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马鞍山最美10大古镇,山水之都千年人文古韵悠悠

安徽马鞍山最美10大古镇,山水之都千年人文古韵悠悠

2023-05-0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安徽马鞍山最美10大古镇,山水之都千年人文古韵悠悠

安徽,马鞍山。

左天门, 右牛渚, 中长江, 马鞍山宛如一本打开的厚书。

马鞍山被誉为 “山水都” ,山水相依。

干年古韵, 文载乡心,两岸古镇,依水而长。

一起来看看这片大地上最美的10处古镇,

1 运漕古镇

运漕古镇距今1700多年历史,“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墙”是其典型风格。位于含山县城南40公里,总面积70.3平方公里。

运漕镇建置之始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东魏大将军候景引兵渡江,开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取名“蓼花洲”。明成化年间,“运漕镇”镇名由漕河衍化而来。

明清时期,运漕镇以其集镇规模和繁华程度位居“江北八大镇”之首,佘氏宗祠、李鸿章当铺、明清古民居、运漕老街等一批珍贵文化遗产一直保留至今。

2 乌江古镇

乌江镇位于和县东北隅,距县城21公里。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面临长江,与南京、马鞍山市形成鼎足,素有金陵门户之称。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终不肯过江东, 于乌江自剔,结束了楚汉之争, 乌江也因此名扬天下。项羽死后,当地曾为其修筑了 “衣冠冢” 。

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 “英惠庙” 。历代屡经修茸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富等共99间半。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井有石狮、早船、钟、鼎、匾、碑等文物。 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赛,大部建筑物被毁。 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悬 “拔山盖世” 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

小镇街道纵横, 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 青石板的路面,狭窄而长, 镇上商业发达, 有棉花行、米行、商店、茶馆、客校等近百家。 乌江是千年古镇, 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孝祥、张孝伯、张即之,以及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

3 丹阳古镇

丹阳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千年名镇。左天门、右牛渚,大江涛翻,雄关屏立,其险自古甲于东南。有所谓“吴头楚尾”,“南北津渡”,更有北拱群山,百峰岩之阳刚;

东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阴柔;西濒长江,扬子如带千里奔泻之飘逸;南怀熟地,公圩若盘万顷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丹阳自然风光秀美而奇险的特色,又孕育出丰富多元的丹阳文化。古镇有省级文明保护单位叶家桥。

4 采石古镇

采石成镇因军事而起。唐贞观年间,设置 采石戍 ,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年),又改为“采石军”,“采石戍”、“采石军“都是采石最早的名字。采石镇因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梅尧臣、苏轼、曾巩、王安石、贺铸、沈括、李之仪、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萨都剌、萧云从、黄景仁、张之洞等都曾在 这里留下华章佳句。

未入采石矶,先达采石镇。而采石镇最出名的一条街便是唐贤街,也就是马鞍山人口中的采石老街。唐贤街上没有多少喧嚣,雕梁画栋与青砖小瓦映带左右,烧饼铺子的香气顺着马头墙爬上云霄。如百年前古镇的模样。

散步古镇老街,唐贤阁楼上古老的图纹,采石第一楼上喜庆的大红灯笼,忠义第题字....踏着古时文化,别有美好。

5 环峰古镇

环峰古镇旅游,有三大看点:一是褒禅山风景区,因北宋宰相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而胜名远扬的褒禅山华阳洞坐落在此;

二是有楚国名将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而闻名遐迩的古昭关;三是“望梅止渴”之典故出处的梅山风景区。

6 历阳古镇

历阳镇, 为和县县治所在地, 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芸萃的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前, 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始建历阳城, 又名亚父城, 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居县境中部,东靠南京, 与马鞍山市区一江之隔, 已有马鞍山跨江大桥相连, 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条通江河流,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历阳镇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渡江的 “渔邱渡” 和 “浣纱祠”,三国时孙权为其母做寿而建的万寿塔,唐代刘禹锡的居所 “陋室” 及其千古名篇 “陋室铭” ,唐代诗人张籍读书的 “桃花坞” ,宋代建造、朱元璋登临赋诗的 “镇淮楼” ,明代建造的 “文昌塔” 、 和阳桥” 等诸多名胜古迹和遗址 位于其中,境内中部为一西向长墟,东北、南部均为平原和湖区。

