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含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分析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入手,着重论述儒家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的所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生活; 影响力; 传承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文化从古至今都闪耀着令人无法回避的光芒,影响着中国大批的文人志士,大到人生观,小到家庭琐事,无一不显露出它存在的痕迹。
关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我觉得儒家文化不仅仅影响着国家领导人对于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更需要强调的是,它对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 一.对于个人的影响
虽然儒家思想不否定人们对于物质最原始的种种欲望,但它同时也强调要以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仁义”加以约束。纵观《论语》全篇,我们不难看出它对于“做人”的诸多要求。
首先,是“仁”。“仁”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当中的核心思想。对于“仁爱”中国历来都有着较之其他品德更为严格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仁爱的人,在中国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从古代的“举孝廉”到现今的公务员考试的思想审查;从小时候老师对我们的评语,到长大后社会给予我们的评价,从未离开过这个“仁”字。
其次,关于“名分”。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历来都比较看重“名分”。在大的社会上,有官民之分;在小的官场上,有官位高低之分;在古代家庭生活中,更是有妻妾之分。可见,无论男女,职业贵贱,名分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相当重的分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这个等级,名分。我想,孔子当初之所以如此的强调“名分”,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各司其职,便于统治阶级的领导。但是发展到今天,儒家思想在劝导人们老老实实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各扫门前雪”的不良影响。 二,对于家庭的影响
“孝”做为我国的优良传统一直被好好的继承着。在历朝历代的文学典籍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对于“孝”的歌颂,儒家文化也不例外,它也倡导“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 而不孝则是罪大恶极的,“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
【2】
于不孝”。从孔子提出“孝道”,到新世纪的今天,中国对于“孝”的推崇不仅没有丝毫减弱,而且内容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对于父母的孝顺,不仅仅局限于在对于父母衣食,物质上的照顾和使其满足。还体现在对于精神上的守护。古语中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佳句,现代有“常回家看看”的体贴。
其次,关于“分工”。“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主外,女主内。儒家思想对于家庭内部的分工定义的很明确,也很死板。在儒者看来,在外挣钱养家糊口是男人的职责,而在 【1】【2】
【3】
《孝经》 《孝经》 【3】
《礼记》
家里照顾父母孩子,洗衣做饭则是女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想,这也许有着很多的生理因素和历史环境因素在里面。“男主外,女主内”也许对于当时的小农生活是合适的,但对于现代的都市生活却是绝对不适合的。但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的认识观念似乎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即使到了女性的地位不断提升,男女平等日益得到认可的今天,人们对于女强人或是家庭妇男的评价,仍不是十分良好。
三,对于社会的影响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尊师重教”。从古代的“孔子学堂”到现代的小学,中学,大学。人们对于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从来没有少过,而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狂热也从未消退过。只要有机会,有条件,父母总是会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堂。现在的父母更是把考上大学作为子女成龙成凤的标准。也正因此,教育投资一直占据着国民消费的大头。这和儒家强调教育有着割舍不了的关系。人生来是一张白纸,但长大后却要肩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如何能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填补空白”了,也就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老师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据史书记载,男子在年满20岁之后是要行“冠礼”的。“冠礼”标志着他从此是一个大人了,所以人们要从那天起改叫他的“字”,而不能再喊他的“名”了。但有两类人是例外的,一个是他的父母,而另一个则是他的老师。还有一个例子,前半部分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父母死后,子女是要守丧三年的,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一个人的老师死了,他同样也是要守丧的,只不过是要守心丧三年。可见,在古代,人们对于老师的尊崇到了怎样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建国后,我国还特别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从舆论上对教师行业予以尊敬;而近几年,对于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工资政策的制定,更是对教师行业在物质上予以关注和保障。 其次,我想说的是,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感恩的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怕是朋友之间普通的聚餐,也不同于国外流行的AA制,常常是大家抢着结账。这次我出钱,下次你出钱。“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4】即使是在今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你如果常常“来而不往”,也是非常不好的。轻则大家觉得你是一个小气的人,重则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如果一个人不会去记住他人的好,或是不懂得去表达对别人的感谢,都是十分可怕的。一次两次,别人也许会忍耐你的“年少不懂事”,但是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与他人格格不入,没有任何的交际圈可言。
儒家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从古至今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在此,我没有办法一一去罗列完全。从古至今,虽然中国人对于儒家学说的评价一波三折,从最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时“显赫”,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到孔家店”的“一时萧条”,再到现今“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遍地开花”,但儒家学说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却从未消失,甚至从未减退。它能流传千年不变的魅力何在?于丹答“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
【1】中有口中无的简单真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不会发觉儒家思想对于我们个人的影响。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的精髓似乎已经扎根于我们心中,默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着我们各种言谈举止。要知道,真正的真理并不是耳提面命的灌输,而是心与心的契合。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古影响我们至今,我想,就在于它对于我们的这种“契合”,能够让我们在当今这个如此纷扰的世界中,不会因为过多的选择,过多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它是从我们心灵最深处发出的呼唤。它是历练千年最淳朴的,也是最契合我们中国人心灵的“真理”。
【4】【1】
《礼记》 于丹:《论语心得》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