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需细品
◎傅诗为
我们蕲春县地理位置特殊,北倚大别山,南临长 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借助 天时地利,是著名“教授县”,以人才辈出著称。有一 个李时珍就知道蕲春文化的厚重,其它的就没有必 要细数家珍。但是,我更喜欢我们蕲春的茶,也许因 为李山茶叶闻名的原因,也许更多的是茶本身所蕴 含的东西,对于茶和品茶我情有独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在古代中国 是非常普遍的。自古以来,喝茶就是一件非常优雅的 事。总说禅茶一体,在品茗中,可感受到人生与茶是 多么的相似。茶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茶文化的积 淀,不仅仅是禅茶一味的回旋,更是一种坚韧、随遇 而安的态度。喜欢茶叶在经过一遍一遍冲泡后,茶色 泛青,茶香依旧。
第一泡,当茶叶在沸腾的热水中舒展,起舞,青 春草木气息也在杯中洇开,浓郁的青色,满眼皆是畅 快。此时饮下一口,味蕾顿时芬芳起来。
第二泡,沿着茶壶的壁沿缓缓注入沸腾的水,茶 叶重新获得了丰盈饱满的力量。每滴水的落下,都能 激起无数的茶叶随之回旋,舞动。凑近瞧,天地间如
同充盈着无数绿色的小精灵,时上时下,放荡无拘。
第三泡,水用生命的温情包裹出茶叶,茶叶再次 迎向水的怀抱。这时的茶色已不十分明显,却青得好 看,素雅,静默。茶叶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根根分明, 坚挺,在杯中游走。捧杯,我忽然领悟了某种哲学、似 乎顿悟禅意。
总有人向往峰巅,向往高度,汲汲于名利,结果 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 走。殊不知世间真正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 深谷,君临大地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如果你细看细闻慢品茶,对于人生,说大点就是 醍醐灌顶。这时,想要再饮一口,却发现水已见底,抬 手间只有几片小小的茶叶从杯底浮起。于是起身,注 水,看通透的玻璃杯里那些遇水涅槃的嫩芽,舒展, 起舞,翻转,沉沦,忽上忽下,坦然自若。
人生,正如茶叶的漂浮不定,既不必一直攀登, 也不会一直沉在谷底,注定是要不断地上浮下沉,左 摆右晃。
傅诗为,湖北省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民俗文化的渗透,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因此
在髙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通过民 俗资源整合打造趣味课堂,促进民俗资源价值的最 大化发挥,从而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成效。在这一过程 中,要注重将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 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并解决 问题,这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为 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民俗文化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围 绕教学目标出发,整合民俗资源,以此来导入课堂, 并带领学生就民俗文化展开探究,在无形中实现民 俗文化在髙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 绕民俗文化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引 发学生深入思考,《看社戏》中是如何描写民间社戏 的,通过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我们能够感知到什么? 《北京的春节》是如何描写北京春节风俗习惯的?《家 里的灶头》描写了怎样的农村家庭生活?《老房子》介 绍了怎样的古民居,它的特征是什么?等等。通过此 种教学方式,设定民俗文化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参 与欲望,在学生主动探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 视野得以拓宽,知识结构得以完善,并且在无形中培
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全面把握素质教育要求以及髙中 语文学科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将民俗文化看作 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将其科学渗透于语 文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 生的民族情感,对于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人生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 重民俗资源的挖掘以及民俗文化学习契机的创造, 激发学生参与民俗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 进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范大学,2007.
[2] 2008.
[3] [4]
景青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D].内蒙古师 袁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教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杨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蕴涵及其教学策略研 袁媛.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蕴涵的民俗文化及其教学策略
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乐赞,浙江省湖州中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