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分析徐敬珉(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不仅能够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创造出独特意境,更是以其超凡脱俗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影响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而高等院校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地,在音乐教育方面应该有更加突出的表现与作为。时代的发展与科技进步,虽然在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许多便利条件,但是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受到许多国外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从艺术形式、艺术内容等诸多方面身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使一部分民众出现民族虚无感,而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并且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主要针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之间的有效结合进行研究与讨论,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算多长,可在发展过程中却能很好的吸收经验,探寻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但是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却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师水平不足是最为关键的。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中专门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师少之又少,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从别的音乐种类抽调过来的,因此教师水平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授课过程中光教授书本知识已经捉襟见肘,更别提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开展分层教学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喜爱。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阶段许多教师自身也容易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常常随波逐流,只知道追求所谓的时尚,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但是往往忽视了的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与传承,教师亦是如此,更何况学生呢。有些教师为了讨好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故意减少民族音乐所占的比重,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元素,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归根结底还是算忘本了,对于学生民族音乐知识水平没有一点帮助,更不要说文化传承了。二、高等院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一)高等教育中的问题由于改革开放影响,社会上有着各种思想潮流,而大学生刚刚成人,虽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辨识能力,但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还是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近些年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音乐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文化涵养、陶冶情操,更能促进其在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现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根据教育部所颁发的各项要求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一些高等院校缺乏办学经验,因此常常将优势资源投入到其他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不能在音乐教学中引起重视,似的音乐教育仍然沿用传统路线,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改革工作迟迟无法开展,就更不能谈论其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上发挥的作用了。只有学校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才能有更多大学生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与发扬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长远的发展下去。(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都比较开放,大多数大学生都喜欢追逐时代潮流,往流行趋势上靠,所以一般大学生在音乐道路上也更加喜欢流行音乐,这种音乐本身就有着独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再加上各种偶像、巨星的影响,很容使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来说由于缺乏趣味性并且很多曲目与现代生活脱节很难得到年轻人的认同,在音乐课中,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秉持着厌恶态度,根本提不起兴趣,而这种情况极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三)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时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一)该音乐教学设施进行改良高等院校想要做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工作就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从教师方面出发,更要做好教学设备的配置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授课形式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将新设备、新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工作中来,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音乐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提高其适用性与科学性,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全方面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民族音乐学习之中,利用新设备与新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民族音乐的(下转第203页)
Northern Music 197
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
进行与乐句进行为视谱单位,而不是以单个的音符为视谱单位。要能够充分地利用原来储存的信息,在视奏获得新信息的时候可以将两种信息进行积极加工,最终就能极大地提高视奏速度。五、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在艺术表现中,大脑的理性判断与分析能力是所有科目中最需要重视的方面。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音乐艺术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反映,和理性的思维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所有的艺术感受其实都是通过一定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的,而且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它内在的缜密逻辑规律。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法都需要艺术家全情投入,还要抽离自身所规定的情景,从一个冷静的、“非我”的旁观者视角去审视“本我”的艺术表达,并且要对“本我”的表现方式用理性的抉择做出调整去加强与完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练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目标,但是在我国钢琴教学过程中以及其他的艺术领域中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六、根据心理制定计划长,让他们多浏览一些名家作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努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对于另外的一些富有音乐想象力却苦于背谱的学生来说,每学期所做的大量视奏训练, 极大地帮助了他们提高读谱能力,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过多的视奏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去深入细致地了解与学习该作品,通过精益求精的学习去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七、系统的、全面的钢琴演奏知识随着当前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注重单个乐曲以及某种技巧讲授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讲授一些系统的、全面的钢琴演奏知识。如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对踏板技法的运用,是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构造的原理开始,到使用的方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后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乐曲作进一步理解,适时地进行总结与归类,达到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八、结语可见,钢琴教学的原则是在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教学工作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参考文献
[1]吴旭东,马宁宁.钢琴艺术审美因素与情感关系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2]张薇,王梓薇.试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音乐时空,2015(23).作者简介:柳笛(1981—),女,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一个个体的学生都有个性的心理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主要有能力、气质以及性格。能力是能够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上述三种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一些学生的观察力与记忆力比很好,对他们来说,读谱与背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想象力方面可能不那么丰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能力发挥。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是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上接第197页)
魅力所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树立正确传承观念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是在现阶段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多是忙碌于眼前的生活去追寻社会的主要潮流,因此很多人不重视、不尊重我国老的传统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而限制了自身发展。就拿近些年比较火的相声艺术来说,相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发展至今,其中也出现过很多相声艺术大师,但在新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郭德纲的德云社,他们除了运用一些炒作等传媒方式外,在相声选段内容上也是做足了功夫,既保留传统的相声基本形式,又将现代社会元素融入其中,就算观众不懂行,但笑声是真的、喜悦的心情是真的。由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借鉴德云社的成功经验,加大民族民间音乐的宣传力度,挖掘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而不是通过将民族民间音乐的授课内容直接变为流行音乐的简单结合方式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在“不忘本”的前提下发挥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乐趣,这样才能让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三、结语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给予相应的重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师团水平、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保障教学质量,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周丽娟.刍议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5(3):46-47. [2]石黎明.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2015(4):63.作者简介:徐敬珉(1976—),男,汉族,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与合唱指挥。 Northern Music 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