7 姑孰古镇

姑孰镇又名姑溪镇,因城临姑溪河而得名。今为当涂县城关镇,距离南京七十公里,为古金陵西南门户。姑孰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是为县城创建之始。东晋大司马桓温曾镇守于此,并大兴土木,扩建城池。此时的姑孰域是江南的一个军事重镇。隋开皇九年

(589年)置当涂县,徙县治于姑孰, 姑孰为当涂县治所, 由此开始。从此, 姑孰历为县、州、路、府的所在地,成为马鞍山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

唐代中期以后, 姑孰镇一度繁华, 诗仙李白曾数次光临,晚年又在此盘桓,留下诸多瑰丽

诗篇,歌颂此间风物。宋代以后,姑孰城也多有修筑,清代中后期由于太平兵赛, 姑孰城池几乎成为废墟。清政府打算重建姑孰城,同治九年( 1870年)在城内建起 “长江水师提督军门衙署” 、 “安徽省督学使衙门” 、 “陆军协镇街门” ,以及府县等各级衙署13处。城内街市逐渐恢复, 尤其是城南采虹桥至西街南段一带最为繁华。姑漠柯中客货运输的船只来往如梭,两岸梳帆林立,百业又趋兴旺。姑孰镇风光秀丽,人文萎萃,名胜古迹诸多, 文化底蕴深厚。如黄山塔,始建于南朝,李白 曾以 “长啸倚天梯” 诗句为之吟咏。金柱塔建于明代,八角七层,内有石刻浮雕,登临塔楼可观大 江东去及采石、天门雄姿。黄山塔和金柱塔是镶嵌于姑孰境内的两颗明珠。兴建于唐代的阻山禅林,香火旺盛,延脉至今。

8 博望古镇

小桥流水,江南风韵” 博望镇,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的横山南麓。博望镇建于南朝梁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南朝以后,博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日渐繁华。明代,博塑为市。清代, 博望为镇。镇内有一条青石板铺筑的街道, 由东桥、中桥和西桥三座古桥连接而成。镇区四周环水,颇具 “小桥流水人家” 的江南古韵。博望多山,农户多擅长打制各种韧性较强的农具和刀具。清乾隆年间,博望铁业已享有盛名。 “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 , “刃具之乡 ” 之说,就是在这一时期传遍大江南北。

博望镇历史悠久,古迹遗址众多。如营盘山遗址、船墩山遗址、大袁村遗址。费家祠堂,坐落 在博望镇费村东,清道光五年( 1825年)重建,有重建记碑。前后两进, 均为五间,有回廊相连, 抬梁斗拱式木结构。 室内雕刻简单, 天井中有一株百年古柏,保存完好。 鹿中桥,在博望镇老街中,故亦名中桥。 原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八年( 1882年), 刘玉声等重建。单孔石桥,长7.2米, 宽2.1米。桥边还立有一块光绪十二年( 1886年) “重修本镇三桥碑述” 的石碑。

9 太白古镇

太白镇位于芜湖、 马鞍山两市之间, 东依青山森林公园。西濒长江, 南与芜湖市接壤, 北临长江支流姑溪坷, 濒临当涂县城, 因唐代大诗人李白归葬此地而得名, 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 经济繁荣,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有 “江南历史名乡” 之美誉。

太白镇境内李白文化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是诗仙李白初葬之地, 历史上以龙山秋色” 而享誉江南,九山乃是东晋大司马桓温点将台。青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旅游风景区, 景区内有李白基、晋朝吉基群、谢公祠、桓温墓、五贤亭等名胜古迹。

诗仙李白一生浪迹天涯,独恋青山,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斯,李白墓园、李白祠 为中国国际诗歌节主要活动场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来此吟游,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10 新市古镇

新市古镇属马鞍山市博望区,李白隐居地之一。位于闻名遐迩的横山南麓和丹阳湖北岸,新市镇民风淳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釜山遗址”解开了新市镇自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存的历史。

古吴国与西周初期在横山南麓建都500年,人类发展史在新市镇有辉煌的一页。新市镇人民操着吴越柔语,有着文明的吴越遗风;大诗人李白的足迹、道教思想家陶弘景的修行、林林总总难以累计的古墓群。丹阳湖畔尚遗存古桥官道、李白诗中的丹阳湖古风古韵犹在。

古村记独立编辑,部分图文来源自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