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边城艺术赏析

边城艺术赏析

2021-06-1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让人忧愁的美丽

——浅谈《边城》的文学风格

《边城》是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的是20世纪初湘西茶峒的一部爱情悲剧。撑渡船的老人与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上一个翠翠以致造成的悲剧结局让无数阅读这部作品的人领略了湘西的自然风情,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失落,正如《边城》题记中所说“让人们去认识到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作品塑造了从文先生常提及的“美丽地总让人忧愁”的那种境界。整体的表现带给读者一种温暖、美丽、纯朴而有无法不让人痛惜、感伤的味道。

该小说使用了大量具有生命力的湘西方言,处处回荡着湘西的乡音,造语新奇,出人意料。结构上以时空为序,截取生活的横断面进行描述,并无详细的情节,对前因后果也只是偶作几笔交代,根本不作大笔墨的说明。重点涂染几个场景,场景之间大幅跳跃,线索暗伏他处。作品中悲剧的明线暗线贯穿始终,包括老船夫、翠翠母女、傩送兄弟的命运。典雅、精约,柔曼、浅、淡,却不乏壮美,虽未及悲壮但凄美想来还是很深刻的,读者心中之隐隐妙感即是矣。

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翠翠是美丽的化身:恬静、温柔、纯洁、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人心向善,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由此衬托出作者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时期的湘西神土。在我所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甚至包括影视作品中能将美丽诉说到如此程度的都不多见,可见作者功力。然作者的功力远不止到此为止,任何一个认真阅读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怀旧、痛惜。作者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无奈追求和文学理想的寂寞。一种难以逾越的愁绪与心痛萦绕着每一个阅读的人,久久难以挥去。这无疑是一种审美,一种让人悲伤的美丽,是享受,是思考?从文先生与读者各有自己的思量。

谈论文学风格无法回避其创作个性。从文先生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城。他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这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他过早的面对社会的残酷和周围生活的愚昧,这使他以后将“残酷”、“愚昧”写入作品时消除了炫耀猎奇的可能,反形成了一种追

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品格。后来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与主要代表者,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从文先生提出过一个“美在生命”的美学论题,他认为“自为的生命居其上”。在从文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带有浓郁的湘西特色,用文学将人们生命的存在表现出来了。从文先生一直潜心于艺术美的创造。对此,从文先生所说的是“我只不过把生命看得庄严一些”。沈从文没有从革命和阶级解放的途径来追寻民族败落,人种萎缩的原因,却从改造民族的角度寄托他的文学理想。企图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探求人的重造这一过于沉重的题旨。而这种文学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从文先生也就陷入了难言的文学理想的寂寞。

《边城》是如何优秀的一部作品不用我在此赘述,它的流传至今便是最佳的说明。而它得以为人们熟记更多的则是因为从文先生在此体现的文学风格,那萦绕在读者心头久久挥散不去的“让人忧愁的美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