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试用例规范

测试用例规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 概述

1.1目的

统一测试用例编写的规范,为测试设计人员提供测试用例编写的指导,提高编写的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合理性。为测试执行人员更好执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最终提高公司整个产品的质量。

1.2使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

1.3名词解释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行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

测试分析:对重要业务、重要流程进行测试前的分析。

业务流程测试用例:关于产品业务、重要流程的测试用例。

2.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2。1系统性

1、对于系统业务流程要能够完整说明整个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于模块业务流程要能够说明清楚子系统内部功能、重要功能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2连贯性

1、对于系统业务流程来说,各个子系统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如果需要接口,各个子系统之间是否有正确的接口;如果是依靠页面链接,页面链接是否正确;

2、对于模块业务流程来说,同级模块以及上下级模块是如何构成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功能接口是否连贯;

2。3全面性

1、应尽可能覆盖程序的各种路径

2、应尽可能覆盖系统的各个业务

3、应考虑存在跨年、跨月的数据

4、大量数据并发测试的准备

5、系统中各功能、业务的异常情况

2。4正确性

1、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需求。

2、测试用例中的测试点应保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

2。5符合正常业务惯例

1、测试数据应符合用户实际工作业务流程

2、兼顾各种业务变化的可能

3、要符合当前业务行业法律,法规。

2。6仿真性

人名、地名、电话号码等应具有模拟功能,符合一般的命名惯例。

2.7容错性(健壮性)

程序能够接收正确数据输入并且产生正确(预期)的输出,输入非法数据(非法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溢出数据等),程序应能给出提示并进行相应处理。

3.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

指对输入的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设计出针对边界值的测试用例。

3。 因果图法:

就是利用图解法分析软件输入(原因)和输出条件(结果)之间的关系,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因果图法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多种情况的组合,并最终生成判定表,来获得对应的测试用例.

4. 功能图法

功能图是描述程序状态变化、转移的过程,因为软件运行或操作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其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测试用例的设计就是如何覆盖所有软件表现出来的状态,即在满足输入/输出的一组条件下,软件运行是一系列有次序的、受控制的状态变化过程。

5。 错误推测法

推测法主要依赖经验、直觉来作出简单的判断甚至是猜测,给出可能存在缺陷的条件、场景等,在找到缺陷后,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

6.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主要步骤是:

(1)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相对独立的基本功能。

(2) 根据基本功能的质量需求,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每个因素的取值可以看作水平,多个取值就存在多个水平.

(3) 确定待测试软件中所有因素及其权值,这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确保全面、准确。

权值是依据各因素的影响范围、发生的频率和质量的需求来确定的.

(4)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

(5)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正交表的每一行,就是一条测试用例。考虑交互作用不可忽略的处理因素和不可混杂的原则,有交互作用的组合优先安排。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可控制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覆盖率高且测试效率高。

7.接口间测试

测试各个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情况,数据输入输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8。数据库测试

依据数据库设计规范对软件系统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及其之间的数据调用关系进行测试。

9.可理解(操作)性

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难易程度(界面友好性)。

10。可移植性

在不同操作系统及硬件配置情况下的运行性.

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4.1测试用例书写规则

用例元素说明

 用例名称:指明要测试的内容,如被测模块名称、业务流程名称等。

 功能(业务)描述、规则、逻辑:对要进行测试的功能或业务进行简要的描述.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实际业务情况或其它相关文档列出本用例的规则、逻辑关系或需求点。

 操作描述(输入\\动作):描述本条测试用例的输入步骤,首先简要描述本条

测试用例的测试点,再对本测试点进行详细步骤描述或输入数据设置(需要详细进行描写)。

 预期结果(输出):描述输入数据后程序应该输出的结果。

 前提条件\\数据准备:执行测试用例前需先要执行的操作或配置.

最基本的要求

1。具有清晰名称、前提条件、操作步骤、期望结果的;

2。可被他人理解的;

3。可被他人执行的;

具体元素要求

1。用例名称

1)一定要包含测试的业务流程。(鉴于公司使用的TD在Test)

2)名称简洁易懂,不要包括具体操作步骤;

2。前置条件

1)执行用例测试步骤前需要做的所有必备条件,原则上所有用例都有前置条件;

2)不可将其他用例作为前置条件,前置条件需要语言描述;

3)完整清楚,包括入口、帐号类型、账号权限、数据准备等,具体要求如下:

3.1)入口:覆盖所有功能入口,包含URL直接访问;

3.2)账号类型和权限:覆盖全部会员类型,注意业务权限控制,比如子账号权限,disable会员权限;

3。3)数据准备:数据准备完整正确,覆盖到线上环境的所有情况;标识出业务流程处于的条;件,写明数据库表字段值,如OFFER.status=TBD;对于复杂的数据准备,写清具体SQL

3。操作步骤

1)操作步骤描述清晰。如:在什么页面,点击什么链接或按钮;页面入口、链接、按钮名称都要写清楚;

2)操作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但操作中不要包含结果的检查;

3)用例描述中不允许存在连词、介词,比如:而且,和,还(这种情况可以拆分为多个点);

4)用例描述中不允许出现假设性词汇,比如:假如,或许,可能,…的时候等;

5)用例描述中不允许出现二义性语句;

4.预期结果

1)原则上每个用例必需要有预期结果,结果不能为空;

2)结果中只能包含结果,不能有步骤;

3)一个结果有多个检查点时,确保检查点完整:

3.1)结果含需要验证的所有结果输出,如页面检查、存储检查、消息检查等;

3。2)结果涉及页面,需明确页面提示结果、数据变化;

3.3)结果涉及存储:需明确关键值变化、数据库具体的表和关键字字段值变化;

3。4)结果涉及消息:需明确关键查看内容;

3.5)结果对应不同输入数据有差别时需分别对应描述清晰;

用例维护规范

测试用例编写完成后,应对测试用例进行持续的维护:

1。 新项目需求变更,应及时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

2。 维护期项目,可根据项目组情况周期对用例进行维护;

3. 所有发现的bug和故障,基于测试用例无法发现,需转化为测试用例;

4。 项目发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需将项目用例根据具体情况归入产品功能用例库下

4.2测试用例编写流程

1.根据需求文档先编写测试计划和分析测试点。

2.根据测试点编写测试用例,细化用例详细操作步骤。

3。在本轮测试完毕后,测试人员提交测试用例更新表,对测试点分析和测试用例进行更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