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阅读诗歌,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明确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课前预习案 第一步:认真细致的阅读诗歌,勾画重点词句、经典词句,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好边批。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主体学习】 【自主学习指导】 作者简介: 苏轼( 1036 ~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 初读全词,查阅工具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 朗读《念奴娇•赤壁怀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古》和《定风波》。 于常州。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读准句读 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 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情地朗读两首词 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 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两首词 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 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 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 己的感慨、抱负。 诵读感知:结合注释了解词意,体会情感。(此处可以自由读、齐读、提 读、范读、听读等) ①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②小组合作互相核查字音、词义。 东去:向东流去;“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风流:古义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有才华的;今义生活作风不好,放荡 轻浮。 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灰飞烟灭:“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名词做状语。 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 ③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古道(三国周郎赤壁)、古人(周瑜)、古事(赤壁之战),作者通 过“怀古”其目的是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交流展示】 1、这首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词人怎样的情感? 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 (提示: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构成了这首词的意境。本题成员。 是考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本题重在体会词人将写景、 塑造人物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参考: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壮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大破曹兵,建立了赫赫功勋。作者本来胸怀报国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梦幻!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凭吊江月的豪情,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2、在写赤壁景观的词句中,你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试分析。 参考:这一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有气势夺人、惊心骇目之效。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写出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千堆雪”句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声绘色,蔚为壮观。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作者借此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雄姿英发的豪杰们,寄寓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你是如何评价的?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可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去评价,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1)理解,但不赞成。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3)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4、背诵默写全词(并试着将词改写成文质兼美的散文) 探究案 【点拨提升】 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重点品味加点词的韵味) 参考:这两句既说出了作者当时的心中事,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了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浮沉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正可谓一语双关,以曲笔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人的一生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但在作者看来,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一切困难都会成为过去。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作者才能以超然的心态面对自然界和仕途上的晴天雨天、顺境逆境,心中却无晴无雨、无顺无逆。 3.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是比较分析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江城子》表现的是一个报国无门、刚强雄健的形象;《蝶恋花》描写的是一个痴情男子形象,他久久痴情远望,内心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只好对酒当歌借酒浇愁,却毫不后悔。 2、试从题材上比较两首词风格上的区别。 参考:这两首词都是写男子。《江城子》写男子的豪情壮志,选取具有男子气的出猎场面入词。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豪迈、粗犷的美的特质:广袤的原野、具有原始野性的动物、奔驰的骏马猎犬、豪迈的射手等等,那种气势读来令人也生豪情壮志。而《蝶恋花》写的是儿女情长的私事,男主人公为情而惆怅,为情所苦、为情所累,满腹幽怨,一脸憔悴。整首词具有一种浅斟独吟、回环低旋的凄美情调。 课后作业: 一蓑烟雨任平生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朦胧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只有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时绝不能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而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遭受贬谪多年的苏轼,面对人生的大不幸,曾十分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甚至死后无顔面对已逝的宗族,他所遭受的挫折可谓大矣,换了一般人多半会痛苦不已、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族写下史诗的伟大史官,一部《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正视,足以减轻痛苦,这不但不会使人生变得阴晦,而且能使你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翻开史册,一旦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南山,世人皆称其节义,我独视其为固执顽冥,不懂得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轻易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咳血,闻子归啼血,终于郁闷而终„„他们的遭遇,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适自己,战胜痛苦,一代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往事越千年,你我已无法去改变历史,而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可以慰藉心灵。那扇着扇子、赶着蚊蝇的小贩与同行的调侃,那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送给顾客的问候与微笑,那清晨骑着自行车送牛奶的人嘴里传出的有力的哨声„„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温暖。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多少的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啊,但是他们依然匆匆,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朋友,不要再让挫折蒙蔽了双眼,不要再让痛苦充塞了心灵,让你我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共勉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