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总 经 理: 赵
翔
总 工程 师: 康
旦景
文
审
定: 王 .[
林
公 司经 理: 邬 相 国
审
核: 黄 练 红
编
制: 沈 泽
2006年8月16日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永合实业公司红牌楼广场项目
抗浮锚杆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审审编定:
核:
制:
2006年8月日
16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1. .................................................................................................................................................... 前言 .............................................................................. 1
1.1工程概况 ............................................................. 1
1.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 1
1.2.1地形、地貌特征 .................................................. 1 1.2.2气象概况 ........................................................ 1 1.2.3地层结构 ........................................................ 2 1.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2 1.3设计依据 ............................................................. 2 2. .................................................................................................................................................... 抗浮
锚杆方案设计 ................................................................. 3
2.1抗浮锚杆方案选择 ..................................................... 3 2.2抗浮锚杆设计计算 ..................................................... 3
2.2.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 .................................... 3 2.2.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 ...................................... 3 2.2.2锚杆长度 ........................................................ 4
2.3抗浮锚杆设计简述 .......................................................... 5
2.3.1 施工方法与特点 .................................................. 5 2.3.2锚杆设计 ........................................................ 5 2.3.3抗浮锚杆数量的计算 .............................................. 6 2.3.4防腐、防锈措施 .................................................. 6 2.3.5抗浮锚杆的检测 .................................................. 6
3. .................................................................................................................................................... 施工方案设计 ..................................................................... 7
3.1施工工艺流程 ......................................................... 7 3.2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 7 3.3锚杆的制作 ........................................................... 7 4. .................................................................................................................................................... 施工组织设计 ..................................................................... 8
4.1施工管理主要人员配备情况 ............................................. 8 4.2劳动力计划 ........................................................... 8 4.3施工设备 ............................................................. 8 4.4施工进度计划 ......................................................... 9 4.5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 9
2006年8月16日
5. ....................................................................................................................................................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9
