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二下识字3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下识字3教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3 “贝”的故事

教材解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4幅图从左到右依次是:贝壳实物图、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小游戏:汉字的秘密。

1.请看大屏幕,睁开灵敏的小眼睛动动聪明的小脑袋,来看一看这四组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1)流、泪、河、江 (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 (4)购、货、赠、赚 2.小手举得最端正的同学来说说你的发现。 “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贝”,贝字旁的字与钱有关。 (二)启发设疑。

1.聪明的孩子找到了这四组汉字的小秘密。再看看,你会提出什么疑问呢?

2.是啊,我们平时常见的就是贝壳做的各种装饰品,没有用贝壳做钱啊,可为什么汉字里贝字旁的字又大多与钱有关呢?

(三)导入课文。

答案就在我们的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请齐读课题《贝的故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伊始,让学生观察字的相同之处,通过观察,发现每组字的偏旁相同,并且字义和偏旁相关。这样从汉字的秘密引导出贝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言的过渡到本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提出自读要求,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反馈初读情况。

当一当小老师,听同桌朗读课文,根据要求,每做到一项评一星。同桌有困难的时候,请你及时帮助他。

具体要求 星级 字音确 字音准确 句段顺 断句合理,通顺连贯。 语气对 语气和语调正确 声音响 声音响亮,不含糊 坐姿良 头正肩平,脚安放。 (二)梳理课文条理,整体感知。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一些在水里生活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 (2)甲骨文的贝字画的是贝壳的样子。

(3)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饰品,还当作钱币。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读的练习。通过同桌互评,让学

2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生进行检测和改进。同时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三)聚焦“贝壳”,学写生字。

1.课文就是围绕“贝壳”介绍了“贝”的故事。 2.让我们一起写一写“贝壳”的名字。 (1)教师范写。

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伸展。

(2)学生练习。 (3)点评反馈。

设计意图: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聚焦到课文主角“贝壳”,适时进行生字书写教学,体现出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段一,了解演变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要检查一下的们的学习效果。谁愿意先来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我特别欣赏你,把这两个词语读准了。你领同学读一读。 甲骨文 贝类

3.说说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古文演变而来的。 4.学写“甲骨”。 (1)教师范写;

(2)举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看文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并书写;

(5)返回课本中对照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同学互评,找出问题及时修改。 (二)看图理解贝字的演变。

1.看图认识各种贝类,说说贝类的特点。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2.看视频理解贝字演变过程。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左右两瓣对称,中间线条就是贝壳上的横纹。随着汉字的演变,图案就变成笔画,很多贝壳会伸出触须喷水。下面的两个笔画就是他们的触须。最后,变成这样的方块字。

3.在第一自然段里是怎样写的?读一读。

甲骨文里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三)尝试复述课文,概括段意。 1.谁愿意来试着。

2.这就是贝字的起源。(板书)

3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插入识字教学,将生字学习贯穿全文,识写结合,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引导探索文字新奥秘,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触。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文中的生字生词卡片,对学生进行检查。 甲骨文 贝类 贝壳 2.复述第一自然段。

二、读文识字

(一)熟读文段。

1.第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在第二自然段里又讲了哪些贝的故事呢? 2.同桌互读生字词,看看有不会的吗?互相纠正读音。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 携带 有关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贝壳 样子 可以 3.指名读,出示有困难的生字。 (1)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2)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3)品、贫都是前鼻音。 (4)漂是多音字。

piāo(漂浮) 漂

piào(漂亮)

4.让我们把词语送进课文里,把课文接龙读一读。 (二)拓展识字。

1.这一段里贝壳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事物的样子以及用途,使晦涩难懂的词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更加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2.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2)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触 3.尝试复述课文。

4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抓住两组关键词(漂亮、珍贵,当作饰品;随身携带、不易损坏,当作钱币),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讲述“贝”字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钱财两个字是本课要学习的两个生字,下面学生自由观察,有没有要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财(用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学生:对照刚才学习的贝字的书写,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

4.指导钱字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写字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掌握一些写字的技巧,慢慢地可以放给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对重点地方做好提醒。同时,要提醒坐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1)铜镜与什么有关? (2)珠宝与什么有关?

五、作业

1.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向课外,学以致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作业的布置,训练并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由字到篇,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六、板书设计

3 贝的故事

特点:珍贵 不容易坏 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