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鲁本斯的绘画对我们绘画的影响

浅析鲁本斯的绘画对我们绘画的影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析鲁本斯的绘画对我们绘画的影响

彼得·保罗·鲁本斯,弗兰德斯伟大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代表整个欧洲十七世纪绘画水平,在宗教,神话,肖像,风景等领域杰出作品不计其数。他是一位多产画家,受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的影响。同时也受意大利学院派卡拉契兄弟影响关注肌肉的表现。运用色彩塑造身体,发现色彩和光,多种因素对鲁本斯的影响却被画家自然地化为充满激情的力量,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 鲁本斯,弗兰德斯

(一)所处时代背景

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从此它不再叫尼德兰,改称弗兰德斯,17世纪弗兰德斯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术是巴洛克艺术,受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和教会左右。同时受意大利艺术影响,同时又与尼德兰传统绘画的诸多因素结合。这一时产生两大民族特色派别,一个是以鲁本斯为首的弗兰德斯绘画,另一个是以17世纪伦勃朗为首绘画,弗兰德斯风俗画历史感强烈,场景中人物个性鲜明,神话题材传扬了哥特式的美。文艺复兴的大师写实同时弗兰德斯绘画背皆具有热情、细腻笔触,以及浪漫主义情调,以鲁本斯,凡代克为领袖,影响很大。

(二)发展历程

鲁本斯,巴洛克画派早期代表人物,诞生在德国,10岁父亲客死他乡,随母亲回到安特卫鲁,先进拉丁文学校,后任贵族仕从,不久转学绘画,学画之初从尼德兰民族艺术和意大利两方面吸收营养。1600年鲁本斯远赴意大利求学,带着满腔激情上路,后去了威尼斯,罗马,弗洛伦撒等地,临摹前辈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与造型观念,将所学绘画技术融于一身。《基督》、《十二使徒》等画就是在他离开意大利之后所画。1608年因母亲去世回到安特卫鲁,开始创作宗教题材作品。作品构图由罗马风格向巴洛克风格转变。赢得了欧洲画坛独尊地位。1630~1640是他绘画风格成熟时,年迈的他仍然坚持绘画。投身自然产生不少愉悦动人的作品,突出个人创作风格,渗透个人情感。63岁走完自己一生,创作三千余幅艺术作品对整个西方绘画起到了极大推动。

(三)绘画语言

在鲁本斯绘画中,构图是一大特色,带着旋转运动感表达激动人心场面。赋予画面的、独特魅力,动感,热情气势恢宏的戏剧性构图让后人叹服,代表作品有《强劫留西帕斯女儿》 、《上十字架》、《下十字架》、《玛丽》、《阿玛戎之战》、《爱之国》等。画家在《玛丽》这幅竖长画面上,描绘玛丽皇后的船刚刚抵达马赛港,她已盛装待迎,准备接受最高规模的礼仪。这时,立在船头上的一位象征法兰西姑娘,头戴军盔,以罗马的庄严装束向皇后伸开双臂,表示欢迎,船下许

多女仙尽力拽着揽绳,画面充满美感,肉体魅力加强神话色彩。画面人物设置虚实相生,神人共处,被认为是鲁本斯一生中最杰出代表作品。

鲁本斯的绘画一直以来都以华丽著称,也以这种鲜艳的颜色,而且色彩也是他最具特色的表现语言,也不得不承认色彩这种语言也是他运用的最好的表现语言,也以这种卓越的绘画技巧创造出无数生动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让后人也无不表现出钦佩之意。尤其是在神话题材的作品,他色彩的表现更为生动,活泼而且丰富。在《珀尔修斯与安德洛墨达》中,作品的色彩运用到了极致的完美,也完全超越他所喜欢和崇拜的威尼斯画派的画法在安德洛墨达的身体运用了透明的玫瑰色调,而在阴影部分作用了蓝色,这种极致的颜色运用大胆而且前人难以做到,这种颜色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凌乱的画面,这也考验了画家的色彩作用能力。鲁本斯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整个画面完美和谐,从整体出发,恰到好处的使整个画面变得很和谐。这幅画被认为是鲁本斯最为精彩的作品,这种颜色的冲突结合了神话色彩,以及构图的和谐。

在《抢劫西帕斯的女儿》中,这幅大胆,激昂,豪华壮丽的颜色运用,像一个疯狂的演奏家一样,他的生命力,成功的融入了画面里,色彩的表现,笔触的运用,无不彰显了画家对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感受。在画面中画家大胆的大面积的运用红黄两种颜色,红色是激情和热情,让人感受到火焰,想到的是激烈的斗争,只有在表现喜悦和危险时这种颜色才会被用。黄色是跳跃的颜色是不安的,但这种说法也并不是绝对的。通过这种不同色彩的运用,加上对红黄两种色彩的运用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活力,也使这幅画作富有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生命的热爱。画家对于色彩的作用,冷暖的对比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考究,运用色彩的反差,冷暖色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幅画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赤身裸体的女人和古铜色皮肤的马,这种颜色的对照也是女性柔弱美与刚强的对比。从细节出发看这幅画,光线主要从画面的上方印入女人体的身上,通过这种强大的反差以及精准的质感描绘,这种强大的视觉反差,也使他们在运动中融为一体。有时候强烈的色彩表现也是使画面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原因之一。这幅画面中强烈运动的人体、马相互交错构成的丰富画面,以及他所形成的这种动人心魄的画面感也让观者产生了无限探索的欲望。从色彩方面这种精细的色彩表现也让我们为之一动,给我们强烈的心理感受,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笔触的运用上,我们通常讨论的是运用工具和不同的颜料在画面上产生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往往能带给观者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在后现代注意的艺术家中这种肌理的效果运用更为广泛。肌理的运用笔触的是实现就是画家手、眼、相互配合的过程。鲁本斯在这种笔触的運用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也是他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特色,在画面中,我们会被他豪放的笔法所吸引而装入画面出不来。他的绘画技法结合了前人的传统画法,吸取他们的长处,他所吸取的不透明画法,也是画面变得很厚,从而使画面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让人产生一种震撼的画面感。

在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中,人们为了追求现代化的发展渐渐开始抛弃前人的画法更多的去追求快速的、能够具有表现力的画法。但在艺术创作中我们要能够推陈出新,能够吸取前人之所长,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朱铭著.《外国美术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

[2]李行远著《西方美术史刚要》[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范梦著.《西方美术史「J].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