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课题组研究方案
一、课此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XX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它的地方课程资源是徽文化重要组成局部,需要大力弘扬和继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如了解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了解精心设计的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了解XX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的家训、楹联文化;了解XX地方小吃、特产、民风民俗等,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悟力和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怀,使XX地方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在学生认识和掌握XX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多种途径,初步具有鉴赏XX文化的能力、研究徽文化的能力、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徽派语文的引领下,使我校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拟厚实的文化素养,具有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具有积极开发XX地方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染上浓浓的徽州文化色彩,打造出徽派语文的特色教学,促进徽派语文的开展,促进学校办学的特色开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 1.XX地方课程资源的挖掘策略研究
如何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题。立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观念,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掌握XX地方课程资源,然后在
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XX地方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2.XX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利用好XX地方课程资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师要挖掘教科书的优势,拓展教科书的内容,“弥补〞教科书的“缺点〞,填补教科书的“空白〞,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和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创新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新载体等。教师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成为学生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
3.打造徽派语文教学特色的策略研究
徽派语文是近几年提出的语文教学流派,我们作为徽派语文人,作为徽派语文的践行者,应该有职业担当。要以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为引导,以徽文化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句群教学等新策略为抓手,以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架构,来打造“徽派语文〞,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的徽派语文教学,促进徽派语文的开展,促进学校办学的特色开展。
4.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表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开展,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表达地方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2.调查研究法。深入XX,实地考察,如XX牛形水系、南湖书院、承志堂、雉山木雕楼等,为研究提供素材。
3.实践研究法。不断提出研究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
教学实践中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走进XX,当小导游;读家训家风;了解XX楹联文化;撰写民风民俗的习作等,寻求新语文与XX地方课程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徽派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教师在挖掘XX地方课程资源,打造徽文化语文特色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1.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着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本课题组成员积极阅读跟语文教学、徽文化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把阅读到好的文章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组织专题学习,撰写学习心得,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理论作为航标,行动便有了方向。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方案,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期重点研究工程及方向为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学校的“徽文化+〞工程相结合,开发校本教材,本课题组成员方案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如征文活动、手抄报比赛等,争取获得奖项。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根底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课题组成员要完成一节“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经典课例〞,并争取发表或获奖。
五、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7月): 2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研究方案。 3月份
1.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2.布置安排“徽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教材研发任务。 3.组织安排经典诵读任务。 4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课题组成员自学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并分享阅读,把阅读到好的文章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
5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指导学生习作,并积极向南湖小荷和黄山晨刊投稿。
3.对学生定期反应,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包括态度、认识、兴趣和注意力持久性等〕,及学习成绩提高情况。
4.开展“爱我家乡〞手抄报比赛活动。 6月份:
1.对本学期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与课题相关的反思、论文和案例。
2.跟踪记载“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3.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7月份:
1.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课题负责人:汪敏 方海玉
20xx年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