5.1质量保证措施 ......................................................... 9 5.2安全生产措施 ......................................................... 10 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0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四川省永合实业公司投资兴建的红牌楼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主楼
10〜
15层,高50m三层地下室,地下车库区域设置抗浮锚杆。
本工程土 0.000绝对标高503.00m,地下室A、B顶板标高分别为487.80m和488.60m, 建议抗浮水位标高499.00m。本工程地下室基础柱网间距为 8400mrhC 8400mm拟采用梁 板式筏板基础,梁为“井”字梁布置,梁间距为 2800mm板厚估计为300m〜500mm
本工程地下室整体开挖,在裙楼部分设置抗浮锚杆。设计提供的设计参数如下: 地 下室A抗浮面积为12200.00卅,浮力净力反力值为62.50kN/m2;地下室B抗浮面积为 10280.00m\",浮力净力反力值为 54.50kN/m2。
该工程由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设计,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
1.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红牌楼,紧靠川藏公路。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属
岷 江 II 级阶地。
1.2.2 气象概况 成都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据
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6.2 C,极端最高37.3 C,极端
最低-5.9 C;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 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 ( NE向),瞬 时最大风速为
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 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 960 小时。
1.2.3地层结构
根据根据地勘单位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拟建场地分布的地层主要由第四 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组成。本场地各岩土层的 承载力特征值主要参数建议值详见表
123 。
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 1.2.3
地层 编号 层称土名粉质粘土 粉 中 土 砂 重度 (kN/m ) 20 19 18 21 22 23 丫 3 内摩 擦角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Es (MPa) Eo (MPa) © (kPa) C (kPa) (° ) 压缩 模量 变形 模量 粘聚力 CD CD O ◎ 5.5 5.0 / / / / / / 8.0 24.0 30.0 42.0 20 15 0 0 0 0 16 12 25 35 40 45 140 120 120 320 600 800 稍密卵石 中密卵石 密实卵石 1.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资料,该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型潜水,地下水主拟建 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组成,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内,受生活 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迳流补给,水量丰富,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
砂卵石土渗透系数K值建议取20m/d。
6.00m左右,变化幅度约在2.00m左右
1.3设计依据
⑴《红牌楼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⑵《成都红牌楼广场抗浮范围示意图》(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⑷《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⑸《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
⑹《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T5026-2001)。
2•抗浮锚杆方案设计
2.1抗浮锚杆方案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和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抗浮锚杆拟采用以下方案: ⑴锚杆采用钢筋;
⑵锚杆平面位置布置在梁、柱下,横向间距为 2800mm,纵向间距为1680mm (详 见《标准柱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⑶锚杆钢筋的预留筋锚入基础梁中,不设置锚头。
2.2抗浮锚杆设计计算
2.2.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
根据设计提供的设计参数和我院的抗浮锚杆布置方式,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 如下:
⑴地下室A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
2.80m x 1.68m x 62.50kN/m2= 294.00 kN
⑵地下室B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
2.80mx 1.68mx 54.50kN/m2= 256.36kN
2.2.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
本锚杆属永久性锚杆。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条,按下式计算配筋量:
(CECS 22:2005)7.4.1
KtNt
yk
式中: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m^);
K t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取 1.6 ;
