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工程施工技术【2019新增】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工程施工技术【2019新增】

2020-09-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笔记

感谢你能看到我的笔记,希望我的整理能为你的二建顺利拿证提供帮助,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 那就是在真正知道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不要放弃,请坚持下去,生活不止如此

2A312034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工程施工技术【2019新增】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预制构件(部件)为主构成的装配式建筑。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总体要求,规范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

一、基本规定

(1)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等专业,编制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设计。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确定施工工艺措施。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按计划规定期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专项培训及技术交底。

(5)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预制构件制作、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

(7)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

(8)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和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

(9)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

(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的施工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11)预制构件吊装、安装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各工序的施工,应

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工序控制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12)施工现场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灌浆施工人员应进行专项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13)结构施工全过程应对预制构件及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等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出现损伤或污 染。

(14)工程施工宜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的信息化,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规定,进行施工措施复核及验算、编制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成品保护、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2)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堆场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卸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预制构件周转使用的场地。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和|要求,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安装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验算后选择起重设备、吊具和吊索,在吊装前,应由专人检查核对确保型号、机具与方案一致;

2)安装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测量放线后,标出安装定位标志,必要时应提前安装限位装置。 3)预制构件搁置的底面应清理干净;

4)吊装设备应满足吊装重量、构件尺寸及作业半径等施工要求,并调试合格。

三、构件进场

(1)预制构件进场前,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验收。 (2)预制构件进场前,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3)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出厂合格证;

2)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3)钢筋复验单;

4)钢筋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5)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4)预制构件装卸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预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

(5)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宜设置在塔式起重机有效起重范围内,并设置通道。 (6)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堆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支垫稳固。采用靠放方式时,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

(7)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垫木距板端部大于200mm,且间距不大于1600mm,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8)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9)预应力构件需按其受力方式进行存放,不得颠倒其堆放方向。

四、构件安装与连接

(1)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吊装顺序提前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并校准定位后,应及时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2)预制构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起吊宜采用标准吊具均衡起吊就位,吊具可采用预埋吊环或埋置式接驳器的形式;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

2)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和起备;在吊装过程中,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3)预制构件吊装应采用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方式;构件吊装校正,可采用起吊、静停、就位、初步校正、精细调整的作业方式;起吊应依次逐级增加速度,不应越档操作。

(3)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2)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板高的2/3,且不应小于柱、板高的1/2;下部支承垫块应与中心线对称布置; 3)对单个构件高度超过10m的预制柱、墙,需设缆风绳;

4)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4)预制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测量→预制柱起吊→下层竖向钢筋对孔→预制柱就位→安装临时支撑→预制柱位置、标高调整→临时支撑固定→摘钩→堵缝、灌浆;

2)安装顺序应按吊装方案进行,如方案未明确要求宜按照角柱、边柱、中柱顺序进行安装,与现挠结构连接的柱先行吊装; 3)就位前应预先设置柱底抄平垫块,控制柱安装标高;

4)预制柱的就位以轴线和外轮廓线为控制线,对于边柱和角柱,应以外轮廓线控制为准;

5)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在两个方向设置可调斜撑作临时固定,并应进行标高、垂直度、扭转调整和控制;

6)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调整就位后,柱脚连接部位应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封堵。

(5)预制剪力墙墙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测量→预制墙体起吊→下层竖向钢筋对孔→预制墙体就位→安装临时支撑→预制墙体校正→临时支撑固定→摘钩→堵缝、灌浆; 2)与现浇连接的墙板宜先行吊装,其他墙板先外后内吊装;

3)吊装前,应预先在墙板底部设置抄平垫块或标高调节装置,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连接的夹心保温外墙板应在外侧设置弹性密封封堵材料,多层剪力墙采用坐浆时应均匀铺设坐浆料;

4)墙板以轴线和轮廓线为控制线,外墙应以轴线和外轮廓线双控制;

5)安装就位后应设置可调斜撑作临时固定,测量预制墙板的水平位置、倾斜度、高度等,通过墙底垫片、临时斜撑进行调整;

6)调整就位后,墙底部连接部位应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封堵;

