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的工作机理分析

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的工作机理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0卷第3期 2007年6月 电子器件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 Devices Vo1.30 No.3 Jun.2007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Overcurrent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Module for Communication YAO Chao,SHEN Ke-qiang (KeyLaboratory ofMEMS of PMinistry ofEducation ofChina,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fM)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the overcurrent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module--YD-CLP200M under dif— ferent protecting modes such as overvoltage,positive surge overcurrent and negative surge overcurrent is analyzed,and the internal equivalent circuits corresponding to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 are giv— an.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the/-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witching-on voltage and the positive surge switching-on current are simulated by using MEDICI device simulation tool,whose re— sults indicate the dominat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se DC parameters,from which we can get adjusting method on structural parameters to optimize the device’S D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overcurrent and overovltage protection module;switchinwon voltage;positive surge switching-on current EEACC:2560L 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的工作机理分析 姚超,沈克强 (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摘 要:本文分析了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YD-CLP200M在过压保护、正浪涌和负浪涌过流保护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给出了 与器件结构参数有关的内部等效电路.针对不同的器件结构参数,利用MEDICI器件模拟软件模拟了器件的开启电压、正浪涌开 启电流的 特性曲线,模拟结果揭示了影响这些直流参数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优化直流特性所需的结构参数调整方法. 关键词:过流过压保护模块;开启电压;正浪涌开启电流 中图分类号:TN342.3;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9o(2Oo7)O3-o799_o5 电信敏感设备易受过电压,过电流和能量过冲的 国内对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报导的过流过 影响,轻则导致设备故障,信号中断;重则导致设备及 压保护模块最有代表性的是Ⅵ)CI』)2o0M,但对它的 电缆烧毁,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酿成严重事故.故应 理论分析还不成熟,器件结构、尺寸及掺杂浓度对性 设计浪涌保护器件对电信设备和输电线进行过压和 能的影响机理还不清楚.本文以功能强大的保护模块 过流两个方面的保护.传统的过压保护主要由电压箝 Ⅵ>CI』)2o0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比较完整的理论 位器件(如MOV和1r、,S)和电压开关器件(气体放电 分析,并用MEDICI软件对主要直流参数进行模拟, 管和基于半导体晶闸管SPD)来提供;传统的过流保 分析了器件结构、尺寸和掺杂浓度与器件性能之间的 护主要由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和过电流继电 关系,从而得到优化直流特性所要进行的结构参数调 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提供.