Nt—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地下室 A取294kN,地下室B取256.36kN; fyk—锚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表422-1,本工程采用III级钢,取400kN/mrh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⑴地下室A:
钢筋截面面积:1176ml2。
配筋根数:当采用①28111级螺纹钢时,n= A/A=1176十615.75=1.91,取n = 2。 ⑵地下室B:
钢筋截面面积:AS= 1025mi7i
配筋根数:当采用①25III级螺纹钢时,n= AS/A=1025- 491 = 2。
2.2.2锚杆长度
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7.5.1条规定,抗浮锚杆锚固段 长度可按式5.2.1及式5.2.2进行估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KNt
La> -
n DfmgW
KNt
(7.5.1-1 )
、 La戸
1
(7.5.1-2 )
n
n dZ fmsW
式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表7.3.1条,永久性锚杆取2.2 ;
Nt—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地下室A取294kN,地下室B取256.36kN; La—
锚杆锚固段长度(m,
fm—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根据《成都地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表11.4.9,取250kPa;
f ms—锚固段注浆体与钢筋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kPa),根据《岩土锚杆(索)
yk
技术规程》(CECS 22:2005)表 7.3.1-3,取 2000kPa;
D —锚固体直径,取0.15m; d —钢筋的直径;
Z—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
0.75 ;
屮-锚固段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 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表 7.5.2 ,取 1.40;
n—钢筋根数,取2。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⑴地下室 A: 根据式 7.5.1-1 ,La> 3.92m;根据式 7.5.1-2 ,La> 1.75m。
二者取大值,La> 3.92m。因卵石层为松散无粘结介质,根据经验,应将锚杆顶部 1m范围考虑为无效锚固段。故抗浮锚杆设计长度为
规范》,预留在基础里面的钢筋长度为 35d=0.98m。
⑵地下室 B:
根据式 7.5.1-1 ,La> 3.42m;根据式 7.5.1-2 ,La> 1.71m。
二者取大值,La> 3.42m。因卵石层为松散无粘结介质,根据经验,应将锚杆顶部 1m范围考虑为无效锚固段。故抗浮锚杆设计长度为
规范》,预留在基础里面的钢筋长度为 35d=0.785m。
5.00 m。依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
4.50 m。依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
2.3 抗浮锚杆设计简述
2.3.1 施工方法与特点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锚固段全部锚入卵石层,杆体直径①
150mm孔内置入
钢筋,回填砾石并经压浆锚固,把锚杆顶搭接段钢筋与基础配筋焊接牢固,最后形成直 径约150mm的抗浮锚杆。
2.3.2 锚杆设计
根据抗浮锚杆设计计算,抗浮锚杆设计简述如下:
⑴锚杆布置在梁、柱下,横向间距为 2800mm,纵向间距为1680mm;
⑵抗浮锚杆锚固体直径150mm地下室A锚杆长度5.00m,地下室B锚杆长度4.50m; ⑶地下室A :锚杆钢筋采用2根①28的III级螺纹钢,依据《岩土锚杆(索)技术 规程》
(CECS22:2005),预留在基础里面的钢筋长度为 35d=0.98叶锚杆钢筋的预留筋 锚入基础梁中,不
设置锚头,基础梁的宽度满足结构要求即可。
⑷地下室B:锚杆钢筋采用2根①25的III级螺纹钢,依据《岩土锚杆(索)技术 规程》
(CECS22:2005),预留在基础里面的钢筋长度为 35d=0.785m。锚杆钢筋的预留筋 锚入基础梁中,
不设置锚头,基础梁的宽度满足结构要求即可。
⑸抗浮锚杆平面布置详见 《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结构详见《抗浮锚杆大样图》 。
2.3.3 抗浮锚杆数量的计算
⑴地下室 A
地下室A抗浮面积约为12200吊,每根锚杆的抗浮面积为2.80mx 1.68m,考虑基坑 边缘影响,地下室A抗浮锚杆数量为2703根。
单根锚杆长度为5.00m,则锚杆预计长度为13515.00m。 ⑵地下室 B
地下室B抗浮面积约为10280吊,每根锚杆的抗浮面积为2.80mx 1.40m,考虑基坑 边缘影响,地下室B抗浮锚杆数量为2322根。
单根锚杆长度为4.50m,则锚杆预计长度为10449.00m。
2.3.4 防腐、防锈措施
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永久性锚杆须进行防腐、防锈处 理。该工程拉杆材料采用 III 级热轧钢筋,钢筋应除油污、除锈。在杆体与基础连接部 位采取焊接方式处理,使杆体与基础牢固、紧密连接。
2.3.5 抗浮锚杆的检测
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4),本工程抗浮锚杆须进行基本实验 和验收试验。基本实验锚杆数量不少于 3根,最大试验荷载不超过钢筋强度标准值的 0.8 倍。加荷方法为循环加荷,初始荷载宜取 AX fptk的0.1倍每级荷载量宜取AX fptk的1/10。 验收试验锚杆数量应取锚杆总数的
5%,最大试验荷载为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 1.5倍。
3.施工方案设计
3.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孔f成孔f记录孔深度f下III级热轧钢筋f 填砾f拔管f压力注浆f二 次补浆f质量自检f基础施工。
3.2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1) 测量放孔:由我公司配合总承包单位施放。
(2) 成孔:采用哈迈一YXZ7C型锚杆钻机跟管钻进。成孔时孔位准确,钻孔垂直, 孔深符合设
计要求并及时做好成孔深度记录。
( 3)清孔:成孔后及时清孔。
( 4)锚杆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杆。
( 5)下锚杆钢筋:在钻孔完成且清孔后,将制作好的锚杆和注浆管下入孔中,要 求下至设计深
度,误差不超过 10cm。
