠鸟在不停地叫着。

我一个人独自走在河边,观赏着这美丽的景色。突然间,有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我的眼帘。一位美丽而又文静的姑娘正在船的左右两边采集荇菜,她是那么迷人,难道这就是我喜欢的姑娘吗?

她正是我睡梦中寻找的佳人, 美得让人窒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月的脸庞,星眸灿亮,身穿素雅衣裙,幽静闲淡,娇艳美丽,如春水柔情,流连顾盼,如绵山多姿……

此刻,她正随游动的舟船,采集漂浮在河面上的荇菜。我禁不住瞠目结舌,我不得不开始幻想:你那明亮而又美丽的大眼睛,那灿烂的笑容,让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此后的十余天里, 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总会坐在湖边,为在荇菜中穿行的她弹奏, 她也开始和著旋律欢声而唱。低飞鸣叫的水鸟,随风摇摆的荇菜, 回荡在湖面的歌声和曲声......我突然发现, 这里比以往更加美丽, 更加充满希望。

亭亭玉立的女子,我愿意弹琴与你交友悦之,我愿意擂击钟鼓伴你乐之,我愿意放声高歌随你欢之,你能否告诉我: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比翼,翱翔?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