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解决“择校热”的思考

解决“择校热”的思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28卷第2期 2010年6月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JYUAN UNI、,El ITY V0i.28 No.2 Jun.2010 解决“择校热”的思考 赵儒彬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近几年来,教育界面临的诸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引起高度关注的有“择校 热”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等等。文章试图探讨以可行的方式大 面积、快速度地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途径,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渐解决上述教育热点问题。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实验;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中圈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16(2010)02—0036—03 多年来,我国始终重视中小学师资水平建设. 对较差的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尤为艰难.将使他现在 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困惑。所以。如果不从根 本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仅仅依靠这种大轮 采取了很多好的方式方法使师资水平得到较快提 高,教育教学水平进步显著。但是,近年来随着各 地优秀教师人才的逐步流失和新教师的不断增加、 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师资水平建设问题已成 岗方法就是大平均、大锅饭现象在教育领域的翻 版,这绝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缩小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才是解决“择校 热”问题的关键 为解决教育界多重、难点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如由 于强弱校之间的明显差异而导致的“择校热”问 题,就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将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试图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 方法。 一显然,缩小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将直接缓解 “择校热”现象。此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 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 、造成“择校热”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教师信奉“勤能补拙”。在教师自己无 法以最简捷的思路指导学生以最具效率的学习方 “择校热”的浅层次原因是由于有所谓的强校 和弱校的存在,导致了强校家长云集、好生飞渡, 人满为患;弱校门庭相对冷落,差生相对较多。强 校强在教学设施相对完整、先进,师资力量较强。 强弱校之间的所有硬件上的差异都可以通过加大资 金、设备的投入加以消除,唯独师资水平的差异难 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师资力量强大才是强校 的真正优势。是“择校热”的根本原因。 二、轮岗制度绝非解决“择校热”的最佳方法 式、方法应对中考、高考时,便以题海战术应对考 试而造成了学生不堪重负。不难看出.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进而缩小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是解决问题 的关键。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就 是要严把中小学教师入门的质量关。这是最容易做 到、也最有效果的途径和保证。 1.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教育行政部门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有的城市尝试教师、校长轮岗制度,希望减弱 择校热,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显然给广 大教师带来了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同时也带来了很 等不低于公务员,借以吸引一些高层次的人才,逐 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2.提高大学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师的门槛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应对想成为教师的大学毕业 生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还应该要求他 们具备能够较熟练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 教育伦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能 多教学上的新问题。如面对不熟悉的学生怎样设计 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来取得最大 的教学效果问题就不是简单问题,并非每一位教师 都能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的,那些原来教学水平相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简介:赵儒彬(1963一),男,吉林永古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一36—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总第95期) 力。为此。应该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有爱心的、知 一年级的一个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培训班级,在学 识基础扎实的较好人才进行为期一年或二年的教育 校中精心挑选上进心强的中青年教师任各门课程。 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从中选拔出确实具备较高 同时。为每门学科挑选一至二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 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学一线实习。若通 教师(也可以聘请符合要求的退休老教师)配合教 过了一年左右的实习培养考核就可以正式批准他成 研室各科的教研员和几名教育研究专家共同形成一 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真能这样做。不仅保证了 个实验培训中心。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利用暑假 教师队伍的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前巨 由培训中心为参加实验的教师和本校其他教师、本 大的就业压力。 地区其他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和技能培训。尤其要讲 四、选择实验校,建立实验班,大批量培养实 清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意义、做法和要求。然后, 验教师及其周围同事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由培训中心的各科专家与各科教师按照教育实验的 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通过一系列中长期 要求共同探讨、备课。使教师们熟悉高标准的教育 的教师培养工程造就了一大批“名师”、 “教学能 教学的要求。逐渐形成内在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 手”,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 识。为以后形成自发地按照高标准备课、研究教材 用。此外。针对全体教师的各种形式的进修、短 的习惯打好基础。其次,暑假的集中备课是专家组 训、讲座、辅导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不小的帮 帮助实验教师提高备课能力的关键阶段。