但这些分立的过流 整方法. 及过压保护器除了保护功能单一外,还存在很多缺 陷[5-7,9].所以将过流、过压、及监控功能集成在一个模 1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块上的过流过压保护模块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 YD-CLP200M将过流过压保护功能以及告警 收稿日期:2006-07—14 作者简介:姚 ̄(1981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功率晶闸管浪涌保护器,yychao667@sohu.Lx)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 子器件 第30卷 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对正负浪涌提供双向对称 保护L7].主要用于模拟和ISDN线卡;专用小程控交 换机;总配线架;初级和次级保护模块.它的基本结 构是门极触发的双向晶闸管结构.其主剖面如图1 所示.其过压保护功能通过中间或结的雪崩击穿来 实现;过流保护功能通过在GATE与ANODE之间 接编程电阻,以及在GATE端 ̄'HJn电压基准器相配 合的方式实现.浪涌过后,当器件泄放电流低于其保 持电流时,该器件将再次处于关断状态(即ANODE 方面,补偿离化杂质;另一方面,减薄-,。空间电荷 区,器件工作于负阻区[ .当器件两端电压下降 到一定值(约为3"--5 V)后,.,。结雪崩倍增停止,器 件阻抗几乎为一定值,器件进入电压很小、电流迅速 增大的通态区.最终导通的晶闸管是P N。P。N . , . J 2 NI 和CATHODE间呈高阻态),对电信线是透明的, 而不会干扰电信线上的正常信号传输. 圈1 YD-CLP200M的主剖面图 器件对电信线提供保护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 示:CATHODE端接地;GATE和ANODE接在电 信线上,并用编程电阻R 相隔;GATE端同时接外 部电压基准器;该器件工作时,CAUTION端流出 的电流经三极管放大后,点亮LED来提供告警指 示;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信号人口处接上快速熔断 器,目的是在浪涌峰值超过保护模块的额定值时,自 动断路,不使浪涌影响后续电路. 图2过流过压保护模块提供保护时的连接方法 1.1过压保护原理分析 对于正、负浪涌,YD-CLP200M分别通过-,・和 -, 结的雪崩击穿来提供保护.由于在过压保护模式 下,不需考虑门极触发的影响,所以特性分析只需针 对如图3所示的剖面进行.在正浪涌过压保护模式 下,CATHODE接地,ANODE相对于地为正,故 -, 、-, 正偏,-,。√。反偏;由于N 区浓度很高,故反 偏电压基本由-,。结承担.当ANODE端浪涌电压 上升到-,。结的击穿电压(即正浪涌的开启电压)时, -, 结发生雪崩倍增效应,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对,在 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向N・区、空穴向P・区运动,一 J, -I NJ一 , 图3过压保护剖面图 在负浪涌过压保护模式下,最终导通的晶闸管是 P1 N P2 N2,其工作原理与正浪涌时大致相同,区别在 于:①发生雪崩倍增的是Jz结;②开启电压比正浪 涌时略高,这跟P2区采用了短路射极的结构有关. 1.2正浪涌过流保护的等效电路及直流特性分析 Y【)-CLP2O0 M采用N门极触发的方式,通过 对外接电阻R 编程,对正浪涌提供过流保护.正浪 涌过流保护模式下的主要直流参数是正浪涌开启电 流,其表达式如下: t, t, , f =—V—A,NI—OO—E --——VG—ATE 4-, 眦 (1) 』 E 式中,V N0DE一‰为0.7 V左右;RE为外部 可编程电阻;J. o阻为卜一V特性曲线上,第一个 d /dI=o的点所对应的注入阳极的电流,由式(1) 可见,当RE一定时, oDE~ TE和, 0 是决定 开启电流的重要因素. 由于电路采用N门极提供保护,故图1所示剖 面右侧带P门极的部分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7],正 浪涌过流保护的机理可采用图4的简化剖面及内部 等效电路来分析.正浪涌过流保护模式下,CATH— ODE接地,ANODE和GATE相对于地都为正,且 由于外部电压基准器的作用,使GATE端电压低于 ANODE端电压,当浪涌电流在外电阻R 上产生的 压降大于一个PN结压降时,P2区横向电流, 在 R 上产生的压降大于一个PN结压降,GATE下的 N 将向P2注人电子,形成电子电流J.。,此电流提 供Q2的基极电流J. ,当 放大 倍后,在Rz上 产生压降大于一个PN结压降时,使Q3开通,它的 集电极电流 叠加上电子电流J. 再提供Q2的基 极电流J. 。,J.b。再经放大提供Q3的基极电流,使Q3 的集电极电流 发生倍增,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 最终使晶闸管PzN。P。N 由断态区,经过负阻区最 终进入导通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姚超,沈克强: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的工作机理分析801 anodeI…,、、\、、、、、\\\一、、,,、v ^、, 凹 _ P.VR:I N. ‘、I I 、、、、、、、、、、、、、、、 图4正浪涌过流保护剖面及等效电 在正浪涌过流保护模式下,如果门极触发电流 不够大,会引起N 区向Pz区注入电子的强度不 够,就存在横向二极管PzNs比竖直方向的晶闸管 P N。P。