7)墙板安就位后,进行后浇处钢筋安装,墙板预留钢筋应与后浇段钢筋网交叉点全部扎牢。

(6)预制梁或叠合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支撑架体搭设→支撑架体调节→预制梁或叠合梁起吊→预制梁或叠合梁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2)梁安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3)安装前,应测量并修正柱顶和临时支撑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柱上弹出梁边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对梁端、两侧、梁轴线进行精密调整,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4)安装前,应先复核柱钢筋与梁钢筋位置、尺寸、对梁钢筋与柱钢筋位置有冲突的应按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

5)安装时,梁伸入支座的长度与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安装就位后应对安装位置、标高进行检查;

7)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7)预制叠合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支撑架体搭设→支撑架体调节→叠合板起吊→叠合板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2)安装预制叠合板前应检查支座顶面标高及支撑面的平整度,并检查结合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预制叠合板之间的接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吊装就位后,应对板底接缝高差进行校核;当叠合板板底接缝高差不满足设计时,应将构件重新起 吊,通过可调托座进行调节;

5)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8)预制楼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钢筋调直→垫垫片、找平→预制楼梯起吊→钢筋对孔校正→位置、标高确认→摘钩→灌浆;

2)安装前,应检查楼梯构件平面定位及标高,并应设置抄平垫块; 3)就位后,应立即调整并固定,避免因人员走动造成的偏差及危险;

4)预制楼梯端部安装,应考虑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的差异,确保踏步高度一致; 5)楼梯与梁板采用预埋件焊接连接或预留孔连接时,应先施工梁板,后放置楼梯段;采用预留钢筋连接日才,应先放置楼梯段,后施工梁板。

(9)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临时支撑搭设→预制阳台板、空调板起吊→预制阳

台、空调板起吊落位 →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2)安装前,应检查支座顶面标高及支撑面的平整度;

3)吊装完后,应对板底接缝高差进行校核;如板底接缝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将构件重新吊起,通过可调托盘进行调节; 4)就位后,应立即调整并固定;

5)预制板应待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

(10)叠合类构件的装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类构件的支撑应根据设要求或施工方案设置,支撑标高除应符合设计规定外,尚应考虑支撑系统本身的施工变形; 2)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11)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对较高的预制柱,在安装其水平连系构件时,应采取对称安装方式;

2)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

3)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4)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12)预制构件间钢筋连接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以及直螺纹套筒连接等形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界面清理→灌浆料制备→灌浆料检测→灌注浆料→出浆口封堵。

(13)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构件就位前,应检查下列内容:

1)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 2)被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

3)当套筒、预留孔内有杂物时,应清理干净,并应检查注浆孔、出浆孔是否通畅;

4)当连接钢筋倾斜时,应进行校正,连接钢筋偏离套筒或孔洞中心线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14)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前应制定钢筋套筒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套筒内表面和钢筋表

面应洁净,被连接钢筋偏离套筒中心线的角度不应超过7°,灌浆操作全过程应由监理人员旁站;

2)灌浆料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按配置要求计量灌浆材料和水的用量,经搅拌均匀后定其流动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灌注;

图 1: 钢 筋 套 筒 灌 浆 连 接 图 2: 钢 筋 套 筒

图 3:灌浆作业长方体试件留置

3)浆料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灌浆后24h内不得使构件与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

4)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应制作1 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 组40mm×40mm ×160mm 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连接部位温度低于10℃,应对连接处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6)灌浆作业应留下影像资料,作为验收资料。

(15)采用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前应对连接孔道及灌浆孔和排气孔全数检查,确保孔道通畅,内表面无污染;

2)竖向构件与楼面连接处的水平缝应清理干净,灌浆前24h连接面应充分浇水湿润,灌浆前不得有积水;

3)竖向构件的水平拼缝应采用与结构混凝土同强度或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进行周边坐浆密封,1d以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4)灌浆料应采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从开始加水到搅拌结束应

不少5min,然后静置2~3min;搅拌后的灌浆料应在30min内使用完毕,每个构件灌浆总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内;

5)浆锚节点灌浆必须采用机械压力注浆法,确保灌浆料能充分填充密实; 6)灌浆应连续、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出浆液后,立即封堵排气孔,持压不小于30s,再封堵灌浆孔,灌浆后24h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

