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施工资料的几点具体要求

对施工资料的几点具体要求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针对目前施工资料的具体要求

一、涵洞

(一)基坑开挖

1、 施工放线测量记录。

2、 基坑底面水准测量记录。

3、 开挖后的基坑平面位置检查。

4、 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报告(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做基底换填处理)。

5、基坑检查记录。

6、地基处理记录(适用于基底换填的涵洞)。

7、沉降观测法压实度检测记录,这个资料由测量部门负责(适用于基底换填片石、砂砾、砾石等的涵洞)。

(二)涵洞基础

1、浇注前,施工放样测量记录。

2、浇注前,基础底面水准测量记录(数据与基坑底面水准测量记录基本对应并符合设

计要求)。

3、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检验报告(适用于基础设计有钢筋骨架的涵洞)。

4、模板安装检查记录。

5、桥涵施工放样检查记录(由测量部门提供,用于模板安装过程的检查)。

6、砼浇注检查记录。

7、成品的平面位置检查记录。

8、砼试件强度检验报告复印件(由试验部门提供,指28天强度报告)。

▲要注意的问题

1、分级分节浇注的,要明确每一级每一节的具体部位。

2、注意分级分节要错开浇注。

3、每一级每一节的浇注都必须按照上述要求的八项资料收集齐全。

4、所有部位的基础资料完成后还要填写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报告单.(或者钢筋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报告单)。

5、一定要注意施工时间上的逻辑顺序。施工时间上要环环相扣,要能从资料还原现场,

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全部施工过程。

6、 每一道工序都要有工序检验申请批复单,一般以测量放样报验;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测报验;模板安装检查报验;混凝土浇注检查报验四道工序控制。

7、注意检测时间和检测数据与相应的测量、试验资料的对应。

8、注意施检表和检表的设计值、检测值、允许偏差值的正确填写(查图纸和相应规范)

9、注意对照评定标准,打“△”的检测项目一定要控制在90分以上才算合格。

10、要有开工项目的开工报告和施工日志,注意施工日志的时间与自检资料时间的对应。

11、现场施工资料(施检表)各检测项目的规定值值或允许偏差值要参照相应的施工规范填写,检测评定资料(检表和评表)各检测项目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的填写以评定标准为准。

二、路基填筑

1、施工放线测量记录

2、填前碾压、夯实后原地面的水准测量记录

3、每一层填筑压实后的水准测量记录

4、每一层工序检验申请批复单

5、每一层的土(石)方路基填筑记录

6、每一层试验压实度检验资料复印件

7、每填筑三层一次的平面位置检查。

8、控制检测项目(宽度、平整度、横坡、边坡)每三层检测一次,也就是每三层出一次资料。

9、到96区顶面的弯沉检测以及其他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要求资料齐全。

10、土(石)方路基的质量检测一般以每200米作为一个检测评定单元,同时结合自然段落进行检测评定,零星段落(指100米以下的段落)一般就近归入其他段落进行检测评定。

▲要注意的问题

1、填筑时间的编写一定要对照“晴雨表”。

2、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的控制,土方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厚度不大于25cm;不合格点数应按照评定标准控制在合格范围之内。

3、填筑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每区顶以下50公分的土方填筑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0cm。

4、填筑料最佳含水量、CBR值、最大干容重、塑限指数等数据参照土工试验记录。

5、注意对照评定标准,打“△”的检测项目一定要控制在90分以上才算合格。

6、注意检测时间和检测数据与相应的测量、试验资料的对应。

7、要有开工项目的开工报告和施工日志,注意施工日志的时间与自检资料时间的对应。

三、桩基

1、施工放样测量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

2、桩基桩位检查施工放样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

3、水准测量记录(钻孔灌注桩主要指测量钢护筒高程,人工挖孔桩主要指设计桩顶高程)

4、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施工记录。

5、桩基终孔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

6、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检验报告(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

7、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质量检验报告。

6、桩基终孔后灌注前的检查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

7、水下灌注桩施工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若人工挖孔桩采用水下灌注时也适用)

8、砼施工检查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

9、成桩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

10、破桩头后的水准测量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测量数据应与系梁底面设计高程相对应)。

11、破桩头后平面位置检查记录(适用于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的成品检查)。

12、砼试件强度检验报告复印件(由试验部门提供,指28天强度报告)。

13、工序检验申请批复单,以测量放样报验;钻(挖)孔、终孔报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报验;混凝土灌注检查报验等四道工序为主。

▲要注意的问题

1、钻孔记录或挖孔记录的填写要注明地质取样和地质层描述,嵌岩桩入岩后每50cm取样一次,入岩前至少每个工作班取样两次,不同地质层界面交接处要取样一次。

2、钢筋笼长度、主筋间距、保护层的计算(略,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再专门讲述),注意钢筋加工及安装检验各检测项目的 检测频率,按照评定标准的要求填写。

3、钻孔灌注桩沉淀层厚度的控制,摩擦桩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设计图纸有明确的以设计图纸为准,嵌岩桩控制在5cm以内,沉淀层厚度数据是灌注前孔底高程与二次清

孔后孔底高程的差值,要注意终孔后孔底高程、清孔后孔底高程、灌注前孔底高程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4、嵌岩深度的控制不得小于2D(D是指桩径),图纸有明确的以设计图纸为准。

5、钢筋笼底面高程数据是以钢筋笼顶面高程减去钢筋笼长度反算得出,前后数据要相互闭合与对应。

6、泥浆比重、含砂率的填写(参照规范JTJ 041-2000)

7、灌注记录的填写(略,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再专门讲述)。

8、注意“桩号及部位”一栏的填写,要写明:桥梁中心桩号+桥梁名称+结构物部位

8、注意对照评定标准,打“△”的检测项目一定要控制在90分以上才算合格。

9、注意检测时间和检测数据与相应的测量、试验资料的对应。

10、要有开工项目的开工报告和施工日志,注意施工日志的时间与自检资料时间的对应。

Ⅲ标项目部资料室

2010.10.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