N 先导通的问题,也就是存在一个竞争问 题,表现在 特性上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虚线尖 峰,这样不仅存在一个瞬态功耗,同时还因、,,一一 VoATE和, o 都变大,使正浪涌开启电流会变得太 大,器件将无法正常开启. 图5正浪涌过流保护可能FV曲线 L 3负浪涌过流保护的等效电路及直流特性初步探讨 YD-CLP200M采用P门极对负浪涌进行过流 保护,此模式下的主要直流参数是负浪涌开启电流, 表达式如下: , SWON- 一—— -一VGATE --VANODE———广一一4 -IGT(2) 式中,VGATE— ODE为0.7 V左右;RE为外部 可编程电阻;IGT为 、厂特性曲线上,第一个dV/d, 一0的点所对应的注人P门极的触发电流.由式(2) 可见当RE一定时,、, TE一、,, 】DE和,GT是决定开启 电流的重要因素. 图1右侧的N门极的影响可忽略[7],负浪涌过 流保护机理可采用图6的简化剖面及内部等效电路 来分析.负浪涌过流保护采用了晶闸管的放大门极 结构 .负浪涌过流保护模式下,CATHODE接地, ANODE和GATE相对于地都为负,且由于外部电 压基准器的作用,使GATE端电压高于ANODE端 电压,当浪涌电流在外电阻R。上产生的压降大于一 个PN结压降时,P 区横向电流,-在R-上产生的 压降大于一个PN结压降时,小晶闸管P-N-P N 首先触发导通,但由于N 上是一个金属跨接,相当 于一个浮置电极,由于电流在P2区横向流动引起该 电极A点电势高于B点;且该电极电阻比P2区等 效电阻小很多,故P-N。PzNs的导通电流,z主要从 浮置电极上流过,并被引到接近主晶闸管 P1N1P2N2的AONDE区域,与P2区横向电流, 叠 加在一起,提供主晶闸管P-N。PzNz的门极触发电 流I6x,这比直接由GATE端提供的门极触发电流 大很多,相当于把门极电流放大了,这样就可促使主 晶闸管P N P2 N2的短路发射点结构的导通区迅速 由左向右扩展,即主晶闸管迅速导通.导通过程中的 正反馈机理与正浪涌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Pz及 N。区的过剩载流子有一个从左向右扩展的过程,即 从Q。、Q2基区向Q5、Q6基区的横向扩展过程. M------- ,_●一 ’AU  IlANODE I 北 l I OR,o : l kQ- 一k Q| 一 ,I f ‘Q_、 、 tl/ 生 Q Q: qI— ,H J I P 1 、、 、、、、 、 、 、 、 、 图6负浪涌过流保护剖面及等效电路 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小晶闸管P-N-Pz N5比主 晶闸管P。N-P Nz先导通,即要保证电流在Ns+下 的P 区产生的压降大于在N2+下Pz区产生的压 降,根据B.JAYANT的理论[ ,应保证器件的横向 尺寸满足下列关: > (3) , r∞ 式(3)中四个横向尺寸在图6上有标注.如上述 条件得不到满足,将会使主晶闸管门极触发电流太 小,而不能使导通区迅速扩展,导致芯片局部过热而 易损坏. 此外,门极电流也使告警端的晶闸管PlN・P2 触发导通,其导通电流从CAUTION端流出,为电路 提供告警指示. 2主要直流参数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为了得到YD-CIJ ̄00 M主要直流参数的影响因 素,本文用MEDICI软件,对不同掺杂及结深下的开启 电压、正浪涌开启电流的 、厂特性曲线进行了模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02 电 子 器件 BREAKDOWN VOLTAGE(POSITIVE VS NEGATIVE) 第30卷 2.1开启电压模拟结果及分析 对于不同长基区N 厚度及浓度,模拟结果如 图7所示.对于相同的长基区掺杂浓度,开启电压随 长基区厚度增加而增加,但不明显;对于相同的长基 区厚度,开启电压随长基区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对正、负浪涌的过压保护,耗尽层均在N 区展宽,故影响开启电压的主要因素是长基区N 的厚度和浓度,厚度越大,浓度越小,开启电压越大. f m ,v (a)BREAKDOWN VOLTAGE VS CHANGEO W (a)相同长基区掺杂浓度(M一1.1×10 cm-3) (b)BREAKDOWNVOLTAGEVSDOPINGOFN. (b)相同长基区厚度( 一160 m) 图7 开启电压随长基区厚度和掺杂浓度的变化 对于正、负浪涌开启电压的比较如图8所示.这 里,取相同的长基区厚度(W 一160 m)和掺杂浓度 (M一1.1×10 cm-3),为了便于比较,负浪涌时的 ANODE端电压和电流均取其绝对值.结果表明,负 浪涌开启电压大于正浪涌开启电压,这是因为:负浪 涌时,阴极的短路发射极结构,使器件工作在断态区 时,等效三极管Q (N P Nz)的电流增益t ̄NPN很小 (接近0),而晶闸管的击穿电压与两个等效三极管 的电流增益有如下关系L1]: 一VB(1一t ̄pNp—t ̄NPN) ” (4) 式中, 为材料的雪崩击穿电压;t ̄pNp,t ̄NPN分 别为等效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为常数.由式 (4)可见,器件负浪涌过压保护时的开启电压略大于 正浪涌的,这是断态区等效三极管N P Nz的电流 增益t ̄NPN较小所致. 2.2正浪涌开启电流模拟结果及分析 对于不同的P:结深及平均浓度,以及不同的长 图8正、负浪涌开启电压的比较 基区厚度W ,模拟结果的F 特性曲线如图9所 示.对于相同的Pz平均浓度和长基区厚度,P:结深 越小,开启电流越小,寄生效应变小;对于相同的P: 结深和长基区厚度,Pz平均掺杂浓度越小,即方块 电阻越大,开启电流越小,寄生效应也越小;对于相 同的Pz结深和平均掺杂浓度,长基区N。厚度Wm 越小,开启电流越小,寄生效应基本被抑制.这三种 情况对开启电流的影响较大: (1)由于Pz与N 的结深之差即为Q- (N PzN。)