通过这一 助。但是,教育教学水平不均衡也是不争的事实。 阶段的共同讨论、共同备课。专家了解了未来的任 首先,大家公认的好教师不多且相对集中于一些 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习惯、思维习惯等等情 “好学校”。“好学校”的好教师多(因为收入高, 况,为以后的合作打好了基础。而实验教师则学会 其他学校的好教师纷纷调人),教学成绩相对较好, 了如何分析教材、确定教材在节、章、全书中的地 他们也使好学生们趋之若鹜,纷至踏来。如此,使 位、重要意义,如何在节、章、全书的背景下准备 好学校更好,差学校更差。其次,大家公认的好教 一节课,如何预判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有针对性地 师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也是信奉“勤能补拙”的典 备课,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学生情况、自身 范,他们的学生的作业量都比较大,而且,他们对 的教学特点等综合考虑备课。如何准备课堂上的应 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很高。使学生不敢不完成作 急对策(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件即非正 业。如果各科老师都如此。那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可 常有序的教学事件时,教师如何应对。可从教师、 想而知了。再次。每个薄弱学校中绝大多数的教师 教材、学生、教学设备、教育氛围等方面事先考虑 是属于普通教师之列的.他们的教学成绩不突出 解决对策。对策包括直面应对、曲意引导、幽默化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足信奉“勤能补拙”的),知识 解等)。第三,暑期还要让即将面对的学生、家长 基础、教学水平一般甚至更低,远不能让学校、学 明白本次教育实验的目的、意义、做法等等,让学 生和社会满意(在某些学校里,这种情况与历史的 生明白应该怎样学习各科知识(不同学科学习的方 遗留问题有一定关系,随着那些不太称职的教师退 法不尽相同),包括怎样提问、怎样交流、怎样安 休离去,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往往是学生累得 排时间、怎样确定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等。让家 晕头转向,教学成果两手空空。 长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与老师沟通。怎样及时发 显然,各种短期的培养方式成效并不显著.必 现孩子的变化并积极配合、引导(发扬好的,抑制 须下定决心以一种相对长期的、合理的方式培养教 坏的)以及及时知会孩子的任课教师。以便根据变 师,促进教师们的快速成长,以期尽快缩小薄弱学 化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促进孩 校教师与好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以下是 子的进步。总之,暑期的全面、全方位培训为开学 选择实验校,建立实验班,大批量培养实验教师及 后的教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开学后。专家 其周围的同事的一种设想。 组要全程跟听实验班每天的每一节课(还应包括朗 1.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调配各方力量.在一定 读课、预习课、复习课、自习课、活动课、班会等 区域建立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教师培养基地校 一切班级活动),并在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 可以设想,如果各地教育局在薄弱学校相对集 总结。每天下午或晚上都要安排1至2节课的研讨 中的地域选择一所薄弱学校作为培训基地.选择初 时间,由当天的所有上课教师(以及自愿参加讨论 一37— 2010血 赵儒彬:解决“择校热”的思考 大家参与探讨、进一步实验论证。 第2期 的其他教师)和全体专家组成员共同交流、探讨当 天教学中哪些做法值得肯定,哪些做法需要改进等 问题,并为明天如何做出相应的安排、改进展开讨 论并形成统一意见。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大 型教学研讨会。总结一周来值得推广的做法和注意 改进的地方。第五,开学两周后,集中参与教育实 验的全体人员,结合这段时间学生的表现讨论制定 2.现阶段应坚持不懈办实验校来培养教师, 大面积高质量地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如果这样的教育教学实验能够保质保量地进 行,二三年内必然能够培养出来一批较好的教师. 形成良好的教改氛围,并带动本校、本地区的其他 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加快促进广大教师的 适于全班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明确其中的变化 成长。四至六年就可在本教学区域带来根本的改变。 量、控制量。为以后每两周定期进行的讨论、调整 此外, “择校热”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能在很 做好铺垫准备。因为,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大程度上解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因素应逐渐增加。他控因素应逐 显然,如果把成功的培训经验加以推广的话, 渐减少。当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时, 薄弱学校教师与好学校教师之问的教学水平差异也 他控因素应降到最低。即要坚持引导而不要强制规 就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问内迅速减小了。择校热、课 定。第六,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实验班全体学生及其 业负担过重的难题也就能够尽快地得到解决。以 家长与实验中心教师、专家之间的见面交流会。由 后,新批准的素质更高的教师从教后必然从根本上 学生和家长谈一月来的收获、变化和困惑,由教 改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进而使其他相关的 师、专家给出合理的解答,促使三方形成共同的意 教育难题也迎刃而解。 见.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 参考文献: 证。第七,每学期要开大型的总结表彰会(要求本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区域所有教师参加),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和学生 社.2006. 以及家长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熟的教育、教学 【2】[美】布鲁克斯.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范玮,译■匕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方式、方法给予肯定、加以推广(强制性要求其他 【3】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教师采用,至少试用),对于不太成熟的东西捉请 社.2006. Thinking about the Solution to the School—-Choosing Craze ZHA0 Ru-bin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ts,many problems facing the education sector has gradually become hot issues of society.There arises great concem for School—Choosing Craze。an excessive burden on the issue of acadenfic,education equity,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In this paper。some feasible ways have been explore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eachers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as a breakthrough to solve the above-mentioned progressive education hot issues. Key Words:teacher qualiifcation;education experiment;teacher training;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of teaching 一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