7)灌浆结束后应及时将灌浆孔及构件表面的浆液清理干净,并将灌浆孔表面抹压平整;

8)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应制作1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mm

×40mm×160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9)灌浆作业应留下影像资料,作为验收资料。

(16)采用干式连接时,应根据不同的连接构造,编制施工方案,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螺栓连接时,应按设计或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检查和质量控制,螺栓型号、规格、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锈蚀、裂纹、滑丝等缺陷,并应对外露铁采取防腐措施;螺栓紧固方式及紧固力须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焊接连接时,其焊接件、焊缝表面应无锈蚀,并按设计打磨坡口,并应避免由于连续施焊引起制构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焊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预应力法连接时其材料、构造需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4)采用支座支撑方式连接时,其支座材料、质量、支座接触面等须符合设计要求。

(17)装配式结构的后浇混凝土节点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施工。 (18)后浇混凝土节点钢筋施工:

1)预制墙体间后浇节点主要有\"一\"形、\"L\"形、\"T\"形几种形式;节点处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安放封闭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安放开口筋、拉筋→调整箍筋位置→绑扎箍筋;

2)预制墙体间后浇节点钢筋施工时,可在预制板上标记出封闭箍筋位置,预先把箍筋交叉就位放置;先对预留竖向连接钢筋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再连接上部竖向钢筋;

3)叠合构件叠合层钢筋绑扎前清理干净叠合板上的杂物,根据钢筋间距弹线绑扎,上部受力钢筋带弯钩时,弯钩向下摆放,应保证钢筋搭接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4)叠合构件叠合层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局部钢筋堆载过大。

(19)后浇混凝土节点模板施工:

1)预制墙板间后浇节点安装模板前应将墙内杂物清扫干净,在模板下口抹砂浆找平层,防止漏浆;

2)预制墙板间后浇节点宜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应通过螺栓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模板安装时应避免遮挡预制墙板下部灌浆预留孔洞,夹心墙板的外叶板应采用螺栓拉结等加强固定,墙板接缝部分及与定型模板接缝处均应采用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

(20)后浇混凝土节点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节点、水平拼缝应连续浇筑,边缘构件、竖向拼缝应逐层浇筑,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预制构件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1)叠合层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叠合面上的杂物、浮浆及松散骨料,浇筑前应洒水润湿,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2)浇筑时宜采取由中间向两边的方式; 3)叠合层与现浇构件交接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4)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应移动预埋件的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件连接部位;

5)分段施工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

(22)后浇节点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预埋管槽线盒位置偏移。

(23)在叠合板内的预留孔洞、机电管线在深化设计阶段应进行优化,合理排布,叠合层混凝土施工

时管线连接处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24)混凝土浇筑应布料均衡。浇筑和振捣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相连接构件、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

(25)预制构件接缝棍凝土浇筑完成后可采取洒水、覆膜、喷涂养护剂等养护方式,养护时间不应少

(26)装配式结构连接部位后浇棍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方可进行支撑拆除。

(27)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应按照设计要求的防水构造进行施工。

(28)预制外墙接缝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墙板接缝处,可采用聚乙烯棒等背衬材料塞紧,外侧用建筑密封胶嵌缝。外墙板接缝处等密封材料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

(29)外侧竖缝及水平缝建筑密封胶的注胶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密封胶应在预制外墙板固定后嵌缝。建筑密封胶应均匀顶直,饱满密实,表面光滑连续。

(30)预制外墙板接缝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表面清洁处理→底涂基层处理→贴美纹纸→背衬材料施工→施打密封胶→密封胶整平处理→板缝两侧外观清洁→成品保护。 (31)采用密封防水胶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防水胶施工应在预制外墙板固定校核后进行; 2)注胶施工前,墙板侧壁及拼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 3)嵌缝材料的性能、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防水胶的注胶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墙板粘结牢固,不得漏嵌和虚粘;

5)施工时,先放填充材料后打胶,不应堵塞防水空腔,注胶均匀、顶直、饱和、密实,表面光滑,不应有裂缝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