的基区长度,其电流放大系数表达式为: aM 一1/ch( ̄-.) (5) 式中,W 为有效Pz基区长度,它与Pz基区长 度密切相关;L。为少子扩散长度.由式(5)可见,减 小P2的结深,即减小P2基区的长度,可以有效增大 Q 的电流放大系数,从而增强N 的电子注入,促 使竖直方向晶闸管PzN-P N 迅速导通,可降低开 启电流;但结深也不能太小,否则由于J。也反偏,且 N 浓度大,会发生Pz区的穿通. (2)由于门极触发电流与P2区方块电阻成反比 关系[3],故P2区平均掺杂浓度越低,则方块电阻越 大,较小的门极电流流过等长度和面积的P2区域,就 可产生较大的横向压降,有利于横向二极管P2 N3电 子注入强度增大,使开启电流减小;但P2平均掺杂浓 度不能太低,否则同样会引起P2区的穿通. (3)由于区的厚度即为三极管0.2(P N-Pz)的 基区宽度,减小N 的厚度有利于增加t ̄pNp,使晶闸 管的导通条件[ m]aPNP+aNPN一1更容易满足,竖直 方向晶闸管P:N。P-N 更容易导通,因此也有利于 降低开启电流,但N 厚度不能太小,否则会使开启 电压太小. 综上所述,适当减小Pz区的平均掺杂浓度、Pz 的结深以及N 的厚度可有效抑制上述寄生效应, 从而降低正浪涌的开启电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姚超,-&3L ̄: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的工作机理分析803 流的 特性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开启 电压的主要因素是长基区N。的厚度和掺杂浓度, 长基区厚度越大,掺杂浓度越低,则开启电压越高, 但开启电压也不能太大,否则对于电信设备起不到 及时保护,一般维持在300 V左右[ ;影响正浪涌开 启电流的主要因素是P2区结深和平均掺杂浓度,以 及长基区的厚度,P2结深越小、平均掺杂浓度越低, /V ta)CHANGEDⅪOFP2・IANDOEVSⅦ 长基区厚度越小,则可使开启电流越小,有效抑制寄 生效应,但这些结构参数又存在着下限.总之,要提 (a)相同的P2掺杂浓度及长基区厚度下 1 附/V (b)CHANGEDN』a、erase)OFP:-IANDOEVS VANDOE (b)相同的P2结深及长基区厚度下 ta)CHANGEDl OFP:・IANDOEVS VANDOE (c)相同的P2结深及掺杂浓度下 图9不同结构参数下,正浪涌开启电流 V特性曲线 3结论 本文分析了通信用过流过压保护模块Y【)_ CLP2OOM在过压保护、正浪涌和负浪涌过流保护 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与器件结构参数有关的 内部等效电路.并利用MEDICI器件模拟软件针对 不同的结构参数,对器件的开启电压、正浪涌开启电 高器件的整体性能,必须要调整主要的结构参数,进 行折衷考虑,才能优化器件性能. 参考文献: [13刘刚,余岳辉,史济群等。半导体器件——电力,敏感,光子,微 波器件[h幻.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第2、3章. [2]杨晶琦。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设计[h幻.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2,第3章. [3]Baliga B J.Power Semiconductor I)evicesEM].Boston:PWS Publishing Company,1996,chapter 3、6。 [4]王彩琳,高勇,张新.非对称型门极换流晶闸管阻断特性的设 计与优化[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21(2):129—133. [5]张伟强,杨小平,李建英等.浪涌保护器的发展动向[J].电瓷 避雷器,2001,4:29—33. [6]周志敏.电子装置的过压和过流保护与器件[J].通信电源技 术,2002,3(26):39—43. [7]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mmittee of the IEEE Power Zngi— neerign Society.IEEE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yristor Surge Protective eDvices ̄M],The Institute of Electircal and Electornics Engineers,Inc.2000..1-60. [8]KimSC,KimHW,SeoKS,et a1.Static andDynamicChar- acteristics of the 2.5 kV/500A l ̄sEC].Intemational con— f rence on microelectronics,2004,1:171—173. [9]Andreas Beutel,John Van Coller.The Application of Siliocn Avalanche D/odes on Low-Voltage Power SystemsEJ]./EEE IAS。2004。5(4):2594-2599. [10]Herzl Ahaorni.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eDtermina— tion of the'fOf-On Turnover Process in Four-Layer Semiocn— ductor eDviecsEJ].IEEE Transaction on Eduaction,2000, 43(4):434—4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