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新建宁安城际铁路NASZ-1标段路基工程DK209+335.9~

DK213+700里程段的过渡段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路基与桥梁、桥梁与隧洞的连接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本段范围主要有:

1、路桥过渡段3处,DK209+355.9石岭大桥安庆端、DK210+887.5白沙铺特大桥南京端、DK210+537.62白沙铺特大桥安庆端;

2、路涵过渡段8处,DK209+680.02涵洞、DK209+793.68涵洞、DK209+985.07涵洞、DK210+035.74涵洞、DK210+153.1涵洞、DK212+711.32涵洞、DK213+407.95涵洞、DK213+621.83涵洞;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8处,DK209+410、DK209+690、DK210+180、DK210+790、DK212+670、DK212+870、DK213+350、DK213+640处。

过渡段施工必须在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完毕。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采用小型打夯机,每层摊铺厚度20cm,碾压8遍,碾压时一夯压一夯,对有集料窝的地方人工处理消除后在夯实平整。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要求,无积水现象。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具体施工工艺要求见下页,后附过渡段施工图纸“宁安(三院)施路通-03、04、05”。 一、过渡段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1.1.1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

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形式见图1

L=a+(H-h)*4且不小于20m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表层基床底层h混凝土支撑垫块1:1A0.10H无砂混凝土板渗水墙渗排水管材0.200.205.0注:支撑垫块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示意图

1.1.2施工工艺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所示。

1.1.2.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1.1.2.2桥台基础顶面以下以混凝土回填。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Ev2≥80MPa。

1.1.2.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1.1.2.4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1.1.2.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0.6m级配碎石掺5%水泥1:n基床以下

过渡段基底处理 检查合格 台背基坑砼回填 台背渗水墙砌筑 汽车运输至现场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拌合水泥级配碎石 分层、分区碾压 下层施工

养 护 检验合格进入

质量检测与验收 图2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1.1.3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1.1.3.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1.1.3.2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1.1.3.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1.1.3.4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1.1.3.5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1.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1.2.1施工方法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3、图4所示。

1.2.1.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1.2.1.2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1.2.1.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1.2.1.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打夯的遍数确定为8遍。

20L=2+2*(H-h)轨底线基床表层基床底层h>2.0(1.5)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水泥无砟轨道为2.0有砟轨道为1.5H涵洞21:20.6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以下回填混凝土

图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一)

无砟轨道为2.0有砟轨道为1.520L=2+2*(H-h)h≤2.0(1.5)轨底线基床表层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H0.6涵洞2回填混凝土1:2基床以下 图4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二)

1.2.2施工工艺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5所示。

图5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1.2.2.1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1.2.2.2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m。 1.2.2.3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1.2.2.4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1.2.2.5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 1.2.3施工要点

1.2.3.1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

1.2.3.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过渡段,过渡段沿线路方向为倒梯形,底宽2.0m,坡度1:2。当横向建筑物顶至轨底距离小于2.0m时,结构物顶至基床表

质量检测与验收 养 护 分层、分区碾压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过渡段基底处理 检查合格 涵洞基坑砼回填 汽车运输至现场 拌合水泥级配碎石 下层施工检验合格进入 层底分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及Evd≥50MPa和孔隙率n<28%。Ev2≥80MPa。

1.2.3.3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路基填料为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

1.2.3.4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1.2.3.5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1.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3.1施工方法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6、图7所示。

路堑20.0≥5.02.01:2.00.6Ⅰ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1:1级配碎石掺5%水泥Ⅰ基床以下

图6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一)

路堑基床表层基床底层1:2.00.6基床底层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基床以下

图7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二)

1.3.1.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1.3.1.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1.3.1.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1.3.1.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20cm,打夯遍数8遍。 1.3.2施工工艺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8所示。

路堤基底清理、路堑表层清理 检验合格

入下一层施工检验合格后进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拌合水泥级配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汽车运输至现场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表层填筑 碎石 1.3.2.1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 1.3.2.2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1.3.2.3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 1.3.2.4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1.3.3施工要点

1.3.3.1路堤与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在路堤侧设置过渡段,路堤侧20m至路堑侧不小于5m的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要求,基床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Evd≥50MPa,孔隙率n<28%, Ev2≥80MPa。 1.3.3.2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

图8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1.3.3.3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1.4、质量控制及检验

1.4.1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1.4.2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1.4.3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1.4.4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1.4.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1.4.6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1 2 3 4 5 检验项目 中线至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边坡坡率(偏陡量) 允许偏差 0,+5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不大于15mm 3%设计值 检验数量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检验方法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测 坡度尺量 1.4.7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1 2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尺量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值 纵向填筑坡度 不大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计算 二、安全及环保要求 2.1施工安全

2.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2.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

2.1.4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制订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 2.2环境保护

2.2.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2.2.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2.2.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2.2.4在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