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国60年来的艺术政策与艺术思潮的历史发展

建国60年来的艺术政策与艺术思潮的历史发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文学与艺术 第一卷第十二期 建国60年来的艺术政策与艺术思潮的历史发展 周竞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本文从新中国各时期艺术思潮的演进历程切 入,回顾建国6O年来各阶段党的文艺政策,探讨这些方针政 策与艺术思想发展的关系,总结并分析其中的成就与问题,以 四川成都610064) 主义现实主义”或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 的二元论,开始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人本主义思 潮、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形式主义思潮、女性主义 及我国的艺术学科可以在一个良性轨道上接受正确思想的指 导,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新中国60年;艺术政策;中国艺术思潮 新中国成立6O年以来,全国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 革与发展,艺术事业亦即经历了赤色文化、黑色文化以及新时 期等三个不同阶段,逐步获得独立、身份地位得到认可并不断 走向成熟。本文从新中国各时期艺术思潮的演进历程切人,回 顾建国6o年来各阶段党的文艺政策,探讨这些方针政策与艺 术思想发展的关系,总结并分析其中的成就与问题,以及我国 的艺术学科可以在一个良性轨道上接受正确思想的指导,获 得更大的发展。 1949年7月2日至7月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代表大会即“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此次大会通过《中华 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并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确定文艺为工农兵 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总方针。在五十年代,一个比较明 显的例证是美术领域年画运动转换为了政治宣传画,其间如 伍必端的《中朝部队并肩作战打击美国狼》、陈白一的《崔莹会 见罗盛教的双亲》等作品均是赋予了年画作品以政治宣传的 主题。大量志愿军题材的作品帮助人们了解到朝鲜战争的情 况,譬如何孔德的《二级战斗英雄杨国良》就是以上甘岭战役 中真人真事来表现英雄主义的场面,对军民都起到了极大的 鼓励和教育作用。借艺术宣传思想、服务政治,这便是盛行于 该时期的最普遍的艺术思潮和创作形式。而从新中国建立直 至“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的艺术事业都一直处在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赤色文化背景之中。 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双百方针”是在为调动一 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处理内 部矛盾的经验教训,消除科学文化领域中的政策失误的背景 下提出的。通过这~开明政略,文艺创作活动得以活跃起来。 1957年的《美术》2月号当中甚至出现了印象派——马奈、莫 奈、德加、劳特累克等西方大家的作品,尽管在苏联被定性为 资产阶级颓废艺术流派,但它的出现至少在形式上还是丰富 了该时期艺术思潮中的文学内容,也为后来新时期各种西方 流派进入、艺术事业繁荣埋下了种子。 然而,由于“左”倾思潮的干扰,从1963年开始,党的文艺 政策转入了挫折期。十年“文革”期间,以江青、林彪为首的反 革命集团杜撰出所谓的“文艺黑线专政论”,提出了塑造工农 兵英雄任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要求以“三突出” 的创作方法来创造英雄典型,要“高大完美”。在江青等人的带 领下,打造出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智取威 虎山》、《海港》等所谓的“样板戏”,进行了一系列“砸烂文艺黑 线”、围剿“黑手黑帮”的反革命活动。 1979年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开启了文艺事业的新时 期。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了大会祝辞。《祝辞》提出了党 在新时期的文艺政策,“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总口号取代过去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 号。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大量的西方文化 思想也开始涌人中国社会。这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反映得尤为 明显。自1978年的“朦胧诗”开始,现代主义思潮给中国带来 了猛烈而深刻的冲击,各种风格与流派纷至沓来:“意识流”、 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结 构主义、解构主义……中国的艺术界终于摆脱了过去的“社会 思潮等等开始取得自身地位,在新时期多元的文化格局中与 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文化。 回首新中国60年来各个重要的艺术政策,不难发现,这 些政策与各时期艺术思潮有紧密的关系,而具体的艺术创作 实践更是被这些政策和思想所引领。现阶段的中国艺术事业 无疑拥有了一个自由、包容和多元的良好背景,但是依然会遇 到一些困境和难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现实主义思潮传统的影响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艺术史中,现实主义思潮无疑是占 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而言,由于长期缺乏 对新形式、新思潮的接触和了解,在接收非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时仍显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 抽象主义作品和形式主义作品,习惯于解读一定主题与内涵 的中国大众便很容易感到困惑。人们难以理解一件艺术作品 的意义可以完全地存在于形式之中。因此,人们更倾向予去怀 念徐悲鸿画的马或罗中立的《父亲》。这一点影响极为深广,甚 至于时至今Et,许多现代主义的创作仍然徘徊于主流之外,艰 难地向传统文化讨要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现今,中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人民日益需 要更多更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多元的艺术思潮可以 指导创作出更现代更国际化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帮助人 们认识和理解当下生活方式和各种媒介信息、艺术传达。譬 如,消费主义思潮无论是作为社会思潮还是艺术思潮,均是对 人们看待现代社会和自身所处世界的一种颠覆性认识,当理 解了波德里亚的思想之后对于这个由符号组成的符号世界, 人们便能够在进行创作或欣赏活动时多一种区别于传统现实 主义思潮的思路。 2、国际性与民族性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均提出了“与国际接轨”这一 目标。在视觉艺术领域,著名的“85新潮美术运动亦是在西方 思潮的影响下发轫并走向高潮的。85新潮借用西方的哲学思 想、西方的艺术语言,它是我国艺术领域追求国际化的一个具 体显现。对于本次思潮而言,无数的讨论和争议不可避免地集 中在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问题上。然而也应当认识到的是,全 球化的大环境尽管占据了最高的话语霸权,却也不应该也不 能够完全地扼杀了所有的民族文化活力。因此,当下的中国艺 术,应当主动适应全球化的背景,接受外来的艺术思潮与文化 观念,也传播自身的文化信息。 通过回顾新中国6O年来中国艺术思潮的演进历程,我们 可以看到其中的坎坷、变迁与进步。正如同从现实主义单一艺 术思潮统治到各种现代艺术思潮多元并进,新中国的文化也 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自身,学习世界,并保持自我特 色。尽管其中仍然存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问题需要进 一步协调和解决,但总体而言,当下的中国艺术事业有着很好 的发展前景,正如同新时期三十年以来人民一直可以不断感 受到的变化与发展,证明包括文艺政策在内的文化政策是走 在正确的道路之上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艺术事业必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道荣.艺术美学[MM茈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2J黄伟宗.当代中国文艺思潮论[MJ.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8. 【3】马生龙,李宗强,冯光.党的文艺政策八十年[JJ.理论导刊, 200l。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