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导学案 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一、目标导学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背默全文5、掌握内容 6、分析写法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二、自主复习 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刘禹锡,学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文体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识记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词类活用
1.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4.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古今异义: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四)、背诵默写: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
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义:样子) 耳,无案牍之劳形。
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7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三)、翻译(组长检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是
1
西蜀子云亭。类比用意: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用意:以君子自居,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9、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三、堂清检测
(一)[甲]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
2
2、翻译。(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二)(甲)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 2、翻译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甲]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确的一项是( )(3分) 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 C.日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子 D.每天,一天天地 室不陋。 3.翻译:(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4.简答题:(5分) D.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分别写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的知足常乐。 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5、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兰之室”。(2分) 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答案:(一) 1、(1)出名(著名)(2)妻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子和儿女(子女)2、((1)孔子说:“有什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吗!”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谈你的看法。(3分) 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四)[甲]陋室铭[乙]陶潜,字元亮,少高(二)1、(1)出名(或:著名)(2)品德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高尚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刘禹锡:陋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满足]融然[和悦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三)1.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以,因此2D3.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4(1)出现错别字不得1、用“/”断句。(2分) 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 环 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短 褐 穿 结 云亭)(2)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箪 瓢 屡 空 晏 如 也 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1)有龙则灵( )(3)无案牍之劳形( ) 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2)唯吾德馨( )(4)尝著《五柳先生传》( )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3、翻译。(4分) 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3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四)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l处0.5分)2、(1)灵异 (2)这 (3)使身体劳累 (4)曾经3、(1)苔痕碧绿,长到高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有时没有酒,也高雅地不停吟咏。(原则上要求直译,每小题2分)4、D5、要求:①要一分为二 ②明确其思想内容 ③如何评价。示例: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观点1分,理由2分)
译文(一)我的屋室之内(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堆在木箱上,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一本本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无非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因疾病而呻吟,或者悲伤忧虑,愤激感叹,从来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宾客没有到来,妻子没有相见,或者风雨雷电冰雹的变化,都有不知道的时候。偶或有意想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4
(二)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三)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四)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