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篇章。为了拯救这样的局面,矢志救国的先烈们总是不断尝试,一段艰苦的向西方学习的复兴中华之路由此开启。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洋务运动。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引领了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旗帜,洋务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培养了一大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政治近代化却未得到发展。

第二阶段——制度层次,辛亥革命,维新变法。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将科技文化学习和变革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得近代化进程迈进一大步。先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其次在政治的近代化也有了突破。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而立宪派引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然而新政策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其推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同时,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其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宣传的设立议会,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核心制度,加上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手中,最终也没能避免失败。下层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利的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征程。然而并没有发动广大的劳动群众,帝国主义的阻挠下,再加上资产阶级本身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其成果最终为袁世凯所窃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西方文化大量流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

第三阶段——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

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新文化运动目标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设想是美好的,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不可能实现。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最后就是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中国由“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先进人物对学习西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失败孕育成功,怀疑孕育追求,他们的探索为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