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部编版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真题】部编版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请你务必填好自己的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满分为120分。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9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10-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3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本题满分6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A.mò zhuō jì gān B.mò zhuò jí gàn C.mú zhuò qì gàn D.mú zhuō qí g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返既往了。 ........B.狐仙姑深夜的斓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D.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漠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竹竿搁在珠兰的枝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二)诗文理解与默写【本题满分13分】

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早春的繁丽景色,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

B.《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批判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C.《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D.《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5.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②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④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⑤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望岳》杜甫)

⑦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⑧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⑨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⑩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1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今年春节,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广受好评。“和歌以诗”的崭新形式让网友纷纷点赞,市北区青岛语文学苑相继转发。

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该节目受到好评的原因。字数要求60字以内

7.请你根据下列游记中的景物描写,给崂山的象形石命名。(4分)

崂山的雄奇秀美,自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我之游崂山,却更喜欢从更细微的角度去看,只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崂山可谓一步一景。今儿,跟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崂山的象形石吧。

“____池”位于崂山的返岭村和长岭村之间的重岩叠嶂间,酷似心形,只要不是特别干早,池里总是有盈盈的一汪清水,映照着天上的蓝天白云。

扁扁的头,尖尖的嘴,短小的翅膀,臃肿的身子,憨态可掬地站在那儿,像极了“蠢笨的企鹅”呢!这象形石被称为“_____峰”。

北九水蔚竹观附近的“_____石”,孤零零地立在这儿,是铁扇公主的扇子遗落此地了么?沿着蔚竹观往西走,还会看到“____石”,如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那火苗儿,似乎被风吹的随风而摆呢。

(摘自李念胜《行走的语文|微观崂山——细数崂山奇石,感叹鬼斧神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8.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文出自____的著作《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 A.鲁迅 朝花夕拾 祥子过上好日子时的感受

B.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买上新车时的感受 C.鲁迅 朝花夕拾 祥子拉上别人新车时的感受 D.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过生日时的感受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一句中的“更”是副词。 B.“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一句中的“在”是介词 C.“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一句中的“因为”是介词。 D.“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一句中的“而且”是连词。 二、阅读【本题满分40分】

(一)文言文课内阅读【本题满分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以我酌油知之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11.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以钱覆其口 D.以我酌油知之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见往事耳 C.当世无双 D.但微颔之 .......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B.非复吴下阿蒙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尝射于家圃 1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2)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4分】

鲜花课 乔叶

(1)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来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奔过来,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吧,每枝都用淡绿色的纱纸独立包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

(2)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别,进入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3)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4)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

(5)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的百合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着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6)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7)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事情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仍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只是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8)人群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小情侣顿时笑靥如花,还要求和他合了影。合影时,男人的酷脸流露了一丝笑模样,虽然是洨淡的,却也是极动人。

(9)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越来越近,我的心居然有些紧张得好像要跳起来,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10)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11)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

(选自《读者》2018年第7期)

15.题目“鲜花课”有怎样的含义?(3分)

16.第(2)自然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我不由得笑起来。“我”为什么不由得笑起来?请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3分)

17.从全文看,第(3)自然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5分)

18.体会第(8)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合影时,男人的酷脸流露了一丝笑模样,虽然是淡淡的,却也是极动人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4分】

最后一堂语文课

曾颖

(1)我的最高文凭是职业高中家电专业,读这个专业,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黄老师,他虽然只教了我一年的语文,但对我的影响,至今还在。

(2)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这门课程,颇有点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告诉大家:“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3)这句话与其是开导学生,倒莫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一一作为一个刚从普通高中集体转型到职高来的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是可想而知的。但老天冥冥中这样的安排,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正规的高中语文教育,虽然,仅仅是短短的一年。

(4)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仿佛专为这身衣服定制一般,散着灰白的光泽。这身别人穿着像垃圾,而他穿着像文物的行头,让人想起电影里那些迎着阳光走来的五四青年。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保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气场。

(5)语文课对于我们修电视机收音机,并没什么用处。这件事黄老师与我们,都是明白的,纯是一种带着情感的自我安慰,对于行将退休已无再去他方可能的一位老语文教师,我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无奈与不舍。

(6)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语文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他用汉语中最美丽的辞章,为我们原以为已堵死的人生开了一扇窗。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一篇好文章和诗歌,眼里耳里都会浮现出黄老师为我们诵读的场景。

(7)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一年时间匆匆而过。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来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8)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笫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一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

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呜的感觉,是可想而知的,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9)这在校园中,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然要各种调查、各种询问,各种疏通与解释,以及各种软硬兼施的威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清楚,是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是关于黄老师。

(10)从校领导到班主任,有针对性地解释了原因,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原因,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给我们当面做解释。

(1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他的肘间没有夹着课本,自然也就不用把手插在裤带里。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

(12)还是那浑厚的男中音,内里含着一些不舍的酸涩,以及强要把这种酸涩感压制住的别扭。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13)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不,只算得是一个小小的洞,你们通过这个洞,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你们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眼界。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你没有看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也许它就在你眼前你耳边,但因为你的所知所识有限,不认识而已。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知道更多美好,与不知道,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14)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最后一次上语文课。

(15)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洞与小窗的开始。没有一天止息。

(16)我的同学里,这么做的也并不少,多年之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说起文化与美,都有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

(17)我不知道,这些都与32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至少,我的人生道路,与之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一一像种子与果实!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3期)

19.文中我们对“语文课”的态度和情感,是在发生着变化的。请将相关内容写在下面横线处。(3分)

可有可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13)自然段中,黄老师最后一节语文课上给我们说的话断断续续,此时他有怎样的心理及情感?(2分)

2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15)自然段划横线句子“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洞与小窗的开始”的含义。(3分)

22.文章结尾第(17)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3分)

23文中的“黄老师”与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都德)中“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有何相同点?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

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抱……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请以“_____记住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字数不少于500字。 (2自拟题作文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字数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