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口“课内比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王知磊
10月18、19日,县教研室语数外学科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专项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意义重大,我也受益良多。
这次活动中我们一共听了六节课,有四个老师讲初一unit 7的section B 3a-4的内容,还有三位老师讲的是初三unit 7的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我也参与了其中九年级的讲课,从课型上看都属于英语的阅读课。下面我就以我所讲的九年级的内容,加以总结。
所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英语》九年级,本课主要以三个中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为话题,进一步学习一般将来时,同时学会谈论如何做一名志愿者,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提高听、读、写等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收获最大的是陈老师的那节课。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了一些词汇在一般将来时中的使用,这就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他们对志愿者活动很感兴趣,但又不完全理解。在教学中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写一篇文章,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
从中我学习到陈老师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沿着“创设情境—→感知课文—→精读课文—→复述课文—→拓展阅读—→演讲展示”的思路实施。
同时陈老师采用了“泛读+精读” 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精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目标语言的学习。本节课陈老师充分体现了“任务型”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体验、合作与交流,发展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同时这节课中运用教学案,使学生根据学案进行听、说、读、写,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
同课求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从总体上统一认识。同一节课,无论由谁来执教,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总体上来讲共性的较多,但有的老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在总体上的把握可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源于老师的知识储备、学习背景、生活阅历的问题,也可能是源于经验不同的问题等等。无论是那种情况,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定人、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问题上从总体上统一认识还是大有裨益的。
同课求异,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从具体上追求异构。在集体备课时,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从总体上要统一认识,以备查漏补缺,但从具体上讲,还是要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尤其是在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具体的细节方面,在这些方面的个性化处理也会影响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问题的个性化处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集体备课可以“同课求同”、但更重要的是“同课求异”,应当多进行一些“同课异构”课,老师们在比较中反思、在比较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就要注重依据不同班级的学情设计教学个案,防止只“备书“不“备人”,要求突出个性化的风格特色,避免格式化的刻板效应。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这就要求集体备课要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最重要的是求异,通过多视角的交错张扬个性,增加选择路径,形成多种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