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故里
这条名为“津门故里”的商业街,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天津旅游)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号店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街边的商品琳琅满目,街上的行人来往如织。狗不理、十八街、煎饼果子、泥人张……小吃和小商品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与生活状态,在这儿可以体会最地道的天津味。
袁氏宅邸
民国的缔造,首推袁世凯。袁氏的发迹,就在天津卫。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天津督练新军。他大胆的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建军方案,彻底摒弃了八旗、绿营、湘淮军的旧制,史称“小站练兵”。在这里袁世凯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先河,并训练出了4位总统,9位总理。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这些日后叱咤风云的北洋枭雄都出自天津小站。一个新的时代,转眼到来。袁世凯在天津有大量豪宅,坐落在海河东路的一处袁氏宅邸最为特殊,这是现在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世纪德式风格小洋楼。如今枭雄已逝,宅邸独存。站在小楼外观望,使人不禁产生“旧时王谢”的感叹。
冯国璋旧宅
离袁氏宅邸不远处就是冯国璋旧宅。冯国璋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肱骨亲信,得力战将,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然而当袁世凯准备称帝时,冯国璋响应蔡锷,
联合五位将军发布密电,表示反对帝制,拥护共和,这给袁世凯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府院之争”后,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旅游)冯国璋的第四代曾孙就是当今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天津这条小小的“民主街”,出了两位“相爱相杀”的民国大总统。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小洋楼,祖辈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后辈是喜闻乐见的相声演员。历史着实留给我们太多的不可思议与耐人寻味。
段祺瑞旧宅
北洋三杰之中的段祺瑞,其故宅也在天津。袁世凯去世后,有能力撑北洋大局者,首推段祺瑞。他先跟随袁世凯威逼清廷退位,此为一造共和。而后又反对袁世凯君主立宪,此为二造共和。最后他又讨伐张勋复辟,此为三造共和。虽有此美誉,但比韬略权术他不及袁世凯;比思想理念他不如孙中山。所以他只能凭借武力,在历史的夹缝之中,作为一名纯粹的军阀。至于私德品性方面,段祺瑞确实为人之楷模。他一生甘于清贫,最大的癖好就是下围棋。而且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得保晚节。观段合肥一生,也算一时人杰。
溥仪静园
出了段祺瑞旧宅,再走两分钟就到了静园。这座花园别墅自1921年建立以来,换过很多主人,但最出名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了。溥仪冲龄即位,幼年登基,清朝的覆灭怪不到他头上。当他明白事理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了亡国后主。从此之后溥仪就成了任人利用的棋子,张勋利用他搞复辟,日本利用他建立满洲国。三次登基,皆为傀儡,而且一次比一次狼狈,可以说溥仪的童年、少年、中年都充满了不幸。也许他一生最宁静的日子,就是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寄居天津这6年吧。在这里他接触西方文化,结交社会名流,由“亡国之君”变成了“潇洒名士”。一个“静”字看似平淡,却是人间最难得之物。
梁启超饮冰室
世人多将“康梁”并称,然而对康有为没有太多好感,对梁启超先生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佩服梁启超先生的学富五车,以文醒世,学识开时代之先河,给动荡飘摇的民国增添一份厚重。先生虽然早已离世,庆幸他的后代继承了先人衣钵。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杰,古今罕有。后代的成就虽不及先人伟大,但也足够让人们重温旧梦,一晌贪欢。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的最小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逝世。饮冰室的书屋还在,但屋中的人早已离去。一个时代的背影,似乎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张学良少帅府
张学良是民国的风流人物,天津的民国群像图里自然少不了少帅的身影。曾过去沈阳的大帅府,富丽堂皇,气势非凡,宛然一副皇宫气象。坐落在天津的这座少帅府,是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往天津的住所。与大帅府相比,少了几分雄浑庄严,但多了几分精细别致,这与张学良的气质也正好相符。少帅的一生是多情一生,这个情包括对家庭、对朋友、对国党、对共党、对国、对民族,但殊不知这些情是不可能达成统一的。但是由于他政治方面的不成熟,才干方面的欠缺,因此留下了诸多争议。
顾维钧旧宅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中国自有近代外交以来,有两个半外交家,一者为李鸿章,一者为周恩来,半个乃顾维钧。非顾之才不如李周二人,乃所处时势不及二人也。李鸿章凭帝国之余威,借力打力,擅长将损失降到最低。周恩来凭新中国初建之锐气,纵横捭阖,擅长将利益达到最大。顾维钧处风雨动摇之民国,在手中无半点筹码的情况下,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不容争议的主权!陈道明在电影《我的1919》、《建党伟业》,中两次饰演顾维钧先生,将一代外交家的风采永留荧屏之中。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如果要选一首歌曲来代表民国,非《送别》莫属。这首歌就像一个约定成俗的契约,听到它就感受到了民国的声音。“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站在故居内,听着熟悉的音律,看着古老的照片,刹那间,忘却今夕何夕。观弘一法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拳拳之爱国者。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精严之苦行僧。有大师如此,民之幸也,国之幸也。
有些地方,没来过,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美。这里曾经有太平天国战争、列强租界割据、有硝烟、有炮火;这里有无数晚清遗老、民国文人政要、政客名流的故居,和他们流传民间、至今不绝于耳的故事;这里有中国半部近代史......走在天津的路上,一街一景都可能成为你穿越历史的脚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