(6)填砾:钢筋下入孔中并固定后,在钢筋周围填入
6〜8mn砾石,直至孔口。
( 7)拔套管:填完砾石后开始拔出套管,拔管时应保证钢筋不随管拔出。
( 8)灌浆:通过灌浆管进行压力灌浆,采用 P.o32.5 水泥按水灰比为 0.5:1 配制 纯水泥浆。要
求第一次灌浆至浆液返出地面为止 , 再间隔 5 分钟左右观察如孔内浆液低 于地面10cm时应进行第二次压力补灌浆,直至浆液稳定。
( 9)质量检查:当第二次压浆完毕 30 分钟之后,再对浆液面、钢筋的制安进行检 查,如有异常
立即纠正,如无异常该锚杆施工结束。
( 10)基础施工:基础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把锚杆上部弯折段钢筋与基础配筋焊接 牢固(该部分工
作由土建单位完成)。
3.3锚杆的制作
(1) 材料:地下室A采用2根①28III级热轧钢筋,地下室 B采用2根①25III级 热轧钢筋; (2) 长度:地下室 A为5.00m,地下室B为4.50m;
(3) 安装:安装时按平行对称排列钢筋,把钢筋、箍筋以及对中支架焊接牢固
4•施工组织设计
4.1施工管理主要人员配备情况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职务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施工员 安全员 材料员 测量员 表4.1 职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称 姓名 于长久 沈泽 郑德彬 敖兵 于长久 刘六平 何示宋 4.2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序号 工种名称 电工 锚杆钻工 钢筋工 锚固砂浆制作、灌注技工 普工 表4.2 人数 1 2 3 4 5
1 24 8 12 30 4.3施工设备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我院在本工程中投入最先进的机具设备,空压机采用电动 空压机,锚杆机采用性能好,最新购置的机具,投入的机具详见表
3.3。
拟用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锚杆钻机 空压机 制浆机 砂浆泵 焊机 表3.3 数量 现状 待用、性能良好 待用、性能良好 待用、性能良好 待用、性能良好 待用、性能良好 待用、性能良好 位置 成都 成都 成都 成都 成都 成都 型号 厂家 成都哈迈 上海合资 温州发达 温州发达 成都通用 四川乐山 J70 WY-25/7-d 180L/3kw 2Mpa/4 BX1-315 15 4 5 5 2 2 切割机
4.4施工进度计划
预计抗浮锚杆施工需要40天。工程总工期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进度计划进行计划。
4.5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施工现场用电可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根据选用设备情况,施工
现场高峰期最大用电容量可达 600千瓦,为保证现场施工的有效进行,现场应满足施工 用电不小于
600千瓦,并保证充足的水源来配制水泥浆。
5.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措施
⑴施工前,应将施工组织方案报有关技术部门及专业总工审核、审定。
⑵开工前,根据施工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对参加施工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进 行技术交底、质量教育,以加强质量意识。
⑶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工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 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不合格的工序,下道工序必须拒绝接收,并向工程负责人和 施工负责人汇报,直到上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⑷各工序的负责人必须作好本工序的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不得随意涂改原始
记录,
⑸工程技术负责人及时作好原始记录的整理工作, 出现问题立即会同有关人员组织 处理。 ⑹作好材质检查和验收工作,各种原材料必须具有质保书方能使用,地方建材必须 具有质检报告并符合要求才能使用。同时把好现场进料质量验收关,对不合格材料坚决 退回。
5.2安全生产措施
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 产操作规程,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人身、机具事故。
⑵施工时设专职安全员,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各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⑷自觉接受甲方及监理单位的安全检查。 ⑸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均须配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 ⑹建筑材料按指定地点分类集中堆放。 ⑺临建搭设做到正规化、标准化,场地周围临设或堆放的材料不得影响附近原有建 筑物和过往行人的安全。
⑻禁止现场施工人员打架斗殴,严禁随地大小便,保持现场卫生。 ⑼禁止私接电源和使用电炉,禁止在民工宿舍吸烟和使用明火。
5.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⑴现场一切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配戴生产标示的安全帽,不准穿拖鞋和赤 脚。 ⑵做好防噪措施,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⑶材料按指定位置分类集中堆放,并标示品名、规格和用途等。
⑷临时设施搭设应正规化、标准化,场地周围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不得影响附近原 有建筑和过路行人的安全。
⑸做好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闲杂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作好防火防盗工作,防止 意外伤害
⑹进出现场的车辆需清洗干净后才能驶出施工现场,不带尘土进入城市干道。
⑺施工中所产生泥浆要统一集中到沉淀池里,并定期清除沉淀池的泥浆,集中堆放 到指定地点。 ⑻为有效消除扬尘,水泥浆搅拌站用钢管和彩条布进行封闭,并设置喷淋设施。 ⑼积极做好与各个兄弟单位的密切配合,严禁做出有损我院形象的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