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新区兴慈八路(K0+020~K1+、K2+~
K2+)市政工程
路 基 填 筑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山东中宏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杭州湾新区兴慈八路市政工程项目部
2010年7月1日
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
1
-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道路纵断面设计
兴慈八路纵断面设计主要受交叉口及八塘江桥标高的控制,同时按50年防洪标准3.56米标高控制道路最低设计标高。根据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全路段共设14个坡段,最小纵坡为%,最大纵坡为2%,变坡点均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0.311米。受滨海一路及八塘江桥已施工标高的限制,该段坡段长度较短,分别为80.54m和61.46m,其余地段纵坡长度均大于140m。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
路面采用直线形路拱,横坡为%;人行道为直线型横坡,坡度为%。
(一)标准横断面为:
土路肩0.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4.5m+侧分隔带2.0m+机动车道12.0m+中央分隔带6.0m+机动车道12.0m+侧分隔带2.0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3.5m+土路肩0.5m。道路红线计宽50米。
由于K1+180道路右侧的一座高压铁塔侵占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为避让之,现将该段绿化带宽度由2m调整为10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不变,相应外移。本段断面变化起讫里程为k1+—K1+(25m长绿化带过渡段+60m长10m宽的绿化带+25m长绿化带过渡段=110m)。
(二)、路基特别处理
根据开发区以往的成熟经验,在填筑路基前,首先要清除地
2
-
表的附属物,清除地表耕植土;对路基采用直接填筑宕渣,并分层碾压,对不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路堤地基,采用换填的措施,保证车行道下宕渣最小厚度为0.8m,人行道下宕渣厚度为0.3米。
(三)、路基沉降量
设计路基沉降量车行道按20cm考虑,人行道按10cm考虑,全线填方地段按设计要求应先清除表土30cm,压实后再填筑宕渣,全线清表97488平方米,预留路基沉落量填筑12819立方米。
三、总体方案
(一)、路床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自卸卡车挖除原表土和多余土方,路床晾晒后,采用压路机碾压至设计的压实度。机动车道下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0.8m,非机动车道下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0.8m,人行道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0.3m,不足最小填土高度部分采取超挖的措施实现。
沟塘地段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
现状路堤地段开挖至与机动车道超挖面一致,用塘渣分层填筑至路基设计标高。
(二)、塘渣垫层采用20t自卸车运、卸料,人工配合挖掘机摊铺、整平后,用20t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设计的压实度。
第二章 路基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准备
1、对施工图及所有设计文件认真学习研究,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重点核查环境保护,老管线分布、综合管线,交通配合,地区排水等措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图纸
3
-
会审时提出意见。
2、认真分析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中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摸清原有排水系统,了解现场可利用的水源、电源、道路、堆场、临时设施搭建设场地及施工通道等情况,核对各种地下分用管线及地上电线杆线情况。
3、根据进场后认领的水准点、道路基准线控制桩、控制点等进行复测、加密、加固,测放道路红线桩及原地面高程,及时整理、整平施工场地,施工用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不易受干扰的地方。
4、在施工前,必须准备好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周转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工作。
二、测量放样
1、按道路控制桩进行复核并做好保护桩,根据提供的水准点,每隔100米放设供施工用的临时水准点,要求设在不受工程施工影响处,并做好保护措施,临时水准点必须闭合,闭合差≤±12√Lmm(L为距离km)。
2、与其它工程施工衔接处,应相互调校水准点和中心桩,以防误差。
3、测量放样前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算测试所校核,所有测量要做好原始记录,并做存完整。工程完工后,随所有的竣工资料一起存档。
三、路基施工方案
1、路基填筑前清除植物层,一般清表厚度0.3m。机动车道下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0.8m,非机动车道下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
4
-
0.8m,人行道塘渣最小填筑厚度为0.3m,不足最小填土高度部分
采取超挖的措施实现。路基填方边坡为1:;挖方边坡为1:1。 塘渣要求均匀、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在施工红线两侧挖排水边沟,积水排到边沟,再就近排入河道。
2、全线采用塘渣填筑,塘渣中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塘渣最大粒径在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不应超过10cm,路床顶面以下30-80cm,不应超过30 cm,路床顶面80cm以下,不应超过50 cm。
3、塘渣填筑采取水平分层法,即填筑时按路堤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松铺厚度不宜大于40cm。采用挖掘机进行摊铺,并配合足够人力,粗细颗粒做到分布均匀。
4、塘渣路基的压实,采用自重20t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根据试验段现场压实试验确定
5、本工程水塘较多,沟塘地段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抛石挤淤深度平均按50cm考虑。选择不易风化,强度不小于15 MPa,粒径在30cm~80cm之间的石料,且小于30cm的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当地面平坦时,沿路中心线向前填筑,再逐渐向两侧扩展;当横坡陡于1:10时,自高向低侧抛投,并且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片石抛出淤泥顶面后,采用小石块填塞垫平,再用20吨以上压路机碾压挤密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标高差不大于5cm),然后在其上按一般路基填筑。
6、路基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检测控制指标如下:
项目分类 5
路面结构层底面填料最大固体体积 -
以下深度(cm) 粒径(cm) 填 方 路 基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0~30 10 30 50 50 10 率(%) 不小于83% 不小于83% 不小于80% 不小于78% 不小于83% 零填及路堑路床 路基清表后基底土质松散时则在填筑前压实,压实度(重型)≥90%。塘渣路基机动车道顶面设计回弹弯沉值为200(1/100mm),非机动车道顶面设计回弹弯沉值为200(1/100mm)。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